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考任务1-4【标准答案】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形考任务1

试题 1

“社会性”的定义其本身就不是中性的,它必然带有正向的价值性。

试题 2

在开展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既要对已有的社会及人类文明价值进行筛选,也要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判断。

试题 3

幼儿园社会领域和科学领域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交叉和延展。

试题 4

情绪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有情绪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都有一定的作用与价值。

试题 5

社会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各种规范及行为方式,不需要引导学前儿童形成自己的个性。

试题 6

从社会教育的视角来看,幼儿教师“说什么”远比他们 “做什么”更重要。

试题 7

在社会教育中,幼儿教师与其所传授的内容体现为一种 “共生”的关系。

试题 8

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比,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更需要幼儿教师具有教育敏感性。

试题 9

在社会教育中,之所以特别强调幼儿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以行为的质量为前提。

试题 10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其品德发展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品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试题 11

在《指南》中,社会教育目标在其他领域目标中有明显的渗透。

试题 12

活动目标应尽可能体现在学前儿童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行为表现和情绪的变化上。

试题 13

从终身发展来看,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一生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试题 14

在幼儿各领域课程中,语言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

试题 15

《指南》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要求比较侧重于从的品德视角来提出。

试题 16

社会性是指个体参与社会生活和与人交往时,在他固有的生物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征,这是广义的社会性概念。

试题 17

社会教育就是 “社会化的教育”。

试题 18

《规程》第三十二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  )。”

a. 行为习惯

b. 学习习惯

c. 个性心理品质

d. 情感和态度

试题 19

儿童的(  )是儿童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积极性,是儿童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支撑。

a. 自信心

b. 活动性

c. 好动性

d. 主动性

试题 20

(  )是学前儿童发展责任感的开始。

a. 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b. 与人交往

c. 学会帮助他人

d. 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试题 21

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  )。

a. 儿童对上帝的爱

b. 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c. 儿童对父亲的爱

d. 儿童对母亲的爱

试题 22

以下关于《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中的“目标在各年龄段的表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等同于目标的分解或细化

b. 不是测试幼儿是否达到某一标准的“标尺”

c. 反映了这一年龄段儿童群体大致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水平、行为特点

d. 可以作为观察儿童、理解儿童的抓手

试题 23

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总体要求,它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

a. 全面性

b. 深刻性

c. 方向性

d. 整体性

试题 24

教育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制定,其最主要的特点是(  )。国开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

a. 针对性强

b. 可操作性强

c. 适应大多数幼儿的特点

d. 内容全面

试题 25

有一位教师制定了小班社会活动《购物》的活动目标如下,你认为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

a. 知道购物时要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

b.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c. 初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d.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试题 26

如果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价值取向缺失了(  ),这种教育就容易培养出 “工具人”,完全失去社会教育应有的价值。

a. 潜隐性

b. 人文性

c. 工具性

d. 超越性

试题 27

将社会教育的目标分为 “人际交往”和 “社会适应”两个部分的是( )。

a.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b.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c. 《幼儿园工作规程》

d. 《幼儿园管理条例》

试题 28

明确将“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规定为社会领域目标之一的是(  )。

a.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b. 《幼儿园管理条例》

c. 《幼儿园工作规程》

d.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试题 29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b. 社会现实

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d. 学前儿童的发展

试题 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体主要是(  )。

a. 社会教育机构

b. 教育行政部门

c. 幼儿家长

d. 幼儿教师

试题 31

幼儿教师既要对已有的社会文化价值进行筛选,也要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判断,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时俱进的同时具有一定的(  )。

a. 现实性

b. 前瞻性

c. 时代性

d. 稳定性

试题 32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社会领域课程起的作用是(  )。

a. 评价诊断

b. 价值导向

c. 整合协调

d. 联系纽带

试题 33

相较其他领域的课程,社会领域的教育途径具有鲜明的丰富性和(  )特征。

a. 潜隐性

b. 多变性

c. 多元性

d. 稳定性

试题 34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不包括(  )。

a. 社会行为技能

b. 社会认知

c. 社会情感

d. 社会意志

试题 3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3—6岁的学前儿童主要处于的矛盾阶段是(  )。

a. 主动对内疚

b. 信任对不信任

c. 勤奋对自卑

d. 自主对羞怯

试题 36

《规程》第二十七条规定:“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  ),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a. 常规

b. 原则

c. 制度

d. 习惯

试题 37

《规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  )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a. 道德认知

b. 规则教育

c. 情感教育

d. 知识教育

试题 38

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内容不包括(  )。

a. 自我评价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认识

试题 39

《纲要》中的社会领域目标较鲜明地反映出(  )的价值取向。

a. 以成人为本

b. 以教师为本

c. 以社会为本

d. 以儿童为本

试题 40

《纲要》在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提供( )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a. 自主学习

b. 自由活动

c. 自主游戏

d. 自动发展

试题 4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在依据是(  )。

a. 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

b.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c. 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d. 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试题 42

案例一 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多多在班里似乎不太受欢迎,原因是多多很容易发脾气。小朋友不小心碰到多多一下,他就会马上打回去;在区角游戏中,因为某些区域人满了,多多不能进去,他也会朝同伴尖叫;排队时没有排到前面,多多就会哭……久而久之,班里的小朋友都觉得多多脾气大,就不太愿意和他玩了。多多觉得自己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经常感到不开心。

案例一中多多在社会互动中受挫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多在自我情绪的控制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b. 多多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倾向

c. 多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

d. 多多没有掌握同伴之间的交往技能

试题 43

案例二 谦谦是今天的点名人,他数了数人数后大声地说:“今天来了26个人,少一个杨杨。”杨杨是谦谦的好朋友,他没来,这让谦谦有点儿失落,于是谦谦嘀咕了一句:“杨杨怎么好几天都没来?”谦谦的话引发了小朋友们的种种猜想,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杨杨没来的原因。

教师可以利用案例二中的偶发事件,引导学前儿童(  )。

a. 理解幼儿园常规,使其能够更好地遵守社会行为规则

b. 学会关心同伴,促进其爱的情感的发展

c. 学会同伴交往的技能,发展幼儿之间的友谊

d. 体验自我与同伴的紧密关系,帮助他们学会承担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试题 44

案例三 颖颖在认真地搭建积木,老师走过去欣赏她的作品,她自豪地对老师说:“老师,看我搭的高楼,高楼下还有树木和小花。”老师认真欣赏并赞扬她:“你真棒!”可过了不久,就有小朋友来报告:“老师,颖颖哭了。” 老师问:“怎么了?”小朋友说:“颖颖搭的房子被黄凯弄坏了。”老师过去一看,发现颖颖面前的积木都散落在桌面上、地上,“高楼”已不见踪影。老师生气地对黄凯说:“你把别人搭的高楼破坏了,你不能再玩游戏了。”听了老师的话,黄凯很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坐在椅子上。

教师可以利用案例三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学前儿童(  )。

a. 学会关心同伴,促进其爱的情感的发展

b. 学会同伴交往的技能,学习互助、合作等亲社会行为

c. 体验自我与同伴的紧密关系,帮助他们学会承担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d. 理解幼儿园常规,使其能够更好地遵守社会行为规则

试题 45

案例四 小区的沙子坑是孩子们的乐园。男孩儿们在这里用小铲子、小车子来回运送沙子,女孩儿们把沙子堆成小房子玩过家家,好不热闹。2岁8个月的小虎也捧着自己的大吊车、大铲车还有小水桶来参加 “劳动”了。没想到,小虎刚把一大堆玩具放在地上,其他孩子就一窝蜂地围了过来。一个大一点儿的孩子先选了大吊车拿在手里,其他孩子也纷纷伸手来瓜分小虎的玩具。一下子,小虎只剩下一只小水桶了。小虎是个有点儿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就总是被抢走东西,他却从不吭声。今天,他看着小朋友们,委屈地把脸转向了妈妈。可是这些孩子都住在同一个小区,都是妈妈认识的小朋友,碍于面子,妈妈只好告诉小虎:“那些玩具先让给小朋友玩儿,你可以先玩儿别的玩具。”小虎一声不吭,拿着自己的小水桶默默地装起了沙子。

针对案例四,你的观点是(  )。

a. 小虎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应该引导小虎学会谦让。

b. 小虎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一味地谦让不利于小虎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并可能伤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其社会性的发展。小虎妈妈应该有礼貌地要求其他小朋友将小虎的玩具还给小虎,并引导小虎敢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c. 小虎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但应该事后向抢玩具的孩子们的妈妈反映孩子们抢玩具的行为,要求家长教育他们的孩子不能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d. 小虎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立即帮小虎夺回玩具,并教训抢玩具的小朋友,维护小虎的正当权益。

试题 46

案例五 早上,小朋友们陆续进入区角游戏。诺诺走过来跟甸甸老师说:“老师,源源不跟我玩儿!”甸甸老师说:“怎么会呢?你和源源是好朋友呀!”诺诺低下头说:“源源今天有新朋友了!”甸甸老师抬眼望去,发现源源正在 “娃娃家”里跟知知、楚楚、小宝她们做游戏。甸甸老师把诺诺抱起来问:“那你跟源源说了吗?”诺诺说:“没有。”甸甸老师说:“那你去说说看,如果不行老师再帮你。”诺诺转身去找源源了。没过几秒钟,诺诺跑过来大声说:“老师,她们不让我玩儿!”甸甸老师看到 “娃娃家”已经有四个小朋友在做游戏,于是牵起诺诺的手,带着诺诺来到 “娃娃家”的“厨房”,跟诺诺说:“娃娃家里没人做好吃的,她们肯定要饿肚子的,你来当厨师好吗?”诺诺说:“好的,那我来做饼干吧!”诺诺从积木筐里挑了几块黄色的积木放到玩具锅里,开始制作“饼干”。“饼干”做好了,诺诺把 “饼干”放到小盘子里,看着甸甸老师不作声。甸甸老师说:“诺诺,把饼干送到源源她们那里去吧!”诺诺摇摇头说:“我不敢!”甸甸老师又说:“那你先问问她们想不想吃。”隔着柜子,诺诺把盘子递过去说:“我做了饼干,你们想吃吗?”小朋友们说:“想!”源源立刻探过身子拿了一块。小宝也拿了一块,嘴里还说着:“真香,真好吃!”甸甸老师趁机

说:“让诺诺把饼干拿进来,跟你们一起玩儿,好吗?”小朋友们说:“好的,诺诺快进来!”诺诺开心地脱了鞋子进入 “娃娃家”,跟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了!

几天后的早晨,又到了区角游戏时间。诺诺拿着一个盘子跟甸甸老师说:“老师,我做的动物饼干,你要吃吗?”甸甸老师拿了一块,边 “吃”边说:“谢谢你,真好吃!”接着,诺诺拿着剩下的“饼干”进入 “娃娃家”,跟同伴们玩起了游戏。

案例五中,诺诺小朋友在甸甸老师的帮助下,最重要的是(  )。

a. 学会了做家务,培养了劳动习惯

b. 学会了同伴交往的技能,能主动地以适当的方式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

c. 学会关心同伴,促进其爱的情感的发展

d. 学会了尊重同伴,遵守游戏规则

试题 47

案例五 早上,小朋友们陆续进入区角游戏。诺诺走过来跟甸甸老师说:“老师,源源不跟我玩儿!”甸甸老师说:“怎么会呢?你和源源是好朋友呀!”诺诺低下头说:“源源今天有新朋友了!”甸甸老师抬眼望去,发现源源正在 “娃娃家”里跟知知、楚楚、小宝她们做游戏。甸甸老师把诺诺抱起来问:“那你跟源源说了吗?”诺诺说:“没有。”甸甸老师说:“那你去说说看,如果不行老师再帮你。”诺诺转身去找源源了。没过几秒钟,诺诺跑过来大声说:“老师,她们不让我玩儿!”甸甸老师看到 “娃娃家”已经有四个小朋友在做游戏,于是牵起诺诺的手,带着诺诺来到 “娃娃家”的“厨房”,跟诺诺说:“娃娃家里没人做好吃的,她们肯定要饿肚子的,你来当厨师好吗?”诺诺说:“好的,那我来做饼干吧!”诺诺从积木筐里挑了几块黄色的积木放到玩具锅里,开始制作“饼干”。“饼干”做好了,诺诺把 “饼干”放到小盘子里,看着甸甸老师不作声。甸甸老师说:“诺诺,把饼干送到源源她们那里去吧!”诺诺摇摇头说:“我不敢!”甸甸老师又说:“那你先问问她们想不想吃。”隔着柜子,诺诺把盘子递过去说:“我做了饼干,你们想吃吗?”小朋友们说:“想!”源源立刻探过身子拿了一块。小宝也拿了一块,嘴里还说着:“真香,真好吃!”甸甸老师趁机

说:“让诺诺把饼干拿进来,跟你们一起玩儿,好吗?”小朋友们说:“好的,诺诺快进来!”诺诺开心地脱了鞋子进入 “娃娃家”,跟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了!

几天后的早晨,又到了区角游戏时间。诺诺拿着一个盘子跟甸甸老师说:“老师,我做的动物饼干,你要吃吗?”甸甸老师拿了一块,边 “吃”边说:“谢谢你,真好吃!”接着,诺诺拿着剩下的“饼干”进入 “娃娃家”,跟同伴们玩起了游戏。

案例五中教师的做法首要体现了甸甸老师(  )。

a. 对小朋友有爱心、有耐心

b. 善于抓住随机事件中的教育契机

c. 善于帮助小朋友解决自主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d. 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目标意识

形考任务2

试题 1

相对于道德违规而言,4—6岁的儿童在习俗违规中表现出更高的权威依赖性。

试题 2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增加,4岁以后学前儿童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减少,逐步发展出观点采择能力。

试题 3

学前儿童行为的抑制速度明显比启动速度快。

试题 4

在个体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提出适当要求,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原则。

试题 5

学前儿童的身体活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与其出现攻击性行为或捣乱行为不存在相关性。

试题 6

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惩罚有显著的正相关。

试题 7

共同决定移情的性质、强度、方式和内容的两个因素是认知水平和意志努力。

试题 8

外在系统是指对学前儿童发展不直接起作用但间接起作用的环境。

试题 9

强烈的情感共鸣及共情能促进学前儿童主动产生亲社会行为,而在不良的情绪状态或情感氛围下,学前儿童更容易出现攻击、破坏等不良行为。

试题 10

区域环境创设能为主题教学活动延伸学习的空间平台,但却不能支持学前儿童在区域中持续学习。

试题 11

如果个体总是没有机会和环境互动、展示自己成就,他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自我效能感。

试题 12

移情指一个人(观察者)观察到另一个人(被观察者)处于一种情感状态时,产生与被观察者相同的情感体验。

试题 13

根据霍夫曼的移情阶段理论,“同情性悲伤”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3岁。

试题 14

学前儿童早期一次只能关注他人的一种情感,还无法意识到他人正在体验复杂的混合的情感。

试题 15

2岁左右的学前儿童就能对两种主要的社会规则——社会习俗和道德规则做出很好的区分。

试题 16

个体社会品质形成的首要认知条件是(  )。

a. 观点采择

b. 自信心

c. 区分自我与他人

d. 好动性

试题 17

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到认知心理状态

b. 从认知他人和自我,到认知相互关系

c. 从认知身体和心理,到认知社会

d. 对自我的认知早于对他人的认知

试题 18

学前儿童早期用以辨识他人情感的主要依据是(   )。

a. 行为的激烈程度

b. 情境线索

c. 移情

d. 面部表情

试题 19

一个4—5岁的孩子看到同伴在摔玩具,他不会仅仅认为同伴在生气,还明白同伴是因为“玩具坏了不能玩儿”才生气,由此,这个孩子会进行推理:如果玩具修好又可以玩儿的话,同伴就不会再生气了。上述案例表明,学前儿童在认知他人情感时,学会了运用(   )。

a. 表情线索

b. 情境线索

c. 移情

d. 心理线索

试题 20

对于年幼的儿童,教师除了使用语言指令引导儿童的行为,还要通过识别其行为信号的方式,及早对其行为进行干预。这主要是因为(   )。

a. 学前儿童的行为具有不可逆性

b. 学前儿童的行为抑制能力弱

c. 学前儿童的行为启动速度快

d. 学前儿童的行为自控能力弱

试题 21

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猛发展的年龄是在(  )。

a. 4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5岁左右

d. 3岁左右

试题 22

4—6岁学前儿童的告状行为会明显增多,是因为(  )。

a. 对社会规则的认知逐渐深化

b. 对社会关系的认知由简单到复杂

c. 对人际冲突的认知开始理解

d. 对道德的认知由片面理解到全面理解

试题 23

下列属于内隐行为的自我控制因素的是(  )。

a. 对动机的控制

b. 对情感的控制

c. 独立性

d. 坚持性

试题 24

对 “儿童如何对自身动作进行抑制”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认为儿童的心理表象和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儿童对其自身动作进行控制的是(  )。

a. 加德纳

b. 格塞尔

c. 埃里克森

d. 普莱尔

试题 25

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是(  )。

a. 具有连续性和挑战性

b. 具有普遍性

c. 具有阶段性

d. 方式具有多样性

试题 26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常常因为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与家中相差较大而哭闹,从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理论”解释,这是由于孩子的(  )没有得到满足。

a. 生理需要

b. 社交需要

c. 爱与归属需要

d. 安全需要

试题 27

下列不属于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四个系统的是(  )。

a. 内在系统

b. 微观系统

c. 宏观系统

d. 外在系统

试题 28

按照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学前儿童所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家庭与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等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内在系统

b. 微观系统

c. 宏观系统

d. 中介系统

试题 29

幼儿园提供的同伴互动背景对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幼儿园中,学前儿童与同伴的交往体现为 “(  )”。

a. 对位交往

b. 本位交往

c. 垂直交往

d. 平行交往

试题 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包括(  )。

a. 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寄生性

b. 社会教育目标效果达成的内隐性

c. 社会教育活动准备的随机性

d. 活动过程的经验依赖性与环境依赖性

试题 31

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 内容的陶冶性

b. 空间的渗透性

c. 时间的连续性

d. 方式的单一性

试题 32

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经常需要融合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学习领域,以促进学前儿童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这体现了社会学习的(  )。

a. 方式的体验性

b. 空间的渗透性

c. 时间的连续性

d. 内容的陶冶性

试题 33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品质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模仿而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除了受到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一些 “显性教育”的影响,还受到通过( )的一些“隐性教育”的影响。

a. 自我体验

b. 实践强化

c. 环境渗透

d. 自我认知

试题 34

个体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这是(  )。

a. 自我强化

b. 自我控制

c. 自我意识

d. 自我体验

试题 35

学前儿童内隐行为自我控制的两个因素是:对动机的控制和(  )。

a. 自觉性

b. 自我意识

c. 独立性

d. 坚持性

试题 36

案例一 以“勇敢”这一品格为例,幼儿教师可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进行不同主题的社会教育。小班儿童刚进入集体生活,他们第一次步入“小社会”,最需要做的事情是适应集体生活,尝试与同伴交往,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开展“爱,从晨间的问候开始”“我和我的好朋友”“我来试一试”等主题教学活动,帮助小班儿童更好地进行自我服务,让他们学会主动、友好地打招呼,学会结交好朋友,自然地融入集体生活。中班儿童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有了更多参与活动的需要和能力,但是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如害怕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害怕凶恶的动物,害怕一个人独处,害怕上舞台,等等。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我勇敢我快乐”“独特的我”“我做哥哥姐姐了”“坚持,我有办法”“约会对对碰”等主题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害怕是正常现象”,并通过主题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变得更勇敢。对于大班儿童,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挑战主持人”“我是小小兵”“采访高手”“我的毕业我做主”等主题教学活动,满足他们对“挑战”的需要,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感受“勇敢”这一品格的内涵。

结合案例一说明幼儿园主题选择的特点是(  )。

a. 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相匹配

b. 与儿童性格特点相一致

c.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多样性

d. 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试题 37

 

试题 26

幼儿园材料的提供需要有“梯度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前儿童的互动需求,这是遵循了(  )。

a. 可控原则

b. 适宜原则

c. 可视化原则

d. 弹性原则

试题 27

学前儿童获得情绪理解能力的关键期是()。

a. 5岁

b. 2岁

c. 3岁

d. 1岁

试题 28

赞(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考任务1-4【标准答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