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南开19秋《公共政策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公共政策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

第四节 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第一节 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和矛盾分析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历史一比较分析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经济一社会分析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

第六节 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与超理性分析

第三章 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第一节 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上)

第二节 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下)

第三节 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第四节 定量资料分析

第五节 定性资料分析

第四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第三节 政策工具的类型、选择与配置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一节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三节 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

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一节 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构建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第三节 “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一节 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

第二节 公共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问题认定与政策议程

第八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第二节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

第二节 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

第三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影响执行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第五节 政策的无效执行与有效执行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一节 政策评估的含义、作用和主体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政策评估的方法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监控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第一节 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第二节 政策的调整与接续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终结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周期

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节 政策学知识应用与政策分析

第二节 政策研究组织、智库与政策分析师

第三节 政策学知识实践的障碍及其克服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

 

(一)单项选择

★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951年,美国福斯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纳拉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在1951年出版《政策科学》一书,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考核知识点:政策问题的概念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考核知识点:政策执行的作用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续政策的基本依据。

 

★考核知识点:政策评估的含义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共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整个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率、效能、效益,价值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考核知识点:政策评估的过程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认定承受政策风险的利益相关者;界定出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认知,尤其是其利益诉求;营造质化评估的网络与方法;寻找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平衡点;对于没有达成共识的政策诉求设定一个妥协的日程表;尽可能更多的采集与妥协议程相关的信息;建立利益相关者的论坛;将已经达到妥协和共识的政策诉求形成报告;将尚未达成共识的各种政策诉求求按照上述顺序重新构建一次,直到满足大多数人的政策诉求为至。

 

★考核知识点:一手资料收集方法的内容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主要包括:①无结构访谈法,又称深度言谈法,可分为个别访谈法和集体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考核知识点:政策评估的主体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除了立法机关、政党组织、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外,比较重要的评估主体是:

(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了解全貌、评估结论容易被采纳。容易受到固有观念和利益的束缚,同时因为往往缺乏评估专业训练,所以影响评估质量。包括五方面的工作:①政策调查报告②政府工作报告③公民意见投诉④政策听证会⑤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2)专业机构和人员:机构系统内部的评估者和受托者:评估结论易受重视,但是容易受到牵制和暗示,而影响评估质量。独立观察者和研究者:不带偏见,但是材料困难,结论不易受重视。

(3)大众传播媒介:中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信息披露程度较低,因此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政策评估主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考核知识点:政策终结的方式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包括(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分解;(4)政策合并;(5)政策缩减。

 

★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的功能

附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

(1)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可划分为长远政策目标少近期政策目标以及其他的政策目标;

(2)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

(3)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目标有:①公平②效率③自由④安全。

 

★考核知识点:政策分析师

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包括:①具有政治头脑;②具有总体观念;③致力于创新;④具有洞察力;⑤着眼于未来;⑥弹性的思维。

 

★考核知识点:一手资料收集方法

附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主要包括:①无结构访谈法,又称深度言谈法,可分为个别访谈法和集体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考核知识点:政策工具的含义

附1.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包括:法律工具、经济工具、交流工具;管制型工具、财政激励工具、信息传播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工具和社会化手段;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强制性工具。

 

★考核知识点:对政策过程的要求

附1.3.3:(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就是决策者及其他决策参与者尊重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对政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客观环境,事实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做出预测、判断和抉择。

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是指保障公民和各社会政治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保障政策内容尽可能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气氛。

 

 

★考核知识点:中国的政策过程模型

附1.3.4:(考核知识点解释)

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的内涵:

(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2)政策执行过程是一个“试验——推广”的过程;

(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

 

★考核知识点:定量资料收集方法

附1.3.5:(考核知识点解释)

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包括:

(1)指标法,政策指标:是一种将公共统计数值用于评估公共政策的一种衡量工具。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①经济效益取向;②主观性的福利取向;③公平性取向;

(2)回归分析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是指找出只有一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然后再做进一步的趋势分析的技术;

(3)实验法,实验法评估公共政策:就是运用随机指派的方法,将一群受试者分配到两个以上的研究小组中,其中一组接受政策实验的处理,称之为实验组,另外一组是没有接受政策实验的小组,称之为对照组。

 

二、主观部分

 

(一)名词解释

 

★考核知识点:政策过程的概念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考核知识点:政策工具的含义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考核知识点:政策网络的概念

附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考核知识点:渐进主义模型的概念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林德布洛姆主张援用民主智慧寓于社会互动之中的市场运作的原理,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德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的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

 

★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的概念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考核知识点:政策系统的概念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考核知识点:政策问题的概念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考核知识点:理想主义模型的概念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遵循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方案,使用最佳的手段达到最大的政策结果。

 

简答

 

★考核知识点:政策过程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基本内容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就是决策者及其他决策参与者尊重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对政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客观环境,事实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做出预测、判断和抉择。

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是指保障公民和各社会政治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保障政策内容尽可能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气氛。

 

★考核知识点:公共问题认定的步骤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

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

搜寻事实依据;

列举目的和目标;

明确政策封套;

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

在此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

 

★考核知识点:政策学习的类型划分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工具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

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指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

社会学习:指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

 

★考核知识点: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基本差异

附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议程: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整个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发生或提出阶段;它不涉及可行性解决方案问题,所体现出来的往往是众说纷纭的特点;

政府议程:由一些较具体的项目组成,处于政策问题认定的最后阶段,主旨在于最终认定与政策问题有关的种种事实,如青少年犯罪问题一旦进入政府议程阶段,政府就要详述该问题情形及各种具体的解决办法。

 

★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附2.2.5:(考核知识点解释)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决策过程理论、诺伊曼的博弈论(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行为科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泰勒首创科学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考核知识点:政策评估的目的

附2.2.6:(考核知识点解释)

积极目的:

①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为备选方案确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

②明确政策的可行程度,得出继续执行政策或停止执行政策的判断;

③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度与技术;

④分清多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对政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为下次政策制定、执行和调整过程准备一定的有利条件。

消极目的:

①炫耀工作业绩,为本级政策或相关政策部门歌功颂德,追求个人职位的升迁;

②夸大工作难度,要求追加政府活动预算,增加工作机构和人员;

③规避责任;

④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

 

(三)论述

 

★考核知识点: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基本概况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进程:

(1)现实需要是推动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第一是党政领带机关决策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专门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设立;第二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教师撰写教材和学术论著;

(2)关于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内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越来越多,对党政领导部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不断地发展,体制外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越来越多地成立起来;

(3)关于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

努力方向:

(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

(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考核知识点: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1)建构的两种资源: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论;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

(2)由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又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它是一个逻辑过程;

(3)“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①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②群众—领导性模型;③个别——一般性模型;(民主–集中性模型);

(4)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决策模式,它能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式和决策手段;

(5)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的决策模式,经过改造是可以被整合到我国“上下来去”模型的某一个亚模式中去的;

(6)西方现代社会调查的程序设计和技术手段,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都可以在“上下来去”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南开19秋《公共政策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