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宁夏开放大学)25春《金融基础知识》形考任务5【标准答案】
形考任务五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成( )。
A.正比
B.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判断
2.目前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M0指的是( )
A.国库券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流通中现金
3.( )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A.国际收支
B.外汇
C.国际投资
D.国际储备
4.下列哪个指标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5.货币需求与商品价格总额成( )
A.正比
B.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判断
6.派生存款是由( )创造的。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证券公司
D.投资公司
7.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作为一个平衡项目的是(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净误差与遗漏
8.下列哪个指标是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生产价格指数
9.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0.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称为( )
A.存款准备率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D.货币乘数
11.充分就业通常以( )的高低,作为考察是否实现充分就业的衡量指标。
A.就业率
B.失业率
C.通货膨胀率
D.经济增长率
12.最具有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说
13.(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指标。
A.操作指标
B.中介指标
C.货币政策工具
D.最终目标
14.(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经济政策
D.金融政策
15.通货膨胀的实质是( )。
A.物价上涨
B.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
C.经济发展过快
D.职工收入增长过快
16.(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A.操作指标
B.中介指标
C.货币政策工具
D.最终目标
17.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通常为( )
A.政府
B.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
D.国务院
18.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大量购进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紧缩
C.不变
D.不确定
19.(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A.税收政策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再贴现政策
D.公开市场业务
20.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属于哪种货币政策工具?( )
A.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C.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D.基础性货币政策工具
2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
A.商品价格总额
B.货币流通速度
C.物价水平
D.经济增长速度
宁夏开放大学金融基础知识答案:http://www.opzy.net/92770.html
22.基础货币包括( )。
A.活期存款准备金
B.定期存款准备金
C.商业银行持有库存现金
D.超额准备金
23.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小于货币需求,将会出现( )
A.物价上涨
B.通货膨胀
C.物价下跌
D.通货紧缩
24.经常账户包含的二次收入账户反映的是居民与非居民间的经常转移,即商品、劳务或金融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转移后,并未得到补偿与回报,包括( )
A.雇员报酬
B.投资收益
C.个人转移
D.经常的国际援助
25.通常所说的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 )
A.消费
B.投资
C.净出口
D.物价
26.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一般包括( )
A.物价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27.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且能对社会的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哪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
A.税收政策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再贴现政策
D.公开市场业务
28.要充分发挥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用,通常认为它们的选取要符合以下几项标准( )
A.可测性
B.可控性
C.相关性
D.抗干扰性
29.货币政策的中间性指标包括哪两个层次?( )
A.操作指标
B.中介指标
C.货币政策工具
D.最终目标
30.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其手段包括( )
A.信用配额
B.直接干预
C.规定流动性比率
D.利率最高限额
31.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交易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
32.货币供给的过程就是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的过程。( )
33.货币失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
34.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四个主要项目。( )
35.货币均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
36.菲利普斯曲线显示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
37.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等政策操作以增加货币供给量,这种政策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
38.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属于外部时滞。( )
39.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给时,其就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
40.任何政策从制定到取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政策时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