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山西 国开电大《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6【标准答案】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第一次作业任务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4′~114°33′,北纬34°34′~40°43′。(  )

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19位。(   )

山西,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

李渊以李世民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

简称山西为“海西”。(   )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   )

在战国时代,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为当时晋国的封地。(   )

叔虞死后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   )

晋国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   )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   )

山西也别称为三晋。(   )

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   )

据《舆地广记》载,东汉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   )

汉元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   )

西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   )

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但是以“并州”称呼太原的习惯却保留至今。(   )

“太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   )

“太原”一词曾出现在《尚书·禹贡》中,指的是汾河中下游广阔的平原,是对地形的描述。(   )

秦汉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县、太原市等,今太原地区遂有“太原”之专名。(   )

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于此。(   )

大同晋祠圣母殿是现存古建筑殿宇围廊之最早实例,用减柱法营造,手法精熟,殿面宽敞,系宋建代表作。(   )

大同晋祠之鱼沼飞梁是现存古桥梁十字形桥式之孤例。(   )

太原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是现存中国最大之佛殿,为辽金建筑。(   )

太原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天玄楼阁是现存唯一的辽代建筑模型。(   )

大同善化寺是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   )

翼城武池戏台是现存最大的元代戏台。(   )

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是现存始建最早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塔。(   )

大同市东街之九龙壁是现存最古最大的琉璃照壁。(   )

规模最大的关帝庙——运城解州关帝庙。(   )

(   )在今山西境内设河东道。

(   )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

明代开始,以(   )之左右,称山西为山右、山东为山左。

春秋时,周成王灭古唐国后,将该地(今侯马地区)封给其弟叔虞,史称叔虞为(   )。

至战国初,(   )三家分晋,史称“三晋”。

(   )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山西也别称为三晋。

(   )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

(   )魏黄初元年(220)复置,领太原、上党、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六郡,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移治(  )。

战国末年,秦国在汾河中游设置太原郡,取“大而加甚谓之太”,“高而平坦谓之原”之意,管辖(   )(今晋源镇东北古城营一带),这是太原作为行政区划取名之缘起。

(   )大同广袤20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设留守衙。

朔州为历代兵家争战之地。相传公元前215年,秦将(   )

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   )(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   )就称榆次。

1947年5月2日,晋察冀野战军第二、三、四纵队与太行二分区部队5万人,在正太战役中解放了(   )阳泉镇。与此同时,为了夺取和巩固全华北,动用阳泉煤铁资源支援解放战争,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将阳泉镇从平定县划出建设为新型工业城市。

(   )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因此被称为“中共第一城”。

离石在山西省中部偏西。战国为赵离石邑,秦始置离石县。据《山西通志》记载:离石山,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即赤坚岭也。山前有离石水。古设离石郡、离石县,皆以山名。(   )年设市。

(   )因地在汾河之滨而名。

(   )地处太行之巅,自古就有“与天为党”之说,故又称“上党”。

晋城1983年改设县级市,由省直辖。(   )年升为地级市。

第二次作业任务: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早有铁乡之名声闻中外。。(   )

山西全省74%的县区有煤炭资源。(   )

山西除煤炭外,全省已发现117种矿产,其中探明储量并列入《山西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潜在价值13.8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

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煤、铝土矿、耐火黏土、镓矿、铁钒土、沸石、建筑石料用灰岩等7种。(  )

山西金红石(含钛矿)、镁盐、芒硝的储量居第二位,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34种。(  )

煤、铝土矿、铜、铁、耐火黏土、石灰岩、石膏、硫铁矿、芒硝国开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珍珠岩是山西占优势的资源。(   )

加工业是山西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生产、在建的各类矿山企业达17848个。(  )

总体看,山西省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矿石工业类型较全,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好等特征。(   )

铁是山西传统的优势矿产,广泛分布于大同、宁武、太原西山、霍西、河东和沁水六大煤田及浑源、繁峙、五台、垣曲、平陆—芮城五个煤产地。(   )

山西含煤面积6.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0%以上。预测总储量90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三。(   )

山西已探明煤储量2608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3,居全国第一。(  )

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靠山西供煤,焦炭所占比重尤大,在世界上有卓著声誉。(   )

山西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巨大,分布集中,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于开采,煤炭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等特点。(   )

从烟煤、无烟煤以及气、肥、焦、瘦等煤焦用煤均有,著名的阳泉“兰花炭”早已闻名海内外。(   )

离柳—乡宁优质炼焦煤、晋城—阳城优质无烟煤、大同侏罗系的优质动力煤早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我国稀缺矿种。(   )

大同煤田。含煤面积1781.3平方千米,资源量341.8亿吨,区内产量9000万吨左右,是山西生产出口煤最多的煤田。(   )

沁水煤田是山西省仅次于大同煤、平朔煤的第二大出口产品。(   )

山西无烟煤知名品牌有晋城无烟煤和阳泉无烟煤。(   )

宁武煤田。煤田面积3087平方千米,资源量974.34亿吨。区内产量3700余万吨,主要出口品种为平朔洗动力煤。(   )

西山煤田以炼焦煤为主。(   )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浑源县城南5千米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   )

1969年出土于晋城侯村汉墓的戏楼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戏楼模型。(   )

五台山大孚灵鹫寺(今称显通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据传系东汉明帝时与大同白马寺同年建成。(   )

交城玄中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最早发祥地、中国净土宗“祖庭”。(   )

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即五台山南禅寺,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南禅寺、佛光寺与广仁王庙正殿、天台庵佛殿并称为中国现存四大唐代木建筑。(   )

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塔,即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

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山区,省境西部从五寨、宁武的管涔山起,向南沿吕梁山脊至乡宁、吉县的狭长地带,分布较为集中,森林面积约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   )。

省境东部、中南部和(   )部地区的森林,多集中分布在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地,以油松林占优势。

山西的森林主要是由松属和(   )的部分树种组成的温性、暖温性针叶林和落叶林。

人工林中以(   )林最多,占42.3%;其余为刺槐、落叶松、柳、榆等。

山西的野生牧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   )。

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   )多种。

山西省尚有一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其中(   )是山西省的稀有树种,生长在陵川、壶关和阳城等地山谷。

南方红豆杉在长江流域以南分布较广,山西为其分布(   )。

山西省生长的南方(   )对研究山西省乃至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与发展有重要科学价值。

(   )红豆杉木材优良,树姿优美,是典型的环保植物。科学家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可能对癌症的防治有特殊功效。

(   )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较广,种群日渐稀少,主要生长在河岸、湖滨湿地。

(   )地处吕梁山脉中段,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部和方山县东北部交界处。

(   )主要保护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其栖息地。

(   )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中国的特产鸟类,被列为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中濒危物种,在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

(   )在保护珍禽褐马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地处山西省吕梁山脉的北端,宁武、五寨、岢岚三县交界处。

山西芦芽山为(   )自然保护区。

(   )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的东段,地处运城、晋城、临汾三市的翼城、垣曲、阳城、沁水四县交界处。

历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珍稀野生动物(   )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   )的七十二混沟内,还发现了一处面积800公顷的原始森林。这是华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原始森林,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黄河中下游的人类活动、黄土高原的森林和气候变迁以及引种驯化动植物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第三次作业任务:

上党为清代及民国初年联系西北与华北地区经济往来的重要商埠,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誉。(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西凤凰山麓。(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由邓小平题写馆名。该馆是全国第一座系统展出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专题性博物馆。(   )

武乡县的砖壁、王家峪,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称为“支撑华北抗战的坚强基石”,因为八路军总部、中共北方局长期住在这里,指挥山西和华北的抗日战争。(   )

砖壁村位于武乡县城东47千米处,三面临崖,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37年至1942年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三次驻扎该村。(   )

1940年8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就在砖壁村发动并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和武乡关家垴歼灭战、砖壁保卫战。(   )

由砖壁村向西行10余千米就是王家峪村,1939年至1940年,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在这里驻扎。(   )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兴县蔡家崖村。该馆建于1962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馆址即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这里曾是晋绥开明绅士沈钧儒先生的宅院和花园,当地人称“花园院”。(   )

1942年,晋绥军区司令部暨120师师部移驻此院,同时成立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从此,蔡家崖成了当时晋绥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   )

著名的“晋绥干部会议”,就在这里的晋绥军区礼堂召开,当年毛主席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后被收入《毛选》第四卷)。(   )

1978年4月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取道鸿门岩,前往西柏坡,途中路居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

叶剑英、陈毅在先期前往西柏坡途中亦路居于台怀,并均赋诗。(   )

陈毅《过五台山》诗吟道:“南台山上白云低,人在云中路径迷;可有神工能扫雾,让吾放眼到平西。”(   )

徐向前(1901—1990),原名象谦。山西五台人。1919年春考入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随军北伐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

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又称王若飞纪念馆、“四八”烈士祠,位于兴县东南45千米的黑茶山脚下东会乡庄上村。(   )

太原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简称国师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五一北路245号,原名“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太原市唯一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处革命旧址(   )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6月,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   )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著名的活动基地之一。(   )

晋南民风是“勤于稼穑”“务耕织”。(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武乡县西凤凰山麓。(   )

晋南自然环境宜于农耕,史籍有“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之说,农业生产发达,历史悠久,故晋南民风是“勤于稼穑”“务耕织”。(   )

在汾阳丁村民俗博物馆,可以看到所陈列的农具、纺织工具及专门粮仓,晋南农家多有“稼穑维宝”之门楣。(   )

吕梁住房多二层楼式,一层为住室,二层为仓房,与南方人有别。(   )

晋中,以其浓厚的经商风气著称于世,地方志中称晋中人善理财,勇于外出致富,如明清以来之晋商,尝富甲天下,票号林立。这使晋中人磨炼出较强的开放精神和个人奋斗意识,同时在农业生产上,晋中人既经商又不误耕耘,勤劳不懈。(   )

晋中地区居民主要是四合院,现今开放的著名旅游景点如祁县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大院,均系大型组合连通的四合院群落,结构复杂,错落有致,是大家族聚居之宅院,有的还有后花园。(   )

所谓天井窑,亦称地窨院,在平鲁尤为典型,即从平地直挖成长方形大坑,深6~10米,长宽15~18米,然后在坑壁四周掏挖窑洞,院角某处打隧道通向崖顶,为出口,安院门。(   )

黄崖洞革命纪念地位于黎城北部45千米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海拔约2000米,因山中峭壁上有一天然石洞而得名。(   )

山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   )

(   )作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

(   )无论其形成的历史还是所保留的古代语言文化,在汉语发展史上均占有突出的地位。

(   )是全国十大方言之一,分布于山西省除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以及毗邻的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四个省区临近山西的县市。

晋方言是(   )中最复杂、最有特色、最丰富多彩的一支语言。

在(   ),根本无法准确地说什么叫“山西话”。

因为山西方言的(   ),本省人都听不懂自己人说话。县与县、乡与乡、甚至村与村,都有差别。同是一乡人,三里之外不同音的现象十分普遍。

山西话至今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有大量古汉语遗存。如(   )说“我不饿”为“蒙不饥”。

如晋北、晋中人称(   )为“得老”、“得脑”(音),因古代“首”音为“道”,与捣、老、草同韵。

家里(   )叫“家寒”。对照许多北方方言来看,山西话最接近文言。

“平水韵”就是出在(   )。

山西方言里字词的组合结构是很有意味的,不但有感情色彩,也有(   )。比如说“牛”,一般不会说这一个字,而是说“牛儿”,这是指大的牛。

山西方言说小牛,不说小牛,说“牛牛”,就有了可爱的(   )。

“看那孩子哭得真恓惶哩”,意思就是说那个孩子哭得很“(   )”。

“倒插插”是指衣服上的(   )。

(   ),山西乡间大都有挑红、报喜的习俗。

生了(   ),则要另外用一大块红布,上用毛笔字书写“弄璋之喜”。

旧时的习俗,往往要送给婴儿一件有纪念意义的“(   )”。

(   )一带,当奶奶的要背负孙儿走街串巷,到各家讨取少量米面和小布块,如行乞的样子,称为“讨百家”。

晋南襄汾一带有“三十石榴四十桃”的说法,即一个人满(   )岁,亲友要送面石榴祝贺。

满(   )岁,则要送面桃。

第四次作业任务:

在180万早年以前,在今天晋北芮城县西侯度村已有人类生息繁衍。(   )

1959年在西侯度遗址出土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32件石制品,带有切割和刮削痕迹的鹿角,火烧过的骨、角、牙等。(   )

西侯度遗址发现前,在襄汾县丁村就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早期(较晚)、中期文化遗址,出土了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斧状器等典型石器物。(   )

与北京人的石器相比,丁村人石器的制作有了明显的进步。(   )

丁村文化最突出的化石材料,是发现了早期智人化石,系年龄为12岁或13岁的3枚人牙化石。(   )

丁村人与北京人、现代黄种人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

丁村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极多,有鱼类、软体动物、哺乳动物等,反映了复杂的动物群存在,其生态环境是多雨湿润的草原森林地区,其气候条件与今日长江中游相似。(   )

丁村文化分布广泛,发现于汾河下游的襄汾、曲沃、侯马,汾河中游的交城、古交,汾河上游的静乐等地,因此有学者称丁村文化为“黄河文化”。(   )

1974年在山西阳城阳城县许家窑村发现了许家窑文化。(   )

许家窑人的化石有20件,多为头部骨块。专家考证,其人处于早期智人阶段,较北京人进化,而较现代人简单,处于中国猿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   )

许家窑文化出土3万余件石制品和大量骨角器,工具类型繁多,制作精细,有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雕刻器、石钻、石球等。(   )

学者认为许家窑文化属于华北旧石器之小石器传统,下与峙峪文化衔接,上承丁村人文化。(   )

1963年于朔县(今朔州市朔城区)峙峪村附近发现了属晚更新世晚期的峙峪文化遗址。(   )

许家窑文化遗址碳14测定为距今2.8万年左右,系旧石器晚期文化。(   )

专家认为峙峪人可能已懂得简单的数量概念及原始雕刻艺术。(   )。

动物化石多达十数种,系华北旧石器时代常见者,食草动物占99%,马类又占食草动物90%以上,因此峙峪人又称猎马人。(   )

下川文化发现于沁源县下川附近。(   )

下川文化属中国最重要的细石器文化之一,亦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

文化遗址有20余处,散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侧的山间盆地,距今约2万年左右。(  )

旧石器晚期文化有1964年发现于蒲县薛关村的薛关遗址。(   )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今天的河南原阳西南大会诸侯,被推举为诸侯之长。周襄王也被迫承认晋文公为霸主。(   )

清初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提出了“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的观点。(   )

秦国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与晋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发生了战国时期规模最大,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   )

晋阳城(今晋城市西南)非常坚固、军备充实,智瑶与韩魏军队连续进攻三个月不下,便包围了晋阳城,并引晋水围灌晋阳。(   )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为建立霸业与楚国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城濮大战。(   )

城濮大战一开始,晋军看到楚军来势凶猛,便以报答当年文公在楚国流亡时受到的礼遇为理由“退避三舍”,以避开楚军的锋芒,最终诱敌深入,取得了胜利。(   )

晋文公逃亡期间辗转三国,备受艰难困苦,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立志改革。(   )

从晋平公开始,晋国公室力量越来越弱,一些新的力量逐渐崛起,前期是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卿,后期是韩、赵、魏三家。(   )

晋国的霸业从晋文公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82年晋吴黄池之会。在整整一个半世纪中,晋国的霸业使山西成为左右天下大局的中心。(   )

“精卫填海”的所在地“发鸠山”就在长子县城西25千米处,那里也是“(   )”的发源地。

尧出陶唐氏。史称尧都平阳,即今(   )。

今临汾城南有(  ),为著名景点。

(  )是儒家尊崇的贤。

尧重视农事,命(   )观察天象,制订历法。

俗传(   )时在黄河击鼓耕田,为今日河东威风锣鼓之起源;古老的民歌《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等等。

传说尧派(   )射日除害,救民于水火,又诛除了凿齿、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六害。

(   )时出以公心实行禅让制,即尊重民意推举首领的交权礼让制度。

(  )出有虞氏,史称舜都蒲坂,即今永济。

传说(  )耕种于历山,打鱼于雷泽,制陶于河滨,皆在晋南。

(   )是大孝子,父母嫌弃他甚至加害于他,他仍然孝敬父母,友爱不成器的弟弟。

(   )经尧的考验为继承人,任用贤臣八恺、八元,管理社会事务,并整顿内部。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之说。

今晋南平陆传为有虞氏之虞国所在,永济有舜庙“(   )”。

蒲州苍陵峪有(   )妻娥皇和女英遗迹。

大约(   )时部落联盟会议已逐渐向国家机构演化。

(   )是中华民族著名的治水英雄。

史称“(   )”安邑,在今夏县鸣条岗,旧名夏故城。

传说禹父(   )治水用堵法,多年无功,被尧治罪诛杀,复命禹治水。

(   )用疏导法,艰苦卓绝,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保民安居乐业。

(   )一带今称禹门口(在今河津县西黄河岸)。

第五次作业任务:

山西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   )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山西自古以来成为多民族交汇交融的天然通道与对接点。(   )

战国中后期,赵国逐渐衰弱。(   )

面对四方的困境,赵武灵王决定改革,实施“胡服骑射”政策,即效仿胡人的军服,短身小袖、皮靴皮带;把主力部队由乘车和步行改为骑马,并学习马上射箭。(   )

赵武灵王正式颁布法令,赵国全境实行胡服骑射,以能任官,明确了游牧文化的主导地位,结果大批出身低贱和有戎狄背景的人得到重用。(   )

赵武灵王主动打破华夏贵、戎狄卑传统观念的勇气在中原各国中是十分罕见的。(   )

赵武灵王在全国推广胡服骑射后,本来在赵国就占有主要地位的胡人文化由于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肯定、扶持,胡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秦国的经济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之更趋近于游牧经济。(   )

汉人文化的升扬,稳固了其在赵国的主导地位。(   )

汉人吃苦耐劳、重义尚武的精神,在赵武灵王的宣扬下,对赵国国民的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从西汉开始,居住在中原西北部、北部边地和东北地区的一些民族陆陆续续向内地迁徙。(   )

匈奴是生活在大漠草原上的一支农耕民族。(   )

东汉时,蒙古草原大旱,匈奴分裂为两支,北匈奴向西方迁移,南匈奴依附了东汉,先居住在五原郡,后来逐渐南移,进入到山西汾河流域,加速了融合的过程。(   )

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光武帝刘邦让匈奴呼韩邪单于入居西河郡美稷县(今离石县东北,西晋名左国城)。(   )

晋武帝时(265—290),塞外匈奴出现四次大规模内徙,总数十万以上。(   )。

羯族原是中亚人,相貌是深目、高鼻、多须。后来东迁,一部分随匈奴人迁入山西,故称匈奴别部。他们主要聚居在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后来散布在太行山一带。(   )

鲜卑族原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一支原始部族。东汉初年,鲜卑族中的拓跋部开始南迁,进入蒙古大草原。(   )

公元4世纪初,鲜卑族的拓跋部占据了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几经周折逐渐发展起来。(   )

西晋末年,社会动荡,各族竞相称雄。从公元304年刘渊建汉开始,直到北魏统一,山西先后处于众多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成为北方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

民族融合的结果,大大改变了原来山西汉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

相传平遥县“西玉成颜料庄”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都设有分庄,总经理叫雷履泰。(   )

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   )

在票号产生以前,商人外出采购和贸易全要靠转账支付,在外地赚了钱捎寄老家也得靠专门的镖局把支票运送回去,不仅开支很大,费时误事,而且经常发生差错。(   )

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乔贵发,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   )

山西商人资本中的货币经营资本形式,最著名的是票号。(   )

“日昇昌”,兼营汇兑业务,专门经营汇兑业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   )

山西商人纷纷学习“双合成”的经验,投资票号。票号著称者有平遥、太谷、祁县三大帮,称平遥帮、太谷帮和祁帮。(   )

鸦片战争后的十年内,仅日昇昌、蔚丰厚、日新中三家山西票号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就有35处,分布在全国23个城市。(   )

山西票号的出现,在金融业界具有创新意义。(   )

(  )主要是在山西大地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与山西地区和由山西出家的高僧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

净土宗在唐代正式形成后,进而传入了(   )。

日本的(  )一直尊奉昙鸾、道绰、善导为净土三祖师,尊奉玄中寺为净土宗开山祖庭。

历代日本净土名僧,多来(   )朝拜,视为“圣地”,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桥梁作用。

关于道教的传播,据说远在(   )初即有炼丹者活动于山西恒山一带,

(  )时期,山西是北天师道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对于道教在北方的传播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山西的道教文化也在这时进入了第一个历史高峰期。

南宋和金、元时期,道教又进入鼎盛,当时全国形成遥相呼应的南北两大教派,即北方的(   )和南方的正一教。

创立全真教的(  ),把理学家的“道德性命之学”作为全真教的宗旨。

(  )为唐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县永乐镇)人,出生于山西,也因此,山西地区特别是晋南地区成了全真教文化宝库之一,留下了大量的全真教文物遗产。

(  )对中国道教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玄都道藏》的出版也成为山西道教文化发展的光辉一页。

到过(  )的游人,常常为奇特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庙景观而惊叹。

位于娄烦县城监河南岸的南山坡上有一座(   ),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代建筑,始建于14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北周。

信奉(   )的回族聚居点主要有太原、大同、长治、晋城、阳泉五市。

天主教与基督教于唐初传入中国,时称(   ),元时复盛,称也里可温教。

天主教与基督教至少在(   )万历间已传入山西。

据文献记载,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   )人耶稣会士艾儒略(IuliusAleni)第一个进入山西绛州(今新绛县)传教。

四年后,(   )籍耶稣会士金尼阁(Nicolausigault)在绛州定居,并建一小教堂,这是山西有天主教堂的开端。

1696年,山西成为(   )教廷在中国建立的九个代牧教区之一。

如今太原五一广场的西边起凤街口坐落着道教(   )的纯阳宫。

五一广场不远的(   )还有一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第六次作业任务:

山西近代工业起步较晚,第一家近代企业太原火柴局诞生于1892年,与东南沿海地区兴起的洋务企业相差30多年。(  )

最早将洋务之风吹进山西的应该是山西巡抚张之洞。(   )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清流派”办洋务的重要人物,在政坛颇有影响。(   )

张之洞任山西巡抚在光绪七年至十年(1882.1—1884.5),期间为山西走向近代化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

张之洞重视李提摩太的洋务方案,招引各地洋务人才(   )

张之洞重视通商惠工,开发泽州铁货,整顿盐务,均有利于山西实业发展。(   )

张之洞拨款修缮贡院,推广义学,在山西设令德堂,教学以汉宋学并重,兼采西学,曾聘杨深秀、杨秋湄、吴锡钊等名士任教,培育人才。(   )

张之洞之外,对山西近代文化兴起贡献较大的还有山西另一个巡抚李鸿章。(   )

李鸿章(1840—1912),光绪十七年至二十五年(1891—1899)历任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抚。(   )

李鸿章上任之初,即以办洋务自任,奏请清廷准许开发山西煤炭,以兴工业。(   )

在李鸿章主持下,首先在太原三桥街兴建火柴局,生产“牴羊”牌火柴,是为山西近代工业开端。(   )

李鸿章继办太原机器局,用蒸汽机为动力,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该厂曾因慈禧西逃经太原时为其马队修好枪械,受慈禧奖励,一时声名日隆。机器局主要制造火枪、步枪、小炮、火炮,为山西军工业先驱。(   )

胡聘之还开办山西通省工艺局,分织布、织带、木工三项,成绩可称。(   )

李鸿章又利用晋南产棉优势,办绛州纺织厂,但因所购锅炉笨重,无法运到厂内,无功而废。(   )

后来阎锡山治晋时在胡聘之还开办山西通省工艺局基础上,办起山西工业试验所。(   )。

胡聘之又于1896年请准在山西开征烟酒税(   )

在光绪帝催督下,张之洞在太原设山西商局(   )

在胡聘之悉心筹措下,兴建了正太(太原至河北正定柳堡)铁路。(   )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与方孝杰二人买空卖空,向外国人所办福公司借款,并订立了出卖山西矿权的合同和章程。(   )

1905年,知识界首先发起收回矿权保晋运动,山西大学堂和中学堂学生纷纷罢课抗议,发表宣言,要求收回矿权。(   )

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屡战皆捷,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以弱胜强的范例,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   )

1940年8月至12月,中共领导的八路军进行了抗战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即在山西的百团大战。(   )

平遥国际摄影节,是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开展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2011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来自法国、美国、西班牙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65位摄影家和国内外摄影人士40000人次参加了这次盛会。(   )

山西大剧院,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2018年8月28日开工建设,2018年11月7日15时进行了首场演出。(   )

山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起步较早,早在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抗日民主政府即开始着手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戏曲摇篮”的美誉。(   )

1956年2月,实现了全省的社会主义高级农业合作化。仅用6年时间,山西就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比全国提前了一年。(   )

丁果仙在近50年的艺术生涯中,以精湛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创造了珍贵的艺术财富,把晋剧须生的表演艺术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

李顺达,是山西农业战线上的杰出代表。1951年9月,李顺达应邀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国庆观礼,作为农民代表第三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在国庆宴会上,毛泽东主席鼓励他更好地建设山区。毛主席说:“你住在太行山上,那个地方石厚土薄,你做出了贡献,我敬你一杯。”(   )

百团大战充分显示了山西人民抗日御侮、反对侵略的民族正气和大无畏精神。(   )

1919年(  )制订了厚生计划,包括炼油、炼钢、机器、电气、农业、林业六方面的方案。

1932年(  )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又着手编订《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

从1917年至1937年,特别是1932年实施十年计划后,(   )督办甚力,诸事发展迅速,建设规模前所未有。

1937年,(  )公司有工厂36个,资本达2亿余元。朝拜,视为“圣地”,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桥梁作用。

1930年后,(  )开设了6家银行,1935年的资本约1000万元,次年即增加到3320万元,相当于国民党中央政府四大银行(中央、中国、交通、农民)资本总量的1/5。

(  )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波及山西。山西学界群情激奋,热烈响应,同全国青年一道共同抗争,赢得了运动的胜利。

信仰共产主义的北京学联负责人(   )(原省立第一中学学生)曾在暑假时回到太原,组织发动群众,并派人赴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

高君宇与省立一中的王振翼、贺昌创办(   )。

高君宇在(  )发表了《山西劳动状况》一文,太原多所大中学校纷纷成立了进步社团。

1921年5月,高君宇在省立一中召集王振翼、贺昌、李毓棠等10多名学生,成立(  )。

1922年1月,高君宇、王振翼一同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苏联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被压迫民族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其间,社青团改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支部,(   )任书记。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支部,曾领导印刷工人大罢工;9月,团员发展到40余人,组织了(  )工人大罢工。

1924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全体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月底,(   )任委员长。这个革命团体,为山西中共建党准备了条件。

1923年,(  )受中共北京区委委托,陆续批准贺昌、傅懋恭、李毓棠等由社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6月,受(   )委托,高君宇等人成立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这是中共在山西的第一个支部,后由傅懋恭任书记。

(   )年5月19日成立了中共山西省委,6月,成立了共青团山西省委。

1928年2月,中共在(   )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省发动暴动,受到阎锡山无情镇压,党组织多次改组。

1929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错误路线,次年中共重新成立山西省委,后改为中共(   )。

1934年又因叛徒王光甫出卖,党组织遭破坏,中共(   )改组为中共太原临时工委。

1936年2月红军东渡(   ),在中阳、石楼、灵石、新绛、汾西建立了一批党组织,发展了一批党员,因阎锡山派兵阻拦红军,在太原抓捕共产党人,党组织再遭损失。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山西 国开电大《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6【标准答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