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河南开放大学)25春《创新教学》形考任务3【标准答案】
作业练习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若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则该类问题属于()。
A.判断性问题
B.叙述性问题
C.说理性问题
D.扩散性问题
2.表现现评价会造成学生虚假表现的趋势,无法真实的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是没有意义的。
3.(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以掌握该知识的整个体系。
A.直接式学习法
B.模仿式学习法
C.探源索隐学习法
D.创新性阅读法
4.教学创新要求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树立新的质量观、应该确立的首要的质量标准是()。
A.分数
B.知识量
C.思维品质
D.身心健康
5.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是有进行意义学习的意向、学习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
6.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 )则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内核。
A.创造性思维
B.发散思维
C.集中思维
D.逆向思维
7.在行为主义看来,学习就是建立无数个正确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 。
8.哪种学习方法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
A.尝试性学习
B.自主学习
C.探究式学习
D.研究性学习
9.把被评价集合中的各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或者一个元素的若干个侧面相互比较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是()。
A.相对评价方法
B.绝对评价方法
C.综合评分
D.个体内差异评价方法
10.质疑——发现教学的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 () 。
A.学习兴趣
B.发现能力
C.创造地学习
D.创新意识
11.根据事物之间在形状、结构、性质、作用等某方面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特点,进行联想,引发出某种新思考、新设想叫()。
A.相似联想
B.再造想象
C.原创想象
D.对比联想
12.学习者通过传授者提供的讲授内容、呈现材料而掌握现成知识,把前人创造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就是接受式学习。
13.“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为编写教科书时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其名 1 称为
A.科学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贯彻教育方针
B.提高国民素质
C.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D.培养四有新人
15.什么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录制屏幕()。
A.Camtasia Studio
B.Flash
C.Photoshop
D.Visual Studio
16..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同时也要备()和教学方法。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学重点
D.教学难点
17.对学生进行口头测试的缺点有一般是一种不太正式性的测试、组织性不太强。
18.在采用支架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首先做的是()。
A.搭脚手架
B.独立探索
C.效果评价
D.进入情境
19.教学创新评估的焦点应放在( )上,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
A.教师主体
B.教师、学生双主体
C.教材
D.学生主体
20.接受式学习作为一种较为机械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被动去学习,因此接受式学习无任何意义或者意义很小。
21.在海德格尔看来,理解的前结构是()。
A.成见
B.题性课程
C.创造地学习
D.创新意识
22.在计算机教学中,CAI是哪种教学模式()。
A.计算机管理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网络教学
D.计算机远程教学
23.质疑——发现教学的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 () 。
A.学习兴趣
B.发现能力
C.创造地学习
D.创新意识
24.根据两个事物间有一定的相似点,进行联想思考叫()。
A.联想
B.相似联想
C.想象
D.对比联想
25.( )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
A.感知
B.概念
C.命题
D.推理
26.萨尔曼可汗出版的专著()是微课、翻转课堂研究的重要文献。
A.《未来之路》
B.《看见未来》
C.《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D.《视频重塑教育》
27.创新过程的工作系统是()。
A.创造欲、责任心
B.创新思维
C.创新能力
D.创新情感
28.学习者通过传授者提供的讲授内容、呈现材料而掌握现成知识,把前人创造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就是接受式学习。
29.()是由教师、学生、文本和环境相互“对话”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自组织性。
A.生成性课程
B.主题性课程
C.预设性课程
D.系统性课程
30.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不包括()。
A.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
B.学生学习社区
C.教师学习资源库
D.教学仪器仓库
31.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A.输入阶段
B.相互作用阶段
C.操作阶段
D.输出阶段
32.在行为主义看来,学习就是建立无数个正确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 。
33.“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为编写教科书时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其名 1 称为
A.科学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34.以下关于教学创新的理解正确的有()。
A.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B.教学创新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C.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和细化
D.教学创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
35.学习型组织是麻省理工大学根据动力学的观点,经过系统分析和实践探索开发出来的一种成功的组织模式。
36.素质教育具有下列的特点()。
A.全民性
B.主体性
C.差异性
D.前瞻性
37.什么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录制屏幕()。
A.Camtasia Studio
B.Flash
C.Photoshop
D.Visual Studio
38.在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所拥有的资源就越丰富,学校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就越多。
国家开放大学创新教学答案:https://www.opzy.net/91746.html
39.在海德格尔看来,理解的前结构是()。
A.成见
B.题性课程
C.创造地学习
D.创新意识
40.若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则该类问题属于()。
A.判断性问题
B.叙述性问题
C.说理性问题
D.扩散性问题
41.创新型学生具有与一般学生不一样的个性,主要体现在()。
A.善于发现别人忽视的车
B.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立性
C.坚韧性
D.创新意识
42.一个人期望自己成为什么人,他就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我们称这种执着追求而成真的现象为()。
A.期望效应
B.皮格马利翁效应
C.需要效应
D.心理认同
43.CAI的诞生引发了( )教育革命。
A.第三次
B.第四次
C.第五次
D.第六次
44.由两门相关联的学科融合成一门新的学科称之为()。
A.教学资源
B.融合课程
C.教学方法
D.教学内容
45.根据事物之间在形状、结构、性质、作用等某方面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特点,进行联想,引发出某种新思考、新设想叫()。
A.相似联想
B.再造想象
C.原创想象
D.对比联想
46.学校课程目标的制定步骤主要有()和()两个阶段
A.研究
B.行动
C.差异性
D.创新性阅读法
4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 ()() 或 () 等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探索性教学。
A.实物
B..图像
C.模型
D.创新意识
48.以下关于教学创新的理解正确的有()。
A.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B.教学创新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C.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和细化
D.教学创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
49.创造性思维不是孤立的思维形式,它是() 与 ()、 ()与 () 等多种思维相互作用进行的。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集中思维
50.(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以掌握该知识的整个体系。
A.直接式学习法
B.模仿式学习法
C.探源索隐学习法
D.创新性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