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国开电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考任务1-4【标准答案】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形考任务1

试题 1

(   )是人们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恰当、灵活地使用语言,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能够理解不同句子的含义。

a. 语言形式

b. 语言能力

c. 语言运用

d. 语言内容

试题 2

“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的习性学家(  )对动物的“印刻现象”进行研究后提出,指的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易习得某种能力的时期。

a. 劳伦兹

b. 格塞尔

c. 蒙台梭利

d. 华生

试题 3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   )将关键期称为“敏感期”,认为在敏感期中幼儿最容易吸收外界环境中的事物,发展某种心理能力。

a. 劳伦兹

b. 格塞尔

c. 蒙台梭利

d. 华生

试题 4

以(    )和勒内伯格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发展先天论的观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过程,是人类基因自然展开的结果。

a. 乔姆斯基

b. 斯金纳

c. 阿尔伯特

d. 布鲁纳

试题 5

以阿尔伯特和斯金纳等人为代表的(   )认为语言是在环境和强化的过程中获得的,儿童通过模仿他人的话语和运用来学习语言。

a. 行为主义者

b. 认知主义者

c. 结构主义者

d. 人文主义者

试题 6

以布鲁纳和(   )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交互作用论者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和发展的,儿童从一出生就有着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期待说话。

a. 斯金纳

b. 乔姆斯基

c. 阿尔伯特

d. 班杜拉

试题 7

(  )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人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a. 学习兴趣

b. 学习能力

c. 学习习惯

d. 学习品质

试题 8

(   )的核心经验包括三个范畴:一是获得符号和文字功能的意识;二是发展符号和文字形式的意识;三是形成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

a. 前书写

b. 前意识

c. 前识字

d. 前阅读

试题 9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   ),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a.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b. 《幼儿园管理条例》

c.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d.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试题 10

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于2012年9月颁布了(   )。

a.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b. 《幼儿园管理条例》

c.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d.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试题 1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    )主要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

a. 总目标

b. 年龄阶段目标

c. 活动目标

d. 学期目标

试题 12

在以下区角中,(   )的噪声相对较大,一般安排在远离其他区域的角落,也可安排在走廊、大厅或多功能室。

a. 表演区

b. 美工区

c. 阅读区

d. 益智区

试题 13

(  )是采用游戏或竞赛的方式为幼儿提供语言运用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活动。

a. 表演游戏活动

b. 结构游戏活动

c. 角色游戏活动

d. 语言游戏活动

试题 14

(   )是以儿歌呈现游戏内容,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的一种语言游戏。

a. 儿歌游戏

b. 词汇游戏

c. 阅读游戏

d. 听说游戏

试题 15

(   )是采用问答或比赛形式进行的以词汇为游戏内容的语言游戏,重点培养幼儿的词汇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

a. 阅读游戏国开答案请进:opzy.net或请联系微信:1095258436

b. 儿歌游戏

c. 词汇游戏

d. 听说游戏

试题 16

(  )是在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模仿学习,以提高其语言能力的一种方法。

a. 讲解法

b. 图谱法

c. 练习法

d. 示范法

试题 17

(   )是教师运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概念、关系或规律的方法。

a. 示范法

b. 图谱法

c. 练习法

d. 讲解法

试题 18

(  )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a. 图谱法

b. 练习法

c. 讲解法

d. 示范法

试题 19

(   )就是将较复杂难懂的教学内容分解成简单的词句,然后通过形象化的图形符号设计成易懂的分解图,是一种便于幼儿观察的辅助工具。

a. 示范法

b. 图谱法

c. 讲解法

d. 练习法

试题 20

(   )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句式的一种方法。

a. 游戏法

b. 图谱法

c. 讲解法

d. 示范法

试题 21

语言是以语音或符号形象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形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试题 22

语言包括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以及语言运用三个方面。

试题 2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组织多样化的语言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

试题 24

6岁“狼孩”在被解救时未能发展出人类的语言,但通过后天训练,“狼孩”可以再获得人类的语言,具有正常的语言发展水平。

试题 25

“双语”在教育中指的是两种语言同等重要、共同使用的语言环境, 在儿童语言发展能力上表现为能同时产生和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

试题 26

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交际工具的过程。语言不仅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他人意图的工具,而且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工具。

试题 27

语言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体现各种交际功能的能力;二是运用语言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试题 28

工具性是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属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的仅仅是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试题 29

幼儿一般先掌握虚词,然后掌握实词。对于实词,幼儿首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最后是数量词。

试题 30

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不断复杂化,主要顺序是单词句(1~1.5岁)→双词句(2 岁前后)→简单完整句(2岁开始)→复合句(2.5 岁开始),这体现了儿童对句型的掌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试题 3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比较明确地提出“早期阅读”的两种成分:“前阅读”和“前书写”,其推动了 21 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图画书的阅读与教学的发展。

试题 32

《纲要》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可以用识字和写字教学替代。

试题 33

教师既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支持者,也是与儿童对话的平等交流者,重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试题 3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语言领域的两个子领域的目标进行了说明:一是倾听与表达;二是阅读和书写准备。这是对儿童在经历了儿童学习教育之后所应达到的语言能力状态的期望。

试题 3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主要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

试题 36

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比精神环境更重要。

试题 37

幼儿园精神环境是一种显性的教育因素,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试题 38

区域游戏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重要方式,区域游戏活动中有很多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教师应善于观察,把握这些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试题 39

幼儿语言发展中许多重要的能力都需要通过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活动来学习和获得,即通过教学活动来获得。

试题 40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要特别关注活动质量的提升。

形考任务2

试题 1

幼儿园的(   )是指幼儿在一个相对正式的语境中,采用独白语言,将某个事件、事物或看法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活动。

a. 讲述活动

b. 辩论活动

c. 谈话活动

d. 听说游戏活动

试题 2

(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题进行交谈,是人们运用语言最常见的方式,也是幼儿交流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a. 讲述活动

b. 谈话活动

c. 辩论活动

d. 听说游戏活动

试题 3

(   )是指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讲述出来,要求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发展的顺序等交代清楚。

a. 说明性讲述

b. 叙事性讲述

c. 实物讲述

d. 看图讲述

试题 4

(   )的内容主要是静态的事物,包括实物、场景、特征、状态、态度、观点等。

a. 实物讲述

b. 叙事性讲述

c. 看图讲述

d. 说明性讲述

试题 5

(   )是指使用具体的物体帮助幼儿讲述,包含真实的物品、玩具、教具和外在自然景物等,具有真实可感的特点。

a. 说明性讲述

b. 叙事性讲述

c. 实物讲述

d. 看图讲述

试题 6

(   )要求儿童不仅能观察到图片上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要特征,而且能观察到细节部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a. 实物讲述

b. 看图讲述

c. 创造性看图讲述

d. 描述性看图讲述

试题 7

(   )要求儿童不仅要讲出图片的主要和次要内容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而且要根据图片上提供的线索,编成简短的有情节的故事

a. 实物讲述

b. 看图讲述

c. 创造性看图讲述

d. 描述性看图讲述

试题 8

(   )主要通过给儿童提供一套无序号的图片,让儿童根据画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按照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情节可能发生的顺序,将无序的图片排出一定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情节,并将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

a. 看图讲述

b. 创造性看图讲述

c. 排图讲述

d. 描述性看图讲述

试题 9

在(   )中,教师不直接提供讲述的凭借物,而是向儿童提供各种构图材料,如积塑玩具、贴绒图片、立体图片等,让儿童根据一定的主题自由构思,将这些有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天气状况的图片摆放在背景图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a. 描述性看图讲述

b. 排图讲述

c. 拼图讲述

d. 创造性看图讲述

试题 10

(  )是将绘画、泥工、折纸等手工活动与讲述结合起来的一种活动,要求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独立绘图,独立构思,并讲述出来。

a. 绘图讲述

b. 创造性看图讲述

c. 排图讲述

d. 描述性看图讲述

试题 11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 (   )幼儿讲述时的语言要求是“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语言比较生动”。

a. 4~5岁

b. 2~3岁

c. 5~6岁

d. 3~4岁

试题 12

以下选项中(    )不属于优秀幼儿故事的语言特征。

a. 有幼儿生活化的词汇

b. 符合倾听的习惯

c. 有一致的段落结构

d. 没有典型的重复性语句

试题 13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当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的时候,教师通过出示头饰、手偶或图片的方法来引出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关键物体,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这种方法是(    )。

a. 猜谜法

b. 直观教具法

c. 经验导入法

d. 提问法

试题 14

教师采用呈现图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和分享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而导入故事中的情节,这种方法属于(   )。

a. 提问法

b. 直观教具法

c. 经验导入法

d. 猜谜法

试题 15

教师以故事中的一些内容要素为问题,通过提问询问幼儿的生活经验、故事学习经验,然后引出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欲望。这种方法是(    )。

a. 经验导入法

b. 猜谜法

c. 直观教具法

d. 提问法

试题 16

教师利用谜语故事,通过解释谜底的方法引出故事的主角或主要事物。这种方法是(   )。

a. 提问法

b. 经验导入法

c. 直观教具法

d. 猜谜法

试题 17

在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出示儿歌中的主角,吸引幼儿有兴趣听主角的所见所闻,这是(  )策略。

a. 猜谜

b. 主角导入

c. 提问

d. 游戏

试题 18

(   )幼儿接触的散文(诗)在篇幅上更长,往往是多个句子形成一个片段;在结构上更加松散;在语言上有更多的比喻、借代等表现形式;在内容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想象和评判性思考的内容。

a. 托班

b. 大班

c. 中班

d. 小班

试题 19

(  )是指在头脑中再现散文(诗)中的形象、动作、状态、情景等

a. 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无意想象

d. 有意想象

试题 20

(  )是在头脑中形成基于散文(诗)主题、结构的新的形象、动作、状态和情节等。

a. 创造想象

b. 无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有意想象

试题 21

幼儿要学会谈话,获得“倾听习惯和能力”“交流和谈话的规则”以及“谈话策略”三方面的核心经验,发展口头语言能力。

试题 22

独白语言是指讲述者在没有他人引导或帮助的情况下将某个事件、事物或看法讲述清楚时使用的语言。

试题 23

大班幼儿受到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局限,主要进行实物讲述或简单图片讲述。

试题 24

实物讲述活动要与科学教育活动区分开,实物讲述更侧重于描述、倾听实物的有关特征、用途等语言方面的目标,而不是认识实物。

试题 25

对于排图讲述的方式,教师不直接提供讲述的凭借物,而是向幼儿提供各种构图材料,如积塑玩具、贴绒图片、磁铁图片七巧板、立体图片,有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天气状况及不同的地点等,利用一张大的背景图,让幼儿根据一定的主题自由构思。

试题 26

学前儿童讲述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经验包括四方面:讲述内容、讲述结构、讲述语言、讲述情境。

试题 27

以人物描述为对象的叙述性讲述内容,则应包括人物的年龄、身高、职业、爱好、衣着服饰、外貌特征,尤其是面部特征等。

试题 28

幼儿要学会谈话,获得“倾听习惯和能力”“交流和谈话的规则”以及“谈话策略”三方面的核心经验,发展口头语言能力。

试题 29

一次谈话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键是选择好的中心话题,一个好的话题应当让幼儿有话可说,能引发幼儿说的兴趣和愿望。

试题 30

谈话活动中鼓励幼儿经验与表达的多样化,但如果幼儿的经验是粗浅的或者这种经验的表达是非规范的,那么这种经验及其表达被认为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

试题 31

根据谈话本身的语言要素、幼儿谈话活动具有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幼儿谈话的核心经验主要包括:倾听习惯和能力,交流和表达的规则,谈话策略。

试题 32

幼儿故事是以叙述事件为主,适合幼儿听和读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童话、生活故事、寓言、传说等。

试题 33

在幼儿园教育中选择幼儿故事,不仅要根据优秀幼儿故事的文学特征和语言特征进行选择,而且要根据教师的需要和兴趣选择。

试题 34

对于一些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更多地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考虑,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时候,要使其符合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特性,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试题 35

教师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应坚持“教育主义”,比如在故事学习的结束部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等方式给幼儿灌输一些道理,希望幼儿获得故事所传递的道德意义、人生哲理、生活品格。

试题 36

在故事学习中,挂图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为幼儿的讨论或仿编提供“支架”,因此教师朗读第一遍故事的时候就应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试题 37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改编儿歌的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内容、减少内容、修改内容三种方式对不符合要求的儿歌进行改编。

试题 38

幼儿在儿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六方面的核心经验:词汇、结构、情节、结构、运用与表现、韵律和节奏。

试题 39

一首优秀的幼儿散文(诗)应该给儿童提供六方面的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词汇、结构、情节、运用与表现、想象、意境。

试题 40

幼儿散文(诗)通过排比、重复的方式帮助幼儿构建想象的空间,但幼儿不识字,所以听觉感受就是幼儿形成散文(诗)想象空间、意境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形考任务3

试题 1

(   )指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获得的有关符号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规则上的意识,并在有目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初步习得符号与文字的能力。

a. 前表达

b. 前识字

c. 前阅读

d. 前书写

试题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分别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   )的幼儿“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图画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a. 4~5岁

b. 2~3岁

c. 5~6岁

d. 3~4岁

试题 3

(   )的核心经验主要指幼儿能理解符号与文字的功能和意义,具体表现为:知道符号和文字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知道文字有记录的作用,能够将口头语言或意义记录下来;理解文字和符号跟口头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

a. 文字功能意识

b. 文字规则意识

c. 文字形式意识

d. 文字书写意识

试题 4

(  )的核心经验主要指幼儿获得对文字,尤其是母语文字独特性的认识。具体表现为:知道文字与图画和其他视觉符号是有区别的;知道汉字是方块字,由部件构成。

a. 文字功能意识

b. 文字规则意识

c. 文字形式意识

d. 文字书写意识

试题 5

(  )的核心经验主要聚焦在文字上,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幼儿来说,主要是要获得有关汉字阅读规则、汉字组成规律,并运用各种线索习得一些汉字的经验。

a. 文字形式意识

b. 文字功能意识

c. 文字规则意识

d. 文字书写意识

试题 6

(  )是指儿童接受正式教育之前,采用线条、图画、符号、图示、文字等来表达自己经历、想法、意图、故事等书写内容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或活动。

a. 前表达

b. 前阅读

c. 前识字

d. 前书写

试题 7

(  )是人们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恰当、灵活地使用语言,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能够理解不同句子的含义。

a. 语言内容

b. 语言形式

c. 语言能力

d. 语言运用

试题 8

“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的习性学家(  )对动物的“印刻现象”进行研究后提出,指的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易习得某种能力的时期。

a. 蒙台梭利

b. 华生

c. 劳伦兹

d. 格塞尔

试题 9

重视(   )的主题设计往往根据内容逻辑,设计好相关的板块,形成相应的小主题,在小主题下根据学习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板块设计包括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在内的活动。

a. 计划

b. 目标

c. 预设

d. 生成

试题 10

强调(   )的主题活动强调“创生”,这种取向强调主题探究应该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为中心,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和学习。

a. 计划

b. 生成

c. 目标

d. 预设

试题 11

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   )可以为幼儿经验的表现提供场景,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等方式产生与主题相关的思考和探究问题,激发幼儿对主题相关内容的兴趣,为主题中其他类型活动提供经验基础。

a. 区域活动

b. 游戏活动

c. 生活活动

d. 语言教学活动

试题 12

主题中的(   )往往具有两方面的教育价值:一是该活动本身具有教育的作用,可以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形成稳定的常规;二是与主题内容和目标相结合,在完成生活环节的同时,也承担着主题中的教育作用。

a. 区域活动

b. 生活活动

c. 语言教学活动

d. 游戏活动

赞(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国开电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考任务1-4【标准答案】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