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河南开放大学)25春《创新教学》期终考试【标准答案】
期终考试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档案袋评价具有1、2和评价结果的形成性等特征
A.内容的丰富性
B.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C.独立学习水平
D.积极学习
2.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 )则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内核。
A.创造性思维
B.发散思维
C.集中思维
D.逆向思维
3.学习型组织是麻省理工大学根据动力学的观点,经过系统分析和实践探索开发出来的一种成功的组织模式。
4.创造性思维不是孤立的思维形式,它是() 与 ()、 ()与 () 等多种思维相互作用进行的。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集中思维
5.什么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录制屏幕()。
A.Camtasia Studio
B.Flash
C.Photoshop
D.Visual Studio
6.哪种学习方法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
A.尝试性学习
B.自主学习
C.探究式学习
D.研究性学习
7.对学生进行口头测试的缺点有一般是一种不太正式性的测试、组织性不太强。
8.在学校课程设计中,最为流行的是()。
A.主题设计
B.分层设计
C.单元设计
D.线形设计
9.教学创新主张在教学中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A.参与学习
B.主动学习
C.创造地学习
D.积极学习
10.学校领导者关于学校发展的根本看法中,最核心的发展观应是()。
A.发展是硬道理
B.以创新求发展
C.以质量求生存
D.以效益求发展
11.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关系是预设性课程是生成性课程生成的基础、生成性课程是预设性课程的深化和升华、生成性课程是对预设性课程在特定环境下的补充、修正、完善、提高与升华。
12.学生的发展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A.能够独立完成智力任务的水平
B.“最近发展”水平
C.独立学习水平
D.一般知识水平
13.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 )则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内核。
A.创造性思维
B.发散思维
C.集中思维
D.逆向思维
14.在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所拥有的资源就越丰富,学校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就越多。
15.教学系统的要素有“教师、学生、课程和条件”4个,其中( )称为信息要素。
A.教师
B.学生
C.课程
D.条件
16.( )是指以一个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教学创新模式。
A.整校制
B.分校制
C.单校制
D.一校制
17.交互动画、微世界等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什么功能?
A.资源获取加工和利用
B.知识创建、展示
C.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
D.交流、通讯、协作
18.在计算机教学中,CAI是哪种教学模式()。
A.计算机管理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网络教学
D.计算机远程教学
19.制订课程目标实施的措施应重点关注()、()和调控系统三个方面的问题
A.支持系统
B.反馈系统
C.差异性
D.教育实践基础
20.优秀的微课应该满足()。
A.在视频中嵌套大量的习题
B.内容尽可能发散
C.有趣,能够引起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D.表现单一
21.“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为编写教科书时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其名 1 称为
A.科学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2.试题选择中,要求试题的难度控制在适当水平的原则是()。
A.适应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难度适当原则
D.目的性原则
23.根据事物之间在形状、结构、性质、作用等某方面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特点,进行联想,引发出某种新思考、新设想叫()。
A.相似联想
B.再造想象
C.原创想象
D.对比联想
24.如何理解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
A.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B.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
C.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发展
D.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
25.一种让思路不受任何限制地向四面八方任意展开的辐射性思维方式是()。
A.集中思维
B.逆向思维
C.发散思维
D.多向思维
26.网络学习空间与其他的系统明显的区别是()。
A.界面友好
B.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C.娱乐性更强
D.操作更难
27.( )是把事物放到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去考察事物运动的特点和它的本质的一种思维特征。
A.思维
B.多项思维
C.纵向思维
D.横向思维
28..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同时也要备()和教学方法。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学重点
D.教学难点
29.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中,( )要求教师统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30.在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所拥有的资源就越丰富,学校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就越多。
31.在采用支架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首先做的是()。
A.搭脚手架
B.独立探索
C.效果评价
D.进入情境
32.学习型组织是麻省理工大学根据动力学的观点,经过系统分析和实践探索开发出来的一种成功的组织模式。
33.哪种学习方法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
A.尝试性学习
B.自主学习
C.探究式学习
D.研究性学习
34.学习者通过传授者提供的讲授内容、呈现材料而掌握现成知识,把前人创造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就是接受式学习。
35.教学语言可分为很多种类,授课伊始,老师使用的是( )。
A.评述语
B.评点语
C.提示语
D.导语
36.在行为主义看来,学习就是建立无数个正确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 。
国家开放大学创新教学答案:https://www.opzy.net/91748.html
37.就学生的整个学习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决定( )的问题。
A.能不能学
B.肯不肯学
C.思维能力
D.观察能力
38.“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为编写教科书时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其名 1 称为
A.科学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39.由两门相关联的学科融合成一门新的学科称之为()。
A.教学资源
B.融合课程
C.教学方法
D.教学内容
40.交互动画、微世界等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什么功能?
A.资源获取加工和利用
B.知识创建、展示
C.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
D.交流、通讯、协作
41.()是由教师、学生、文本和环境相互“对话”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自组织性。
A.生成性课程
B.主题性课程
C.预设性课程
D.系统性课程
42.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A.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B.心理科学基础
C.教育科学基础
D.教育实践基础
43.若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则该类问题属于()。
A.判断性问题
B.叙述性问题
C.说理性问题
D.扩散性问题
44.创新过程的工作系统是()。
A.创造欲、责任心
B.创新思维
C.创新能力
D.创新情感
45.( )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
A.感知
B.概念
C.命题
D.推理
46.根据事物之间在形状、结构、性质、作用等某方面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特点,进行联想,引发出某种新思考、新设想叫()。
A.相似联想
B.再造想象
C.原创想象
D.对比联想
47.在课程的实践中,各种突发现象会打断课程的进程,造成课程实施的障碍,因此是没有价值的,要尽量防范于未然。
48.课程实施的最关键的角色是()。
A.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
B.教师
C.现实资源与潜在资源
D.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
49.目前,人们在对创新一词的理解上,通常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A.社会价值的创新
B.个人价值的创新
C.学习创新
D.思维创新
50.创新型学生的求知欲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的 () ,对尚不理解问题的 () 。
A.怀疑
B.探索
C.单元设计
D.对象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