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南开19秋《国际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国际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三、国际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点)

一、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二、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

三、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论

四、比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难点)

一、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

二、相互倾销国际贸易理论

三、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四、重叠需求贸易理论

五、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衡量

第四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重点)

一、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二、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三、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第五章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一、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 (重点)

二、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

三、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

四、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   (重点)

一、关税及其影响

二、进口配额及其影响

三、出口补贴及其福利影响

四、倾销与反倾销

五、其它非关税壁垒措施

六、保护贸易理论

第七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最佳关税论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八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

二、关税同盟理论    (重点)

三、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

第九章    国际卡特尔的理论与实践( 不考)

一、垄断与贸易利益

二、国际卡特尔理论

三、国际卡特尔的实践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与工业化

一、发展中国家及其经济贸易现状

二、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与稳定价格

三、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  (重点)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体系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多边贸易谈判

四、世界贸易组织

第十二章    外汇与外汇市场

一、外汇及汇率

二、外汇市场

三、汇率制度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二、国际收支的内容

三、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重点)

一、马歇尔—勒纳条件

二、货币贬值的时滞与J曲线效应

三、现实世界的弹性估计

四、弹性论的缺陷

五、弹性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第十五章   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论 (重点和难点)

一、乘数论

二、吸收论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理论 (重点和难点)

一、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二、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

三、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调整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重点)

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米德的内外均衡理论

三、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

四、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

五、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

六、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

第十八章  发展中国家的融资、债务和金融市场的开放 ( 不考)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

二、发展中国家的引进外资及其债务危机

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

第十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   ( 不考)

一、资本流动纯理论:间接投资

二、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三、商品流动与资本流动的关系

四、中国的外资引进

第二十章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 不考)

一、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概况

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三、中国的人才外流问题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考核知识点:相对技术差异论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即使一国处于绝对技术优势地位,另一国处于绝对技术劣势地位,只要存在价格差或机会成本的差别,就存在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和动力。“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若出口增加ΔX,会引起贸易差额扩大。但由于出口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会引起收入提高,进而使得进口增加,所以出口扩大引起的贸易差额的扩大被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进口增加部分地抵消,导致贸易差额的扩大小于出口的增加,但是出口增加确实由于乘数作用导致了国民收入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扩大,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乘数中s与m的大小。

ΔX-m/(s+m)* ΔX=66.7

★考核知识点:特定要素模型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贸易会导致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上升,进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自由流动的共同要素实际收入变动不确定,取决于其消费结构。本题中进口关税的影响效果相反。

★考核知识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释产业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

★考核知识点:进口替代战略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保证进口替代战略的成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其主要包括:对进口的关税壁垒、非关税障碍以及外汇管制,高估本国货币对外价值等。

★考核知识点:保护贸易理论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自然资源禀赋论是解释贸易产生动因的理论。

★考核知识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相关内容的论述。

★考核知识点:最佳关税论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总的来说,当一国政府要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国外生产者和国内消费者承担关税与否以及承担关税的程度,决定于被征税厂商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大,征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担更多的关税;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小,那么出口商就不愿意承担任何关税。如果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有弹性,结果其进口规模会随着关税的上升而下降; 如果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甚至无弹性,结果进口国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绝大部分进口关税。

★考核知识点:进口关税的经济影响

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进口关税有利于进口国的生产者和政府,不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会降低进口国总体的福利水平。

★考核知识点:最佳关税论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最佳关税是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考核知识点:外汇市场交易

附1.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套期保值是指通过外汇交易买进或卖出等值的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来保值的一种外汇业务。投机是指根据对汇率变动的预期,取得某种货币资产的净头寸或负债的净头寸,利用汇率波动赚取汇价差额的行为。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的项目

附1.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Autonomous Transactions)和调整交易项目(Accomodating Transactions)。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项目(Ex Ante Transactions),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交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调整项目又称补偿项目或事后交易项目(Compensatory or Ex Post Transactions),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错误与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帐面上达到平衡。

★考核知识点: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

附1.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比价必须在两个参加贸易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

附1.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任何来自货币市场的不均衡都完全反映在国际收支中。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而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低于货币需求。既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归结于国内货币市场的不平衡,那么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的途径就在于恢复国内货币市场的平衡。

★考核知识点:相对购买力平价

附1.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

★考核知识点:绝对和相对技术差异论

附1.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15-有关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相关内容。

★考核知识点:重叠需求理论

附1.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对于解释二战以来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具有特别的意义;该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考核知识点:马歇尔—勒纳条件

附1.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附1.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贬值的收入效应包括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

★考核知识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最典型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

★考核知识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附1.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根据它们让渡国家主权程度的不同,一体化组织也从低级向高级排列。

★考核知识点:关税同盟理论

附1.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同盟所产生的静态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包括大市场效应、促进竞争效应、刺激投资效应。

★考核知识点:外汇市场

附1.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伦敦外汇市场是世界上出现得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外汇市场。目前伦敦外汇市场的交易占据了全球外汇交易成交量的36%,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纽约外汇市场(所占比重为14%)。

★考核知识点: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

附1.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在长期内都是失效的,这是因为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无法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而财政政策除无资本流动的情况外一般都较为有效。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差额指标

附1.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基本收支差额(Basic Balance)是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与长期资本金融项目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之差。

★考核知识点:倾销的条件

附1.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形成持续性倾销的条件有三个:(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需求弹性不同。其中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分割的,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本国的可能性。

★考核知识点:J曲线效应

附1.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故名J曲线效应。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1.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项目,它记录的是一国国际经济交易的主体。经常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主要包括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和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四个组成部分。

★考核知识点:特定要素模型

附1.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贸易会导致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上升,进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自由流动的共同要素实际收入变动不确定,取决于其消费结构。

★考核知识点:要素价格均等化

附1.1.30(考核知识点解释):

要素价格均等化假定前提条件:

(1)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两种产品:小麦和布,两种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2)中国劳动丰裕,美国资本丰裕,小麦和布分别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3)生产要素存量一定;

(4)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各部门间可自由流动,而在国与国之间不流动;

(5)两国实行自由贸易,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障碍;

(6)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考核知识点: 绝对和相对技术差异论

附1.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15-有关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相关内容。

★考核知识点: 特定要素模型

附1.1.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贸易会导致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上升,进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自由流动的共同要素实际收入变动不确定,取决于其消费结构。本题中进口关税的影响效果相反。

★考核知识点: 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

附1.1.33(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在长期内都是失效的,这是因为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无法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而财政政策除无资本流动的情况外一般都较为有效。

★考核知识点:要素价格均等化

附1.1.3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两国生产的变化导致要素需求进而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最终两国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会实现均等化,同时两国生产同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也达到均等化。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附1.1.35(考核知识点解释):

若出口增加ΔX,会引起贸易差额扩大。但由于出口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会引起收入提高,进而使得进口增加,所以出口扩大引起的贸易差额的扩大被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进口增加部分地抵消,导致贸易差额的扩大小于出口的增加,但是出口增加确实由于乘数作用导致了国民收入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扩大,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乘数中s与m的大小。当政府开支扩大时,国民收入在开放经济中的乘数作用下也相应增加,且增加量与同等的出口增加量所引起的收入增量相同。但与出口变动不同的是,国民收入增加后又会引起进口增加,而这时出口则不变,所以贸易差额(X-M)降低,可见政府开支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降低了贸易差额。

ΔX-m/(s+m)* ΔX-m/(s+m)* ΔG=-100

★考核知识点:稳定汇率的政策工具

附1.1.36(考核知识点解释):

251-相关论述内容。

★考核知识点: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

附1.1.37(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使得贸易规模扩大,因而这种要素增长是“亲贸易”的。

★考核知识点: 马歇尔—勒纳条件

附1.1.38(考核知识点解释):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考核知识点:购买力平价

附1.1.39(考核知识点解释):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西方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G.卡塞尔在1922年的一篇论文(《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正式提出的。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1.1.40(考核知识点解释):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项目,它记录的是一国国际经济交易的主体。经常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主要包括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和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四个组成部分。

★考核知识点: 进口替代战略

附1.1.41(考核知识点解释):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保证进口替代战略的成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其主要包括:对进口的关税壁垒、非关税障碍以及外汇管制,高估本国货币对外价值等。

★考核知识点:有效保护率

附1.1.42(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ERP)反映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价值(附加值)受保护的程度,通过关税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来表示。

 

 

★考核知识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附1.1.4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是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考核知识点:相对技术差异论

附1.1.44(考核知识点解释):

即使一国处于绝对技术优势地位,另一国处于绝对技术劣势地位,只要存在价格差或机会成本的差别,就存在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和动力。“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考核知识点:古典贸易理论

附1.1.45(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传统的贸易理论中,无论是建立在技术差异基础上的比较利益理论,还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比较利益理论,都是以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为基本分析前提,主要解释产业之间的贸易。

★考核知识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附1.1.46(考核知识点解释):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根据它们让渡国家主权程度的不同,一体化组织也从低级向高级排列。

★考核知识点: 关税同盟理论

附1.1.47(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同盟所产生的静态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包括大市场效应、促进竞争效应、刺激投资效应。

★考核知识点: 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

附1.1.48(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货币供给量不再受国际收支的影响,故货币政策在增加一国收入方面总是有效的;财政政策对一国收入的影响在无资本流动和资本有限流动两种情况下较有效,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不产生任何影响,政策完全失效。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1.1.49(考核知识点解释):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项目,它记录的是一国国际经济交易的主体。经常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主要包括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和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四个组成部分。

★考核知识点:内外平衡理论

附1.1.50(考核知识点解释):

 

★考核知识点: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

附1.1.51(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果冲击来自外部,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更能稳定经济;如果冲击来自内部,固定汇率比浮动汇率更能稳定经济。

★考核知识点:WTO与GATT

附1.1.52(考核知识点解释):

180-相关内容论述。

★考核知识点: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

附1.1.53(考核知识点解释):

产业内贸易理论表明,尽管各国之间有相同的生产要素禀赋,但并不构成它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条件,相反各国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的差异产品贸易关系。因而在这类国家之间,贸易的相互依赖代替了相互竞争和冲突,自由贸易有了更多的存在基础。

★考核知识点: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

附1.1.5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国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使得贸易规模缩减,因而这种要素增长是“反贸易”的。

★考核知识点:关税同盟理论

附1.1.55(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①成员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②组成关税同盟前,成员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③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考核知识点:最佳关税

附1.1.56(考核知识点解释):

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考核知识点:共同市场

附1.1.57(考核知识点解释):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说共同市场是比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更高一级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附1.1.58(考核知识点解释):

贬值的收入效应包括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

附1.1.59(考核知识点解释):

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国家,货币分析法的调整机制是不适用的。因为这类国家的本国货币就是国际承认的储备资产,当该国面临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用本国货币直接支付,因此其“国际储备”不存在用尽的时候。同样,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也不用担心“外汇的充斥”。由此可见,储备货币国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拥有特殊优势。

★考核知识点:示范效应与国际贸易

附1.1.60(考核知识点解释):

示范效应对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平均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不利。收入分配的平均意味着该国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是相同或接近的。在示范效应的作用下,各国家庭消费模式转变或升级的时间大体相同,因而在短期内,该国对某些进口产品将形成大规模需求,结果本国的同类工业难以发展。现实要求发展中国家需要良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条件。

★考核知识点:政策分配法则

附1.1.61(考核知识点解释):

 

★考核知识点:进口关税的经济影响

附1.1.62(考核知识点解释):

进口国征收进口关税,将刺激国内生产者增加产品的生产,相应地会代替一部分进口。同时征收关税以后,该产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进口国对进口品需求的减少,这种进口规模的缩减意味着出口国的出口商不得不减少产品的出口。如果出口国生产规模保持不变,该国的国内市场上在原有价格水平上的供给就会大于需求,从而迫使厂商降低商品的市场售价。这种价格的降低显然对消费者有利,而对生产者不利。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1.1.63(考核知识点解释):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项目,它记录的是一国国际经济交易的主体。经常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考核知识点: 特定要素模型

附1.1.64(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贸易会导致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上升,进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自由流动的共同要素实际收入变动不确定,取决于其消费结构。

★考核知识点:出口导向战略

附1.1.65(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主张开放市场,大进大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比较低,广泛使用出口补贴或其它出口鼓励措施,本币低估。

 

(二)、判断部分

★考核知识点: GATT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虽然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临时性协定,但是它一直作为协调多边贸易与关税关系的、对缔约国具有约束力的文件,并且它类似一个组织,安排缔约国之间的旨在追求贸易自由化的谈判。由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特殊的签定背景,以及它多年运行的特点,使它成为带有制度性和组织性的多边贸易协定。

★考核知识点: 最佳关税和战略性贸易政策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最佳关税论虽然指出贸易保护可能使一国获得比自由贸易更多的利益,但这种利益的获得是以他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因为征收最佳关税在改善进口国贸易条件的同时,它的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条件自然也就恶化了,所以贸易伙伴国的利益会遭受损失。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自然容易遭到受害一方的报复。如果贸易伙伴国进行报复,反过来对来自原征税国的进口产品也征收最佳关税,就会使得最初征收关税国家的目的落空,最终甚至可能爆发关税战。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实施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如果竞争对手也要求其政府采取同样的政策来对付对方,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考核知识点:比较利益理论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只是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考核知识点: 套期保值

附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外汇的套期保值是指通过外汇交易买进或卖出等值的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来保值的一种外汇业务。此题中该公司应卖出三个月远期美元。

★考核知识点: 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

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R= P/P’=(Ms/M’s) ·[f(Y’, i’)/ f(Y,i)]。

★考核知识点: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

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技术差异论将自由贸易的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比较利益理论的解释范围大大扩展。绝对技术差异论是相对技术差异论的一种特例。

★考核知识点: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

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果冲击来自外部,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更能稳定经济;如果冲击来自内部,固定汇率比浮动汇率更能稳定经济。

★考核知识点: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1)穆勒标准(Mill’s test):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

(2)巴斯塔布尔标准(Bastable ’s test ) :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将来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3)坎普标准(Kemp’s test):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被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与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的是,坎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 共同市场

附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考核知识点: 重叠需求理论

附1.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对于解释二战以来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具有特别的意义;该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考核知识点: 进口关税的经济影响

附1.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关税将增加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

★考核知识点: 关税同盟理论

附1.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组成关税同盟前,成员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

★考核知识点: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

附1.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出口导向战略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理论基础上的,认为一国可以通过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中获得资金,带动经济增长。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它违背比较利益原则,通过人为的干预,将资源或生产要素转向自己比较劣势的部门或产业,因而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但不会加快,反而会减缓。

★考核知识点:乘数论

附1.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称为开放条件下的收入乘数。

★考核知识点:汇率决定理论

附1.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于货币持有者而言,货币的价值在于其所具有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应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由于货币的购买力可以通过物价水平来加以表现,因此不同货币的兑换率(即汇率)就是各国物价水平的比率。

货币主义认为,汇率由下式决定,即:R= P/P’=(Ms/M’s) ·[f(Y’, i’)/ f(Y,i)]。

★考核知识点: 政策分配法则

附1.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考核知识点:嗜好与国际贸易

附1.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消费的专门化或各国的嗜好差异也会导致国际贸易。

★考核知识点:重商主义

附1.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都曾批判过重商主义的观点。

★考核知识点: 比较利益理论

附1.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各国间商品的价格差是由各自不同的要素丰裕度从而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相对技术差异论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而生产要素禀赋论构成了比较利益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解释贸易的起因。

★考核知识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附1.2.20(考核知识点解释):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根据它们让渡国家主权程度的不同,一体化组织也从低级向高级排列,但是这里不存在低一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向高一级经济一体化组织升级的必然性。

★考核知识点: 悲惨的增长

附1.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悲惨增长发生的条件:

(1)生产要素的增长偏向出口;

(2)该国是一个“大国”,出口数量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3)出口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附1.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需求无弹性                            货币贬值使国际收支恶化。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理论

附1.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任何来自货币市场的不均衡都完全反映在国际收支中。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而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低于货币需求。

★考核知识点: 马歇尔—勒纳条件

附1.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考核知识点: 关税同盟的动态影响

附1.2.25(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同盟产生的动态优势包括大市场效应、促进竞争效应和刺激投资效应;动态劣势包括可能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考核知识点:汇率的标价方法

附1.2.26(考核知识点解释):

汇率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和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间接标价法则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础,用外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从而间接地表示出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

★考核知识点: 新贸易理论

附1.2.27(考核知识点解释):

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不是完全确定的,具有明显的先动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

★考核知识点: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

附1.2.28(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果冲击来自外部,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更能稳定经济;如果冲击来自内部,固定汇率比浮动汇率更能稳定经济。

★考核知识点: 关税同盟理论

附1.2.29(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①成员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②组成关税同盟前,成员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③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考核知识点: 汇率决定理论

附1.2.30(考核知识点解释):

货币主义认为,汇率由下式决定:R= P/P’=(Ms/M’s) ·[f(Y’, i’)/ f(Y,i)]。资产选择决定汇率理论认为汇率决定的表达式:e=c (i,i’)W/F,汇率e决定于i’、i、W和F四个因素,其中与W 和i’呈正函数关系,同i和F呈反函数关系。

★考核知识点: 最佳关税

附1.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最佳关税是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考核知识点: 比较利益理论

附1.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只是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考核知识点: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附1.2.33(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先动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哪个国家领先一步,它就会在该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某一产业在哪一国最先建立,在哪一国规模最大,完全取决于历史的原因。它表明行业的规模优势是一个历史积累的结果,后起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也能学会某些特定知识,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会积累起整个行业逐步达到规模经济的条件,获得规模经济效果和比较优势。

★考核知识点: 战略性贸易政策

附1.2.34(考核知识点解释):

当国际市场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时,一国政府实施支持和补贴政策会改变本国企业的竞争地位,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阐明了寡头垄断条件下政府干预、刺激本国出口的基本动力,为各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考核知识点: 要素价格均等化

附1.2.3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两国生产的变化导致要素需求进而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最终两国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会实现均等化,同时两国生产同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也达到均等化。

 

二、主观部分:

 

(一)、填空部分

★考核知识点: 比较利益理论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相对技术差异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各国贸易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都是以商品的价格差作为进行国际贸易的驱动力。

★考核知识点: 比较利益理论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只是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考核知识点: 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

附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果一国既希望获得规模经济效果,又希望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由于国际贸易使厂商的市场规模扩大,因而大规模生产就有了生产保障。国际贸易将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分散到各国的市场上去,因而在每个具体的市场上,表现为各种产品的小批量供应。

★考核知识点: 幼稚产业保护论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幼稚产业的观点最早由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于1791年提出的,但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论述之后,他在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幼稚产业保护的理论。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和肯普(坎普)标准。

★考核知识点: 关税的影响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关税将增加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

★考核知识点: 最佳关税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最佳关税是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从垄断角度讲,征收最优关税还意味着从出口商那里抽取一部分垄断租金(snatching rent),即关税带来的利益来源于垄断厂商的一部分垄断利润。

★考核知识点: 共同市场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考核知识点: WTO的基本原则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就是要贯彻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

附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考核知识点: J曲线效应

附2.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J曲线效应”(J Curve effect):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故名J曲线效应。

★考核知识点: 内外平衡理论

附2.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丁伯根法则,政府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要有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政府需要的有效政策工具的数目通常与它独立目标的数目大体相同。蒙代尔提出财政政策用于内部平衡的目标,货币政策用于外部平衡的目标。这就是“蒙代尔分配法则(Mundell’s Assignment Principle)”,也称为“有效市场分类法则(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 Market Classification)”。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附2.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贬值的收入效应包括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

★考核知识点: 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

附2.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国际贸易使得价格上升部门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其它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

★考核知识点: 关税同盟理论

附2.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因此,关税同盟在扩大区域内贸易的同时,也减少了区域内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对关税同盟所产生的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

★考核知识点: 相对购买力平价

附2.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率(即通货膨胀率)的差额。

★考核知识点: 进口替代战略

附2.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率先提出“中心—外围论”,即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从这一角度出发,普雷维什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摆脱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经济的道路。 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另一个基础。二元经济是指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内,比较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落后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

★考核知识点: 悲惨的增长

附2.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悲惨增长发生的条件:

(1)生产要素的增长偏向出口;

(2)该国是一个“大国”,出口数量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3)出口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考核知识点: 套利

附2.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计算过程:2000/2*103%*2=2060

★考核知识点: 非歧视原则

附2.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非歧视原则就是要贯彻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考核知识点: 比较利益理论

附2.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相对技术差异论,各国贸易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都是以商品的价格差作为进行国际贸易的驱动力。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2/12<4/18<8/24<30/30

★考核知识点: 幼稚产业保护论

附2.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和肯普(坎普)标准。穆勒标准(Mill’s test):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巴斯塔布尔标准(Bastable ’s test ) :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将来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坎普标准(Kemp’s test):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被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考核知识点: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附2.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假设:(1)假设国际货币体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因而才会有最初的贸易收支逆差,进而导致黄金等国际储备的减少;(2)该机制对贸易收支的调整完全是自发的,一国货币的供应量消极地适应贸易收支顺差和逆差的增减变动,政府没有人为地限制黄金的自由流出和流入,政府不干预经济运行;(3)该机制中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将导致商品价格下降的结论,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前提的。(4)该机制实际包含着这样的假定,即一国物价水平的变化有明显的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作用;(5)假定没有资本流动,贸易收支就是国际收支。

★考核知识点: 最佳关税

附2.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大,征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担更多的关税;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小,那么出口商就不愿意承担任何关税。如果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有弹性,结果其进口规模会随着关税的上升而下降; 如果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甚至无弹性,结果进口国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绝大部分进口关税。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附2.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贬值的收入效应包括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

★考核知识点:产业内贸易指数

附2.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G-L指数:

★考核知识点: 倾销的条件

附2.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形成倾销的条件有三个:(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需求弹性不同。其中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分割的,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本国的可能性。

★考核知识点: 出口导向战略

附2.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出口导向战略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理论基础上的,认为一国可以通过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中获得资金,带动经济增长。

★考核知识点: 悲惨的增长

附2.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悲惨增长发生的条件:

(1)生产要素的增长偏向出口;

(2)该国是一个“大国”,出口数量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3)出口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考核知识点: 最佳关税

附2.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最佳关税是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考核知识点: 幼稚产业保护论

附2.1.30(考核知识点解释):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和肯普(坎普)标准。穆勒标准(Mill’s test):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巴斯塔布尔标准(Bastable ’s test ) :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将来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坎普标准(Kemp’s test):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被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则仍有保护的必要。可见,与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的是,坎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WTO的基本原则

附2.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协定中,明确指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改革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 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

附2.1.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国际贸易使得价格上升部门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其它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

★考核知识点: 套汇

附2.1.33(考核知识点解释):

1*110/200*2=1.1。

★考核知识点: 铸币平价理论

附2.1.3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即为铸币平价。汇率就在黄金输送点内进行波动。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

★考核知识点: 内外平衡理论

附2.1.35(考核知识点解释):

蒙代尔提出财政政策用于内部平衡的目标,货币政策用于外部平衡的目标。这就是“蒙代尔分配法则(Mundell’s Assignment Principle)”,也称为“有效市场分类法则(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 Market Classification)”。

★考核知识点: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

附2.1.36(考核知识点解释):

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率先提出“中心—外围论”,即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从这一角度出发,普雷维什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摆脱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经济的道路。出口导向战略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理论基础上的,认为一国可以通过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中获得资金,带动经济增长。

★考核知识点: WTO的基本原则

附2.1.37(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协定中,明确指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改革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 战略性贸易政策

附2.1.38(考核知识点解释):

战略性贸易政策( Strategic Trade Policy )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基础上的贸易政策理论。它具体是指政府所施加的、能够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

★考核知识点: 乘数论

附2.1.39(考核知识点解释):

称为开放条件下的收入乘数。

★考核知识点: 里昂惕夫之谜

附2.1.40(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照人们的一般直觉,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发现美国实际上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有悖于直觉的现象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考核知识点: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附2.1.4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金本位制下,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指通过货币或贵金属的流出流入自动调节贸易收支的机制。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假设:(1)假设国际货币体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因而才会有最初的贸易收支逆差,进而导致黄金等国际储备的减少;(2)该机制对贸易收支的调整完全是自发的,一国货币的供应量消极地适应贸易收支顺差和逆差的增减变动,政府没有人为地限制黄金的自由流出和流入,政府不干预经济运行;(3)该机制中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将导致商品价格下降的结论,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前提的。(4)该机制实际包含着这样的假定,即一国物价水平的变化有明显的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作用;(5)假定没有资本流动,贸易收支就是国际收支。

★考核知识点: 罗伯津斯基定理

附2.1.42(考核知识点解释):

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出增加,而密集使用其它要素的产品产出减少。

★考核知识点: 有效保护率

附2.1.4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ERP)反映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价值(附加值)受保护的程度,通过关税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来表示。

 

★考核知识点: 投机

附2.1.44(考核知识点解释):

投机是指根据对汇率变动的预期,取得某种货币资产的净头寸或负债的净头寸,利用汇率波动赚取汇价差额的行为。当预期外汇汇率上升时买空(Buying Long)又称多头;预期外汇汇率下降时卖空(Selling Short),又称空头。

★考核知识点: 相互倾销理论

附2.1.45(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同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最具代表性的国际贸易理论是相互倾销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会由于不完全竞争企业对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追求而产生。

★考核知识点:重叠需求理论

附2.1.46(考核知识点解释):

当每个国家的厂商都追求本国的代表性需求以实现规模经济时,该国的非代表性需求就难以在一国范围内得到满足,因而需要借助国际贸易加以实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国际贸易,本国生产的以满足代表性需求的产品生产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从而规模经济效果更加明显。这种国际贸易或相互贸易不是无条件的,它只有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才可能存在,因为它们有相近或重叠的需求部分。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2.1.47(考核知识点解释):

凡是涉及外国居民向本国居民支付的交易(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口、获取收益、资产的减少以及负债的增加)属于贷方项目,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反之,凡是涉及本国居民支付的交易(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支付收益、资产的增加以及负债的减少)属于借方项目,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考核知识点: 倾销的类型

附2.1.48(考核知识点解释):

倾销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 dumping);另一种是掠夺性倾销(predatory dumping)。

★考核知识点: 外部规模经济

附2.1.49(考核知识点解释):

外部规模经济 (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 ),是指当一国的某个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和产量扩大时,该产业或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即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或使用、技术外溢效果。

★考核知识点: 国营贸易

附2.1.50(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或国营贸易是指,国有企业或公营企业获得特权直接经营对外贸易,因而形成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在国有企业垄断外贸的情况下,关税及其他保护贸易政策措施的作用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计划安排商品的进出口,并通过国营外贸公司具体贯彻执行。在此情况下,即使各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很低,进口也难以增加。国营外贸的根本弊病是,人为地扭曲了资源的配置,并且垄断产生出过度保护和低效率等后果。

★考核知识点: 特定要素模型

附2.1.51(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贸易会导致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上升,进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自由流动的共同要素实际收入变动不确定,取决于其消费结构。

★考核知识点: 远期交易

附2.1.52(考核知识点解释):

计算远期汇率的方法是,如果远期差额的排列为由低到高,说明标价中的基础货币升水,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远期差额;如果远期差额的排列为由高到低,说明标价中的基础货币贴水,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远期差额。

★考核知识点: 资产选择决定汇率理论

附2.1.53(考核知识点解释):

资产选择决定汇率理论认为汇率决定的表达式:e=c (i,i’)W/F,汇率e决定于i(本国利息率)、i’(外国利息率)、W(资产总额)和F(外国证券净持有量)四个因素,其中与W 和i’呈正函数关系,同i和F呈反函数关系。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附2.1.54(考核知识点解释):

贬值的收入效应包括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

★考核知识点: 进口配额

附2.1.55(考核知识点解释):

分配进口配额常常要与进口许可证相结合。分配许可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竞争性拍卖 ;二是固定的受惠;三是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二)、名词解释

★考核知识点:里昂惕夫之谜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照人们的一般直觉,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发现美国实际上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有悖于直觉的现象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考核知识点:马歇尔—勒纳条件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考核知识点:H-O定理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 Theorem):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考核知识点:要素密集度

附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假定使用资本K和劳动力L两种要素生产X和Y两种产品,如果

则称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考核知识点:经济联盟

附2.2.5(考核知识点解释):

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是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考核知识点:提供曲线

附2.2.6(考核知识点解释):

提供曲线表示在各种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为换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数量的各点的连线或轨迹。

★考核知识点: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

附2.2.7(考核知识点解释):

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国际贸易使得价格上升部门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其它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

★考核知识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附2.2.8(考核知识点解释):

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定理(Heckscher-Ohlin-Samuelson Theorem, H-O-S Theorem):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不仅使得两国商品价格均等,同时使得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考核知识点:罗伯津斯基定理

附2.2.9(考核知识点解释):

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出增加,而密集使用其它要素的产品产出减少。

★考核知识点:有效保护率

附2.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ERP)反映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价值(附加值)受保护的程度,通过关税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来表示。

 

★考核知识点:战略性贸易政策

附2.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战略性贸易政策( Strategic Trade Policy )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基础上的贸易政策理论。它具体是指政府所施加的、能够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

★考核知识点:幼稚产业

附2.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考核知识点:自由贸易区

附2.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考核知识点:关税同盟理论

附2.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从而提高了成员国的福利。

★考核知识点:关税同盟理论

附2.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贸易转移是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考核知识点:进口替代战略

附2.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e)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考核知识点:出口导向战略

附2.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出口导向(Export-led)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

附2.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差额指标

附2.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基本收支差额(Basic Balance)是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与长期资本金融项目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之差。

★考核知识点:J曲线效应

附2.2.20(考核知识点解释):

“J曲线效应”(J Curve effect):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故名J曲线效应。

 

(三)、问答题

★考核知识点:关税与配额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指关税对某一特定工业生产的保护程度,反映该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产品价值(增加值)受保护的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RP表示有效保护率,V’表示考虑最终产品和原材料等进口关税的增加值,V表示不考虑关税的增加值。

在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出口商试图进入课征关税的市场,那么只要在产品价格或质量上有竞争力就有可能渗入该国的市场;但是在采取进口配额措施的情况下,无论出口国生产的产品在价格上,或在质量上有多强的竞争力,出口国都不可能打入进口国的市场,因为进口的数量是确定的。因此进口配额是比进口关税更加严厉的保护措施。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项目主要分为三大类: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错误遗漏项目。经常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有两大组成部分——“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两个组成部分。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个组成部分。错误与遗漏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帐面上达到平衡。

★考核知识点: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附2.3.3(考核知识点解释):

贬值的收入效应包括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

★考核知识点:悲惨的增长

附2.3.4(考核知识点解释):

当一国生产要素增长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其原因在于国际比价或贸易条件的恶化。悲惨增长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1)增长的要素是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

(2)国际市场对该出口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3)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出口增加会对国际价格发生影响。

★考核知识点:战略性贸易政策

附2.3.5(考核知识点解释):

战略性贸易政策( Strategic Trade Policy )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基础上的贸易政策理论。它具体是指政府所施加的、能够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实施是以对市场估计比较准确为前提的。如果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完全,则政府补贴的收效可能不大,甚至会出现亏损。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实施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如果竞争对手也要求其政府采取同样的政策来对付对方,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考核知识点: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

附2.3.6(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在长期内都是失效的,这是因为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无法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而财政政策除无资本流动的情况外一般都较为有效。见第十七章课件中IS-LM-BP模型分析。

★考核知识点: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

附2.3.7(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货币供给量不再受国际收支的影响,故货币政策在增加一国收入方面总是有效的;财政政策对一国收入的影响在无资本流动和资本有限流动两种情况下较有效,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不产生任何影响,政策完全失效。见第十七章课件中IS-LM-BP模型分析。

★考核知识点: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附2.3.8(考核知识点解释):

要素禀赋论(2×2×2模型)认为,两国在封闭状态下的要素丰裕程度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差异,要素价格差异导致了两国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品生产上成本和价格不同,进而使两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国际贸易发生后,两国将会扩大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并出口到对方国家,同时缩减生产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并从对方国家进口,两国两种产品的价格会实现均等。国际贸易造成的生产结构变化会使两国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发生变化,这会使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价格水平上升,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直至两国生产要素价格完全实现均等化。举例加以详细说明。

现实中阻碍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实现的因素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的壁垒,各国生产的产品和使用的要素不相同,国际贸易存在交易成本和包括运输成本在内的其他成本。

★考核知识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

附2.3.9(考核知识点解释):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五种形式,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每种形式的具体特点内容。

★考核知识点:罗伯津斯基定理

附2.3.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出增加,而密集使用其它要素的产品产出减少。

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原因在于,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时,要将其投入生产,必须与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相结合。在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就要求另外一个部门释放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结果使得释放生产要素的部门的产品产量减少。

★考核知识点:出口补贴

附2.3.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和第六章课件图。在自由贸易下,世界价格为Pw,国内消费和生产分别为OQ1和OQ2,此时出口量为Q1Q2。如果政府给予本国出口生产者每单位产品金额为s的出口补贴,则本国出口生产者现可以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成本进行生产,如图所示,出口生产者的生产由原来的OQ2扩大到OQ4。在政府的补贴下,厂商愿意增加其产品的出口量至Q3Q4 ,此时国内的供应量减少到OQ3 。这种过度出口造成国内供应的减少,从而国内的市场价格上升为Ps,高于补贴前的价格Pw,由于价格上升,国内消费减少至OQ3。可见,出口补贴扩大了产品的出口,但这种出口是“过度出口”,是靠牺牲本国正常消费增加的出口。出口补贴使出口国的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b+c,使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同时政府增加了b+c+d的补贴开支。所以,出口补贴的福利净效果=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补贴=-( b+d )。

★考核知识点:购买力平价

附2.3.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前者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后者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

根据“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即在自由贸易和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同一种商品在各国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是相等的,这意味着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是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率(即通货膨胀率)的差额。

★考核知识点:进口关税

附2.3.13(考核知识点解释):

见第六章课件图。(1)关税的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  -(a+b+c+d)

(2)关税的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a

(3)关税的财政收入效应(Fiscal revenue effect):    +c

(4)关税的收入分配效应(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根据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关税将增加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

(5)关税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征收进口关税意味着保护本国的厂商垄断或默认国内厂商的垄断,妨碍竞争机制发挥作用可能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6)进口关税对一国经济的净影响: -(a+b+c+d)+a+c= -(b+d)

关税造成一国社会福利净损失(Deadweight loss),也称为关税的保护成本(Protection cost),其中b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即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下降;d为消费扭曲(Consumption distortion),即征税后由于价格提高使得消费者需求和消费量下降,从而造成资源闲置的损失。

★考核知识点:进口配额

附2.3.14(考核知识点解释):

见第六章课件图。在自由贸易下,国内外价 格相同,为Pw ,国内生产和消费分别为OQ1、OQ2,进口为Q1Q2。现对进口设置一限额,假定限 额为Q3Q4,而且Q3Q4< Q1Q2,于是国内价格由原来的Pw上涨为Pq,国内生产增加至OQ3,国内消费减少至OQ4。此时,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为增加部分,而消费者剩余减少了 ,损失为( a+b+c+d)。与关税不同的是,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综合起来,配额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a-(a+b+c+d)=-(b+c+d),其中b、d分别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b+d为配额的净损失。至于c,在关税情形下我们知道它表示政府的关税收入,因此可被抵消,现在则称为配额收益(quota revenue)或配额租金(quota rent),它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利润,它的去向视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

★考核知识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对经济的稳定作用

附2.3.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外部冲击主要包括出口需求冲击、进口供给冲击和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等,内部冲击是指由国内需求的异常变动引起的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商品需求和货币需求变动导致的冲击。在负向的出口需求冲击、进口供给冲击和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出现时,会产生对一国经济的紧缩效应,同时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在固定汇率制度之下,一国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避免本币贬值,需要采取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而这会导致负向外部冲击的紧缩效应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较明显的失业上升、产出下降。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之下,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币贬值,使国际收支失衡得到调整,同时贬值产生的对本国产品的支出转移具有扩张性效果,这会缓解负向外部冲击的紧缩效应。在正向的外部冲击出现时,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浮动汇率制在外部冲击发生时比固定汇率制更能够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

在负向的内部冲击发生时,以负向的商品需求冲击为例,如果本国居民对商品的需求突然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和失业增加,同时进口需求下降,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在固定汇率制度之下,为维持汇率稳定,政府会采取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这样就对因需求突然下降可能引起的经济衰退起到了抑制作用,有利于经济重新恢复平衡。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之下,本币将出现升值,升值产生的对本国产品的支出转移具有紧缩性效果,从而加剧负向商品需求冲击所导致的就业和收入损失。在正向的内部冲击出现时,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可以看出,固定汇率制在内部冲击发生时比浮动汇率制更能够发挥稳定经济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冲击来自外部,浮动汇率制更能稳定经济;如果冲击来自内部,固定汇率制更能稳定经济”。

★考核知识点:内外均衡理论

附2.3.16(考核知识点解释):

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等经济学家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两个政策工具,对内外平衡的影响效果和程度不同。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例:

 

 

 

 

 

 

 

 

 

 

 

 

 

 

 

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作用程度和方向不同。财政政策对内部平衡的影响程度比较大,且方向明确。而货币政策对外部平衡的影响比较大,且方向明确。因此,蒙代尔提出财政政策用于内部平衡的目标,货币政策用于外部平衡的目标。

★考核知识点:关税同盟理论

附2.3.17(考核知识点解释):

静态效应主要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动态效应包括:可能产生的动态优势:大市场效应;促进竞争效应;刺激投资效应。可能产生的动态劣势:产生新的垄断;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考核知识点:幼稚产业保护论

附2.3.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和肯普(坎普)标准。穆勒标准(Mill’s test):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巴斯塔布尔标准(Bastable ’s test ) :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将来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坎普标准(Kemp’s test):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被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考核知识点: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附2.3.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金本位制下,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指通过货币或贵金属的流出流入自动调节贸易收支的机制。其基本的运行路径是:

贸易收支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国商品价格下降——本国产品价格竞争力提高——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平衡;

贸易收支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国商品价格上升——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平衡。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假设:(1)假设国际货币体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因而才会有最初的贸易收支逆差,进而导致黄金等国际储备的减少;(2)该机制对贸易收支的调整完全是自发的,一国货币的供应量消极地适应贸易收支顺差和逆差的增减变动,政府没有人为地限制黄金的自由流出和流入,政府不干预经济运行;(3)该机制中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将导致商品价格下降的结论,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前提的。(4)该机制实际包含着这样的假定,即一国物价水平的变化有明显的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作用;(5)假定没有资本流动,贸易收支就是国际收支。

★考核知识点:绝对和相对技术差异论

附2.3.20(考核知识点解释):

(1)A、B两国具有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高经济福利的可能性。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在一国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比另一国高的时候,该国可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而另一国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家贸易,两国都能够从中获利。

(2)根据“两利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A国应该专业化分工生产优势较大的X商品,B国则应专业化分工生产劣势较小的Y商品。A国向B国出口X商品,从B国进口Y商品,B国向A国出口Y商品,从A国进口X商品,从而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

(3)在B国Y产品生产行业发生技术革新,劳动生产率超过A国Y行业的情况下,两国各有一种产品具有绝对的劳动生产率优势,这种情况是比较优势情形的一种特例。由于A、B两国仍然分别在X产品和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前面两问的答案不会发生变化。

★考核知识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附2.3.21(考核知识点解释):

面对外部冲击时其他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制更有利于其经济稳定。

原因:美联储加息会引起其他国家资本外流,利率提高,投资和消费减少,国民收入下降,失业增加。同时由于资本外流,国际收支逆差,本币面临贬值压力。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中央银行为维持固定汇率,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而会加剧经济衰退。而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本币贬值会刺激净出口增加,从而会减轻经济衰退的压力。

启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经济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日益增大。为保持经济稳定,需要加强汇率制度的灵活性,由相对固定逐步过渡到相对浮动。

★考核知识点: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

附2.3.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利率的微小变动会引发资本的无限量流动,一国利率只能与世界通行的利率水平保持一致,不能独立操纵货币政策。以紧缩性货币政策为例,利率↑→巨额资本流入→国际收支巨额顺差→货币升值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为稳定汇率抛售本币、买进外币→货币供应量↑→紧缩性货币政策作用被抵消,利率回到原水平。

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国民收入水平↑、利率↑→巨额资本流入→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升值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为稳定汇率抛售本币、买进外汇→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国民收入进一步↑。

★考核知识点: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

附2.3.23(考核知识点解释):

两种战略的内涵;实施条件;对两种战略优缺点的评述。韩国先采取进口替代战略,后转为出口导向战略,都适应了其国内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需要,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需结合上述对两种战略的基本说明作答)。

★考核知识点:进口关税的经济影响

附2.3.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商品进口量的变化:个。消费者福利的变化:[15*15*20]/2=.5元。生产者福利的变化:(10**5)/2=37.5元。政府税收收入:5*5=25元。总福利:元。

★考核知识点:贸易对要素报酬的影响、悲惨的增长

:、

附2.3.25(考核知识点解释):

答案要点:(1)丰裕要素报酬提高,稀缺要素报酬下降。(2)图示悲惨的增长,分析其条件并阐述通过资本、技术等要素积累改变中国比较优势结构等措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南开19秋《国际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