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南开19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单项选择部分

★考核知识点: 信息与企业管理活动的关系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流始终存在于一个组织之中,而且是对其他流进行控制的根据。一个组织及其各职能子系统要充分有效地进行工作,就必须利用信息;而上下级间以及平行各级之间能在统一领导下彼此协调地进行有效的工作,关键就在于它们之间的信息流被很好地组织了起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伴随物资流、事务流及其他流的产生,总同时产生一个相应的信息流。这就表明在一个组织的全部活动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信息流,而且不同的信息流用于控制不同的业务活动。若几个信息流联系组织在一起,服务于同类的控制和管理目的,就形成信息流的网,称之为信息系统。

★考核知识点: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类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表现形式。 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任何事物的属性都是通过数据来表示的。数据经过加式处理之后,成为信息。而信息必须通过数据才能传播,才能对人类有影响。

★考核知识点: MRPII、ERP的发展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ERP是在MRPI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成化企业应用。MRPII关注的是企业制造资源的计划与优化使用,其核心是产能计划。ERP则面向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使用,纳入了供应量、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等功能模块,更加适合全球化和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信息系统需求。

★考核知识点: 如何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效果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管理工作的信息需求满足到何种程度,是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准则。

根据该准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地对信息系统进行考核与比较。

(1)系统的功能,即信息系统能够为本系统的管理工作提供哪些信息服务,这里所说的功能是指信息服务,不是指某种具体设备(如计算机)的功能。例如,同为物资管理系统(或部),有的能够利用运筹学的方法对物资调运工作提出最优方案,有的则不能,我们认为前者的功能就比较强。又如,有的工厂的财务部门能够在八九月份根据已有资料作出后几个月的财务状况预测,有的工厂的财务部门则无法向领导提供这样的信息,显然,后者的功

能就弱得多了。不管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还是以手工处理为主的信息系统,我们都可以列出其为管理提供的信息服务项目,通过对比,比较其优劣。

(2)系统的效率,即系统为完成信息处理任务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情况。在比较时,可以完成同一项数据处理任务所花费的资源作为尺度。例如,完成年末结算工作和有关报表的生成;某单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十个人,而另一个同一类型同一规模的单位用了半个月、八个人。我们就可以认为后一个系统的效率比前一个系统要高得多。谈到效率问题,一般总是从经济和时间两方面来讨论。人力、物力、设备都可以折算成一定的经济价值来计算与比较;但是时间则不容易折算,一般都用某些定量指标来衡量与比较。常用的时间指标有三个:吞吐量、单位业务处理时间以及响应时间。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如一天、一小时)之内,所完成的某种典型的数据处理工作的数量。例如,订货单处理系统中每小时所能处理的订货单的数量。单位业务处理时间与吞吐量是同一事实的两种表达方式,例如生成某报表所需要的时间等等。这两个指标多用于处理例行业务的系统,如财务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销售业务管理系统等。响应时间一般用于查询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要求实时处理的系统,它是指从用户发出查询或处理要求到用户得到所需信息的时间间隔。例如,飞机订票系统中,响应时间就是十分重要的。影响经济上或时间上的效率,并不只是设备,还有管理体制上的因素,不能以计算机显示或打印出来的结果为准,而应以使用者得到信息为准。

(3)信息服务的质量,即系统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信息的可读性、适用性、准确性等。信息系统的作用与价值,只有通过使用它所提供的信息,切实改善了管理,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比较信息系统时,必须看其提供的信息服务的质量如何。例如,有的系统提供的信息没有用汉字表达,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如果通过技术上的改造,提供了汉字功能,则这个信息系统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又如,把用冗长的表格提供信息改变为用一目了然的图形来提供同一批信息,这也是信息系统的一种改善。

(4)系统的可靠性,即系统在遇到外界有意或无意的干扰下,保持自身正常工作的能力如何。处于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中的信息系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随机因素,各种各样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信息系统,不管功能多强、效率多高,如果不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外界稍有干扰就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这个系统是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最常见的干扰是错误的信息输入,信息系统应当能够识别、区分,并分情况予以适当的处理。一些不成功的系统常常表现为在录入信息有错时,会干扰整个系统的工作,造成数据的混乱,给管理工作造成损失。此外,停电、通讯故障、恶劣的气候条件、火灾等自然因素的干扰,有人故意破坏所造成的人为的干扰,这些都需要能够抵御。这是信息系统很重要的评价指标。

(5)系统的适应性,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是否能比较容易地改变其结构与工作方式,以便在新的情况下顺利有效地工作。环境的变化是无法避免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及更新换代,使用者新的信息要求的提出,都向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有些信息系统由于适应性差、难于改动,造成使用寿命很短,甚至尚未研制出来,就已经过时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软件的修改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如果不是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不要说修改,就是读懂别人写的软件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适应性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评价信息系统的又一重要指标。

★考核知识点: 信息系统战略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和指导地位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是帮助管理层建立以组织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与IT整合为重心的观念,从而正确定位IT部门在整个组织的作用,保证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能够和组织发展目标相协调。

①为了保障规划目标能够在企业内推行,需要有信息化领导小组保证总体战略目标能够从上而下贯彻执行,使决策层的意图能够贯彻到企业的执行层,并通过执行层提供决策和评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下层应用要和企业总体目标采用相同的原则,提供评估业绩的衡量方法,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

②策略与流程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的控制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在进行外部审计和内部管理时,必须考虑管理策略与流程。管理者支配组织如何划分成若干控制组。为准确评估信息系统审计范围,信息系统审计师要了解现有的策略与流程手册。

③策略与流程应该是完备的文档,描述职能的范围、活动,以及和其他职能的联系等。所有策略和流程都应该被组织成标准化手册,此手册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

★考核知识点: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特点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主要强调以下特点:

(一)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即在系统分析与设计时要从整体全局考虑,要自顶向下地工作(从全局到局部,从领导到普通管理者)。而在系统实现时,则要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编制一个个具体的功能模块,然后自底向上逐步实现整个系统。

(二)用户至上。用户对系统开发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故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愿望。

(三)深入调查研究。即强调在设计系统之前,深入实际单位,详细地调查研究,努力弄清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新系统设计方案。

(四)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工作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划分的工作阶段,一步步地展开工作,如遇到较小、较简单的问题,可跳过某些步骤,但不可打乱或颠倒之。

(五)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系统开发是一项耗费人力、财力、物力且周期很长的工作,一旦周围环境(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信息处理模式、用户需求等等)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开发工作,所以结构化开发方法强调在系统调查和分析时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给予充分的重视,强调所设计的系统对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六)开发过程工程化。要求开发过程的每一步都按工程标准规范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考核知识点: 信息的特征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的现象,通过直接观察或对讯息的语文解释而得的知识。需要说明的是,讯息(message)是通讯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性的实体,而信息(information)如上定义所述,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知识,或严格地讲,边际知识(即新增加的知识)。讯息是人们通讯活动中的实体,而信息可以说是讯息的含义或内容。

★考核知识点: 作业信息的构成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业务处理系统是为日常业务处理提供信息的。就一个生产企业而言,其日常业务有生产、销售,采购、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业务经营工作。这类工作实际上都是信息处理工作,对于每一类业务经营工作都有一个相应的信息子系统为其提供所需的信息,如生产信息子系统、销售信息子系统、采购信息子系统、库存信息子系统、运输信息子系统、财务信息子系统、人事信息子系统,等等。在主流为非物资流的组织中,由于没有生产与

销售业务,则无相应的信息子系统。但随着主流活动的不同,而另有一些基本业务及相应的信息子系统。例如,银行中有存取信息子系统、信贷信息子系统,等等;学校内则有学生信息子系统,等等;医院里则有门诊信息子系统、病房信息子系统,等等:政府行政机关中则有公文处理信息子系统,等等。

★考核知识点: 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因素

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集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则涉及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权力结构和人们习惯的变化。这是在开发和实现MIS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的一个关键性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的飞跃,正在促使企业管理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由于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的通讯状况,可能引起企业重组工作流程,重新分工,重新划分职权,重新进行企业的组织设计。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求有协调的社会总体环境。信息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不仅与企业本身工作有关,在相当程度上,还受到整个社会信息交流环境的影响。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网络建设,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创造开放的信息环境,促进信息交流,加强信息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间、行业间的竞争和协作。

★考核知识点: 信息处理和应用的层级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业务处理系统是为日常业务处理提供信息的。就一个生产企业而言,其日常业务有生产、销售,采购、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业务经营工作。这类工作实际上都是信息处理工作,对于每一类业务经营工作都有一个相应的信息子系统为其提供所需的信息,如生产信息子系统、销售信息子系统、采购信息子系统、库存信息子系统、运输信息子系统、财务信息子系统、人事信息子系统,等等。在主流为非物资流的组织中,由于没有生产与销售业务,则无相应的信息子系统。但随着主流活动的不同,而另有一些基本业务及相应的信息子系统。

★考核知识点: BSP方法

附1.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e, 简称BSP)是由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结构化的方法论。它与CSF法相似,首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 识别业务过程,识别数据,然后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

BSP方法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 它尽量把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和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了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 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导引过程。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了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化是通过业务过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由于数据类也是在业务过程基础上归纳出的,所以我们说识别企业过程是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规划的中心,而不能把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中心内容当成U/G矩阵。

★考核知识点: 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附1.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设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逻辑模型提出物理实现的具体方案,即为系统规格说明书中提出的抽象信息系统选择合理的实现手段。在系统分析阶段,我们只解决了所设想的系统应该完成哪些信息处理工作的问题。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则需要着手解决如何完成这些信息处理工作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建议为领导和管理人员所接受,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改善的意见。正如前面已经讲过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虽然所提出的建议只是几条,我们却不能只考虑这几条的改变,而必须全面考虑整个系统的工作方式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因为这些都可能随着某一环节的变更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考核知识点: 原型法的策略和特征

附1.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原型法是指在获取一组基本的需求定义后,利用高级软件工具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快速地建立一个目标系统的最初版本,并把它交给用户试用、补充和修改,再进行新的版本开发。反复进行这个过程,直到得出系统的“精确解”,即用户满意为止的一种方法。

★考核知识点: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附1.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现阶段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硬件的购置及安装。这包括计算机本身,它的外围设备、环境和电源等辅助设备以及机房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工作往往需要某些专门的技术知识,因此需要有一些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来承担。

(2)程序的编写或购置。由于各模块的说明书已经形成,各模块的手工处理方面已经确定,只需要编写有关的计算机程序了。一般的处理可以自己编程序,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成熟的算法,如某些标准的统计分析方法,某些运筹学与模拟预测的标准算法等等,则可以采取外购现成软件的办法。

(3)未来的操作人员的培训。我们不能等到一切硬件软件都准备好了以后,再开始考虑人员的培训,那样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及浪费。而且,培训操作人员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考验及检查系统结构、硬件设备及应用程序的过程。因此,同时进行是有很大好处的。

(4)系统中有关数据的录入或转换。由于在现行系统中存在许多需要继续使用的数据,因此需要把它们按新系统的要求重新组织编排,如果原系统中是手工处理,那么还需要录入计算机,这些工作就称为数据转换工作。对于许多应用系统来说,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

★考核知识点: 系统测试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

附1.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测试,英文是System Testing。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系统测试是针对整个产品系统进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符或与之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系统测试发现问题之后要经过调试找出错误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改正。是基于系统整体需求说明书的黑盒类测试,应覆盖系统所有联合的部件。对象不仅仅包括需测试的软件,还要包含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甚至包括某些数据、某些支持软件及其接口等。

★考核知识点: UML中各类图形的作用和目的

附1.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UML从考虑系统的不同角度出发,定义了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状态图、活动图、序列图、协作图、构件图、部署图等9种图。这些图从不同的侧面对系统进行描述。系统模型将这些不同的侧面综合成一致的整体,便于系统的分析和构造。尽管UML和其它开发工具还会设计出许多派生的视图,但上述这些图和其它辅助性的文档是软件开发人员所见的最基本的构造。

★考核知识点: 计算机输入的种类和类型

附1.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计算机而言,并不做数据和信息的区别,只要按照事先议定的规则,计算机就可以对任何输入做出相应的反馈,并将结果输出。因此信息不仅是处理后的数据,更是有价值的数据,而数据是否有价值,只能由人来做判断。

★考核知识点: 信息安全

附1.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以及安全系统。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考核知识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级及其特征

附1.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由于一般的组织管理均是分层次的,如战略管理、管理控制、作业管理等,为其服务的处理与决策支持也相应地分为三个层次,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纵向结构。从横向来看,任何企业都可按照各个管理组织或机构的职能,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如销售与市场、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财务与会计、人事管理等。从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层次而变化。一般基层管理的业务信息处理量大,层次越高,信息量越小,形成金字塔式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执照自下而上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操作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三个层次

 

(二)、多项选择题

★考核知识点: 按照决策层次划分管理信息的方法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由于一般的组织管理均是分层次的,如战略管理、管理控制、作业管理等,为其服务的处理与决策支持也相应地分为三个层次,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纵向结构。从横向来看,任何企业都可按照各个管理组织或机构的职能,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如销售与市场、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财务与会计、人事管理等。从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层次而变化。一般基层管理的业务信息处理量大,层次越高,信息量越小,形成金字塔式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执照自下而上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操作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三个层次

★考核知识点: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库设计过程是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分为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两个阶段,其中逻辑设计是从软件架构入手,结合软件设计方案制定数据的存储方式,规划数据量和数据安全模式,当逻辑设计获得验证后,开始着手采购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软件,以及相关配套的软硬件及服务,并在搭建的数据库系统上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纳入数据信息,这部分工作就是物理意义上的。

★考核知识点: 数据字典的组成成分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元数据的目录。主动数据字典是指在对数据库或应用程序结构进行修改时,其内容可以由DBMS自动更新的数据字典。被动数据字典是指修改时必须手工更新其内容的数据字典。

★考核知识点: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区别

附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

(1)面向用户,用户自始至终参与系统的分析工作;

(2)强调调查工作的重要性;

(3)对管理业务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分解;

(4)采用了层次分解的系统思想;

(5)用图形工具来分析和构建新方案。

结构化分析的图表工具主要由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数据处理说明组成。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

(1)强调系统开发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2)侧重于数据转换的过程而不是数据本身

(3)系统的开发周期长

(4)封装性。对象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数据与操作分离的模式。对象作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将自由数据和操作封闭在一起,使自身的状态、行为局部化。

(5)继承性。继承是面向对象特有的,亦是最有力的机制。通过类继承可以弥补由封装对象而带来的诸如数据或操作冗余的问题,通过继承支持重用,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演化以及增强扩充。

(6)多态性。同一消息发送至不同类或对象可引起不同的操作,使软件开发设计更便利,编码更灵活。

(7)易维护性。面向对象的抽象封装使对象信息隐藏在局部。当对象进行修改,或对象自身产生错误的时候,由此带来的影响仅仅局限在对象内部而不会波及其他对象乃至整个系统环境,这极大方便了软件设计、构造和运行过程中的检错、修改。

★考核知识点: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划分

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设计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以及设计模块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确软件系统”如何做”。这个阶段又分两个步骤: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考核知识点: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关系

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用户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接口,对用户使用的数据的描述数据操纵语言DML ,比如Select之后能看到一个表的数据。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具体如何存储数据,备份等。

★考核知识点:数据挖掘的任务

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1. 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关联规则挖掘由Rakesh Apwal等人首先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的规律性称为关联。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关联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和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一般用支持度和可信度两个阀值来度量关联规则的相关性,还不断引入兴趣度、相关性等参数,使得所挖掘的规则更符合需求。

 

2. 聚类分析(clustering)

聚类是把数据按照相似性归纳成若干类别,同一类中的数据彼此相似,不同类中的数据相异。聚 类分析可以建立宏观的概念,发现数据的分布模式,以及可能的数据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就是找出一个类别的概念描述,它代表了这类数据的整体信息,即该类的内涵描述,并用这 种描述来构造模型,一般用规则或决策树模式表示。分类是利用训练数据集通过一定的算法而求得分类规则。分类可被用于规则描述和预测。

4. 预测(predication)

预测是利用历史数据找出变化规律,建立模型,并由此模型对未来数据的种类及特征进行预测。 预测关心的是精度和不确定性,通常用预测方差来度量。

5. 时序模式(time-series pattern)

时序模式是指通过时间序列搜索出的重复发生概率较高的模式。与回归一样,它也是用己知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值,但这些数据的区别是变量所处时间的不同。

6. 偏差分析(deviation)

在偏差中包括很多有用的知识,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在很多异常情况,发现数据库中数据存在的异常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偏差检验的基本方法就是寻找观察结果与参照之间的差别。

★考核知识点:服务器所能承担的作用和角色

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服务器的定义非常广泛,一般来说,可以承担多种任务和角色。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考核知识点:信息的特性

附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具有可传输性、可存储性、可加工性、共享性、时滞性、时效性等特征。

★考核知识点:系统分析过程中的逻辑描述工具

附1.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逻辑模型是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用于在系统具体实施之前,进行系统整体架构和功能实现方面的逻辑思考和论证,是系统实施的依据和指南。

★考核知识点:信息系统设计内容

附1.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活动。设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总体设计和各部分的详细设计(物理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制订出系统的实施计划。

1)系统总体设计。其中包括: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等。

2)各部分的详细设计。其中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包括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等。

3)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的制订。

4)“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设计阶段的重要成果,它是指一系列系统设计的文档,这些文档阐述了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设计结果与要求。“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实施工作的主要依据。

★考核知识点:模块及模块化

附1.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模块化用来分割,组织和打包软件。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模块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属性:接口、功能、逻辑、状态,功能、状态与接口反映模块的外部特性,逻辑反映它的内部特性。

在系统的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模块化是一种处理复杂系统分解成为更好的可管理模块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在不同组件设定不同的功能,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小的独立、互相作用的组件,来处理复杂、大型的软件。

★考核知识点:系统实施阶段工作内容

附1.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现的过程。它的主要活动是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创建完整的管理系统,并进行系统的调试、新旧系统切换等工作,将逻辑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

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1.物理系统的建立。2.程序的编制。3系统调试。4系统切换。5系统维护。6系统评价。

★考核知识点:系统实施阶段工作内容

附1.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商业模式是创业者创意,商业创意来自于机会的丰富和逻辑化,并有可能最终演变为商业模式。其形成的逻辑是:机会是经由创造性资源组合传递更明确的市场需求的可能性,是未明确的市场需求或者未被利用的资源或者能力。

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考核知识点:信息话对企业流程重组的影响和关系

附1.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即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BPM涵盖了人员、设备、桌面应用系统、企业级 Backoffice 应用等内容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企业运作。 BPM通常以Internet方式实现信息传递、数据同步、业务监控和企业业务流程的持续升级优化。显而易见,BPM不但涵盖了传统“工作流”的流程传递、流程监控的范畴,而且突破了传统“工作流”技术的瓶颈。BPM的推出,是工作流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的一次划时代飞跃。

(三)、判断部分

★考核知识点:结构化开发方法的阶段定义和工作内容

附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结构化开发方法又称生命周期法,是迄今为止最传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该方法严格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性开展设计工作,每个阶段都产生一定的设计成果,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通过评估后再进入下一阶段开发工作。

★考核知识点: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附1.3.2(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的现象,通过直接观察或对讯息的语文解释而得的知识;数据是存储在一种媒介物上的非随机的记号或符号,它通过有意识的组合来代表关于客观世界中某种实体(具体对象、事件、状态或活动)的信息。

★考核知识点:信息的分级层次以及对决策的支持方式

附1.3.3(考核知识点解释):

由于一般的组织管理均是分层次的,如战略管理、管理控制、作业管理等,为其服务的处理与决策支持也相应地分为三个层次,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纵向结构。从横向来看,任何企业都可按照各个管理组织或机构的职能,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如销售与市场、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财务与会计、人事管理等。从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层次而变化。一般基层管理的业务信息处理量大,层次越高,信息量越小,形成金字塔式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执照自下而上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操作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三个层次。

★考核知识点:系统规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附1.3.4(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与企业战略相协调的过程,具有指导性和决定性的意义,系统规划阶段要提出信息系统的目的、需求、规模和安全要求,并划分子系统的工作内容和逻辑顺序。

★考核知识点:网络设备的内容和分类

附1.3.5(考核知识点解释):

网络设备及部件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网络设备的种类繁多,且与日俱增。基本的网络设备有:计算机(无论其为个人电脑或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接口卡(NIC)、无线接入点(WAP)、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光缆等。

★考核知识点: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

附1.3.6(考核知识点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

★考核知识点:互联网络时代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附1.3.7(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信息技术中数据通信的角度来看,信息处理将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建设和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变为可能。基于这一发展视角,管理信息系统将向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将更加依赖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要支持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 要支持信息系统间“互联互访”, 要实现不同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要处理以XM L 类型的数据为代表的网上数据,甚至要考虑无线通讯发展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

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考核知识点:MRPII出现的初衷和目标。

附1.3.8(考核知识点解释):

MRPII是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体系,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MRPII是闭环MRP的直接延伸和扩充,是在全面继承MRP和闭环MRP基础上,把企业宏观决策的经营规划、销售/分销、采购、制造、财务、成本、模拟功能和适应国际化业务需要的多语言、多币制、多税务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接口等功能纳入,形成的一个全面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

★考核知识点:ERP所体现的主要管理思想

附1.3.9(考核知识点解释):

企业资源计划是 MRP II(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除了MRP II 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目前,在我国 ERP 所代表的含义已经被扩大,用于企业的各类软件,已经统统被纳入 ERP 的范畴。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主要用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考核知识点:数据库、文件、记录、属性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附1.3.10(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库、文件、记录和数据项是数据组织的逻辑分级,其中数据项是数据处理的最小单位。

★考核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从功能上的划分方式

附1.3.11(考核知识点解释):

计算机网络从功能上划分为通讯子网和资源子网

★考核知识点:云计算的内涵和作用。

附1.3.12(考核知识点解释):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考核知识点:实体关系模型的分类和鉴定

附1.3.13(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对象彼此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称为联系,也称为关系。联系可分为以下 3 种类型:

(1) 一对一联系 (1 ∶ 1)

例如,一个部门有一个经理,而每个经理只在一个部门任职,则部门与经理的联系是一对一的。

(2) 一对多联系 (1 ∶ N)

例如,某校教师与课程之间存在一对多的联系“教”,即每位教师可以教多门课程,但是每门课程只能由一位教师来教

(3) 多对多联系 (M ∶ N)

例如,学生与课程间的联系(“ 学 ”)是多对多的,即一个学生可以学多门课程,而每门课程可以有多个学生来学。联系也可能有属性。例如,学生“ 学 ”某门课程所取得的成绩,既不是学生的属性也不是课程的属性。由于“ 成绩 ”既依赖于某名特定的学生又依赖于某门特定的课程,所以它是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学 ”的属性.

★考核知识点:网状模型的特点

附1.3.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系模型是一系列使用二维表标识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范式的内容和归属

附1.3.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二范式是数据库规范化中所使用的一种正规形式。它的规则是要求数据表里的所有数据都要和该数据表的主键有完全依赖关系;如果有哪些数据只和主键的一部份有关的话,据表的主键有完全依赖关系;如果有哪些数据只和主键的一部份有关的话,它就不符合第二范式。同时可以得出:如果一个数据表的主键只有单一一个字段的话,它就一定符合第二范式(前提是该数据表符合第一范式)。

★考核知识点:UML的定义

附1.3.16(考核知识点解释):

16.   UML是为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设计的一种标准建模语言

★考核知识点:人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和价值

附1.3.17(考核知识点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归根结底还需要依靠人,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应用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技术的推动着和创新者是人,技术的使用者和评判者也是人,因而人才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考核知识点: 系统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附1.3.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系统的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影响这系统开发的成败。

信息系统规划是信息系统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也是现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现代企业用于信息系统的投资越来越多,例如宝钢投资己多达亿元。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个投资巨大、历时很长的工程项目,规划不好不仅自身造成损失,由此而引起企业运行不好的间接损失更为可观。

★考核知识点:人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和价值

附1.3.19(考核知识点解释):

相关需求是直接与其他项目或者最终产品的物料清单结构有关的需求。这个需求是计算得来的,不是预测值。一个库存项目可以包括相关需求和独立需求。

★考核知识点:人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和价值

附1.3.20(考核知识点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归根结底还需要依靠人,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应用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技术的推动着和创新者是人,技术的使用者和评判者也是人,因而人才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二、主观部分:

 

(一)、填空部分

★考核知识点:系统设计工作的内容划分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能满足预定目标的系统的过程。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确定设计方针和方法,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决定对子系统的管理体制和控制方式,对各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全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等。

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考核知识点:系统转换的定义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转换是由现行系统的工作方式向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方式的转换过程,也是系统的设备、数据、人员等的转换过程。

★考核知识点: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附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和信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就成为信息;而信息需要经过数字化转变成数据才能存储和传输。数据是数据采集时提供的,信息是从采集的数据中获取的有用信息。

★考核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要素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所以主要有三个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自上而下开发策略的优势和不足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自下而上”MIS开发策略: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缺点: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从新规划、设计。

“自上而下”MIS开发策略:优点:这种开发策略有很强的逻辑性,是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来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缺点:实施难度较大。

★考核知识点: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现的过程。它的主要活动是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创建完整的管理系统,并进行系统的调试、新旧系统切换等工作,讲逻辑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

★考核知识点:IT项目管理中可行性分析的工作内容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两项重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模块化的作用和意义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系统的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模块化是一种处理复杂系统分解成为更好的可管理模块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在不同组件设定不同的功能,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小的独立、互相作用的组件,来处理复杂、大型的软件

★考核知识点:信息运动三要素的内容

附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传递的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道、信宿

★考核知识点:系统转换方式的分类

附2.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转换包含三种方式:

1)、直接转换:在确定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在某一时刻终止现行系统,启用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这种转换方式费用低,方法简单,但风险大。适合于处理过程不太复杂的小型简单系统。

2)、并行转换: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现行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在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替代现行系统。这种转换方式有利于减轻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安全性较好,但费用高,两个系统的数据一般不具备可比性。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系统。

3)、分段转换:是直接转换和并行转换的结合,分阶段将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替代现行系统。这种转换方式心理、安全性较好,但费用高。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大型复杂系统。一般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系统转换。

★考核知识点:目前主要应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附2.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网络拓扑是网络形状,或者是它在物理上的连通性。构成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结构等。

★考核知识点:相关主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中英文对照

附2.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供应链管理”的英文全称为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的英文全称为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考核知识点:实体关系模型的类型

附2.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对象彼此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称为联系,也称为关系。联系可分为以下 3 种类型:

(1) 一对一联系 (1 ∶ 1) 。例如,一个部门有一个经理,而每个经理只在一个部门任职,则部门与经理的联系是一对一的。

(2) 一对多联系 (1 ∶ N) 。例如,某校教师与课程之间存在一对多的联系“教”,即每位教师可以教多门课程,但是每门课程只能由一位教师来教。

(3) 多对多联系 (M ∶ N) 。例如,学生与课程间的联系(“ 学 ”)是多对多的,即一个学生可以学多门课程,而每门课程可以有多个学生来学。联系也可能有属性。例如,学生 “ 学 ” 某门课程所取得的成绩,既不是学生的属性也不是课程的属性。由于 “ 成绩 ” 既依赖于某名特定的学生又依赖于某门特定的课程,所以它是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 学 ”的属性.

★考核知识点:企业流程的定义

附2.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企业流程也称之为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经营流程等,它是对企业内部流程的综合描述。

企业流程或业务流程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某一项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有序集合,流程具有组织结构、人、管理原则、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和管理反复等要素。

★考核知识点:数据字典的实质

附2.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

★考核知识点:系统分析报告的目的和作用。

附2.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分析报告又称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和重要文档。它反映了这一阶段调查分析的全部情况,是下一步设计与实现系统的主要依据。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报告来验证和认可新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案,而系统设计师则可以用来知道系统设计工作和作为以后的系统设计标准。此外,系统分析报告还可作为评价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一份合格的系统分析报告不仅能充分展示前段调查的结果,还要反映系统分析结果———新系统逻辑方案。系统分析报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系统、准确、详实、清晰地表达系统开发的目标、任务和系统功能。

★考核知识点:数据项的特征

附2.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项是数据结构中讨论的最小单位,是数据记录中最基本的、不可分的有名数据单位,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

数据项可以是字母、数字或两者的组合。通过数据类型(逻辑的、数值的、字符的等)及数据长度来描述。数据项用来描述实体的某种属性。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项描述对象是地理实体各要素及其属性,分为几何属性(地理位置和形状)和非几何属性,包括标量属性(各种量测值)和名称属性(地名及地物名)等。

★考核知识点:系统开发和设计文档的要求

附2.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设计和组织得合理的文件应当节省存取时间,操作方便,易于维护。

★考核知识点:广义MIS和狭义MIS的异同点

附2.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智能应用。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指MIS,合理地组织企业有关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并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

★考核知识点:MIS建设内容

附2.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建设MIS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管理模式的确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和 信息系统的实施 。

★考核知识点:信息按照自然属性分类

附2.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范围极广,气温变化属于自然信息,遗传密码属于生物信息

★考核知识点:信息按照加工过程的分类

附2.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22.   信息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考核知识点:企业管理评价

附2.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考核知识点:数据库规划应考虑的问题

附2.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计算机中数据在硬磁盘的存储方式有文件方式和数据库方式等两种。

★考核知识点:数据库规划应考虑的问题

附2.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转换是由现行系统的工作方式向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方式的转换过程,也是系统的设备、数据、人员等的转换过程。

★考核知识点:数据库规划应考虑的问题

附2.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设备、材料、能源、动力等约束条件下,为了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即到项目竣工时计划达到的质量、投资、进度),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项目是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阶段性强。项目管理是面向所有工程项目的管理,是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按所选择的研制方法,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

 

(二)、名词解释

★考核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软件功能的分解和抽象。结构化开发方法又称生命周期法,是迄今为止最传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该方法严格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性开展设计工作,每个阶段都产生一定的设计成果,通过评估后再进入下一阶段开发工作。

★考核知识点:数据流程图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Data Flow Chart),是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工具,它将数据独立抽象出来,通过图形方式描述信息的来龙去脉和实际流程。

它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利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的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考核知识点:模块化定义及其特征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模块化用来分割,组织和打包软件。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模块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属性:接口、功能、逻辑、状态,功能、状态与接口反映模块的外部特性,逻辑反映它的内部特性。

在系统的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模块化是一种处理复杂系统分解成为更好的可管理模块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在不同组件设定不同的功能,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小的独立、互相作用的组件,来处理复杂、大型的软件。

★考核知识点:诺兰阶段模型

附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考核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附2.2.5(考核知识点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帮助管理层建立以组织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与IT整合为重心的观念,从而正确定位IT部门在整个组织的作用,保证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能够和组织发展目标相协调.

为了保障规划目标能够在企业内推行,需要有信息化领导小组保证总体战略目标能够从上而下贯彻执行,使决策层的意图能够贯彻到企业的执行层,并通过执行层提供决策和评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下层应用要和企业总体目标采用相同的原则,提供评估业绩的衡量方法,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

策略与流程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的控制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在进行外部审计和内部管理时,必须考虑管理策略与流程。管理者支配组织如何划分成若干控制组。为准确评估信息系统审计范围,信息系统审计师要了解现有的策略与流程手册。

策略与流程应该是完备的文档,描述职能的范围、活动,以及和其他职能的联系等。所有策略和流程都应该被组织成标准化手册,此手册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

★考核知识点: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

附2.2.6(考核知识点解释):

顺序结构表示程序中的各操作是按照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执行的。

面向对象

★考核知识点:面向对象

附2.2.7(考核知识点解释):

面向对象是在结构化设计方法出现很多问题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结构化设计方法求解问题的基本策略是从功能的角度审视问题域。它将应用程序看成实现某些特定任务的功能模块,其中子过程是实现某项具体操作的底层功能模块。在每个功能模块中,用数据结构描述待处理数据的组织形式,用算法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

★考核知识点:业务流程重组

附2.2.8(考核知识点解释):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的改善。

业务流程重组最重要的是在组织高管层面有完善的业务流程重组管理计划与实施步骤以及对预期可能出现的障碍与阻力有清醒认识。

★考核知识点:分布式

附2.2.9(考核知识点解释):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正是因为软件的特性,所以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的内聚性和透明性。因此,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之间的区别更多的在于高层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而不是硬件。内聚性是指每一个数据库分布节点高度自治,有本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透明性是指每一个数据库分布节点对用户的应用来说都是透明的,看不出是本地还是远程。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感觉不到数据是分布的,即用户不须知道关系是否分割、有无副本、数据存于哪个站点以及事务在哪个站点上执行等.

 

(三)、简答

★考核知识点:系统分析主要工作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

★考核知识点: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为了保障规划目标能够在企业内推行,需要有信息化领导小组保证总体战略目标能够从上而下贯彻执行,使决策层的意图能够贯彻到企业的执行层,并通过执行层提供决策和评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下层应用要和企业总体目标采用相同的原则,提供评估业绩的衡量方法,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

策略与流程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的控制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在进行外部审计和内部管理时,必须考虑管理策略与流程。管理者支配组织如何划分成若干控制组。为准确评估信息系统审计范围,信息系统审计师要了解现有的策略与流程手册。

策略与流程应该是完备的文档,描述职能的范围、活动,以及和其他职能的联系等。所有策略和流程都应该被组织成标准化手册,此手册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

★考核知识点:信息与数据的异同点

附2.3.3(考核知识点解释):

数据: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也包含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

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另一种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接收者的行为。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有用性。

关系: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考核知识点:系统分析报告

附2.3.4(考核知识点解释):

系统分析报告又称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和重要文档。它反映了这一阶段调查分析的全部情况,是下一步设计与实现系统的主要依据。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报告来验证和认可新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案,而系统设计师则可以用来知道系统设计工作和作为以后的系统设计标准。此外,系统分析报告还可作为评价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一份合格的系统分析报告不仅能充分展示前段调查的结果,还要反映系统分析结果———新系统逻辑方案。系统分析报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系统、准确、详实、清晰地表达系统开发的目标、任务和系统功能。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1、系统开发项目概述。2、现行系统概况。3、需求系统说明。4、新系统的逻辑方案。5、系统实施计划。

 

 

(四)、论述分析题

设要建立一个企业数据库,要求如下:

(1)某企业各部门有许多职员,但一个职员仅属于一个部门;

(2)每个职员可在多项工程中承担工作或负责管理,每项工程可有多个职员做工,但只有一个负责管理者。

试根据以上要求画出该问题的E-R图

★考核知识点:实体关系模型

附2.4.1(考核知识点解释)

E-R图即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是指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的简称。它是描述现实世界概念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

★考核知识点: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附2.4.2(考核知识点解释)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从企业的角度上讲,企业信息化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水平而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是企业在信息经济时代下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的应用,而且是一场激进的组织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目标、结构、形态和习惯,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对于信息资源和组织结构的关系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社会的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重大挑战。其次,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将给组织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促进了组织运行效率,提高了组织竞争力。再次,组织结构应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积极迎接挑战和及时把握机遇。

试根据以下业务过程画出领料业务流程图:

车间填写领料单给仓库要求领料,库长根据用料计划审批领料单,未经批准的领料单退回车间,已批准的领料单被送给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查阅库存账,若有货,通知车间领料,也就是把领料通知单发给车间,否则,将缺货通知单通知供应科。

★考核知识点:业务流程图

附2.4.3(考核知识点解释)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是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进行的。

业务流程图是一种系统分析人员都懂的共同语言, 用来描述系统组织结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图的作用是:

(1)制做流程图的过程是全面了解业务处理的过程,是进行系统分析的依据。

(2)它是系统分析员、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

(3)系统分析员可直接在业务流程图上拟出可以实现计算机处理的部分。

(4)用它可分析出业务流程的合理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南开19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