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南开19秋《商业银行管理》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可做奥鹏国开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599792888 或 微信:1095258436

《商业银行管理》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单项选择题考点

1. 银行业产生于意大利。

2. 最早设立股份制银行的国家英国。

3. 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做斗争,以满足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是英格兰银行。

4. 北宋真宗时,由四川富商发行的交子,成为我国早期的纸币。

5. 1897年在上海成立了的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6. 最早到中国来的外国银行是英商东方银行。

7. 英国式的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的传统方式主要有短期为主。

8.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是金融百货公司。

9.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信用中介机构。

10.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被称为第一级准备。

11. 商业银行的性质主要归纳为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12.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它不对客户办理具体的信贷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

13.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的职能。

14. 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使经济体在筹集或运用资金时可能遭受到的损失是指利率风险。

15. 借贷双方产生借贷行为后,借款方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方的本息而使贷款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指信用风险。

16. 商业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不足以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其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是指流动性风险。

17. 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潜在损失是指经营风险。

18. 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著名的“CAMELS”原则,其中“C”是指资本。

19. 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著名的“CAMELS”原则,其中“L”是指清偿能力。

20. 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著名的“CAMELS”原则,其中“M”是指管理。

21. 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著名的“CAMELS”原则,其中“S”是指银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

22. 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比率缴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

23.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2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CBRC)简称银监会,是2003年正式挂牌成立的。

二、多项选择题考点

1. 商业银行发展的传统方式有英国式、德国式

2. 德国式银行发展的传统提供的资金融通方式包括短期贷款、长期贷款、股票、债券。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银行资本越来越集中、国际银行业出现竞争新格局、国际银行业竞争激化,银行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业务与工具不断创新,金融业务进一步交叉。

4.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具有金融服务职能、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是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5.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所受的社会经济的影响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责任特殊。

6. 商业银行的职能有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金融服务职能。

7. 商业银行在发挥其支付中介职能过程中,具有明显作用的是使商业银行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本来源、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8. 商业银行发挥金融服务职能具有的作用是扩大了社会联系面和市场份额、银行取得不少费用收入,同时也加快了信息传播,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利用价值。

9. 商业银行调节经济职能的作用表现在调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10.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制约因素有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受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及现金漏损率的制约,创造能力与其成反比、创造信用的条件,是要有贷款需求、信用创造受公众流动性偏好制约。

11. 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的目标有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12.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的风险有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13. 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则是通过创造主动负债来进行的,主要手段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同业拆借、利用国际货币市场融资等。

14.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矛盾是流动性与效益性、流动性与安全性、效益性与安全性。

15. 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著名的“CAMELS”原则包括下列哪些内容资本、资产、管理。

16.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以股份制形式为例,可分为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管理系统、监督系统。

17. 总分行制的优点包括分支机构较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

18. 独家银行制的优点有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管理和控制、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能适合本地区需要,集中全力为本地区服务、各银行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大,经营较为灵活。

19. 商业银行决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股东大会、董事会。

20. 商业银行董事会负有的一些重要职责包括确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选择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通过稽核委员会对银行业务进行检查。

21. 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设计按横向功能分工可分成市场块、操作块、管理块。

22. 监督的主体各国都有财政部门、中央银行。

23. 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主要包括银行资本的充足性、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贷款的集中程度。

24. 我国银监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25. 我国银监会成立的意义有中央银行视野更开阔;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和混业经营发展必将加速;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行业监管的规范化发展将使行业竞争规则产生较大的改变。

三、判断题考点

1. 商业银行是一种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企业。( 对 )

2. 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目标和手段上与一般企业相同。( 错 )

3. 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没有不同。( 错 )

4. 商业银行作为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 )

5. 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对 )

6. 支付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错 )

7.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 对 )

8. 信用风险指商业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不足以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其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错 )

9.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矩阵型”结构的优点是适应性较强,能够使银行适应不同的复杂环境。(对 )

10. 银监会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只负责货币政策调控等一系列非直接监管金融机构的任务。(对 )

四、问答题考点

1. 怎样从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答:商业银行的起源,源远流长。早期银行业的产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现代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如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按照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如英国的英格兰银行。

商业银行发展到今天,与其当时因发放基于商业银行性的自偿性贷款从而获得“商业银行”的称谓相比,已相去甚远。今天的商业银行已经被赋予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逐渐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尽管各国商业银行产生具体条件不同,其称谓也不尽一致,但是它们的发展基本是循着两种传统:第一是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的传统;第二是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依据这一传统发展的商业银行,除了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外,还提供长期贷款,甚至投资于企业的股票和债券,替公司包销证券,参与企业的决策和发展,并为企业并购提供财务支持和财务咨询的投资银行服务。

2. 什么是商业银行?它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商业银行是一种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企业。它的基本职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及调节经济等。

(1)信用中介职能。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实现货币资本的融通。

(2)支付中介职能。它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业存款等货币经营业务的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所谓信用创造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各类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

(4)金融服务职能。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5)调节经济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的功能。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来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变化。

3. 从商业银行职能的角度应该怎样认识它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答:商业银行作为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商业银行的经济职能恰恰能够说明这一点。

(1)信用中介职能:首先,可以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改变资本的使用量,扩大生产;其次,把闲散在居民手中的货币集中起来,投放到生产和流通部门,成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或货币资本,促进了生产和流通,加速经济增长;最后,续短为长,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满足社会对于长期资本的需要。

(2)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在发挥其支付中介职能过程中,具有两个明显的作用:首先,它可使商业银行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本来源。其次,它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3)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当然此种货币不是现金货币,而是存款货币,它只是一种账面上的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

(4)金融服务职能: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一方面扩大了社会联系面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为银行取得不少费用收入,同时也加快了信息传播,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利用价值,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5)调节经济职能: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的功能。有时,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来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

4.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哪些?怎样贯彻这些原则以及怎样协调这些原则之间的矛盾?

答: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原则:(1)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2)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3)效益原则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银行的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效益性原则要求提高盈利性资产的运用率,而流动性原则却要求降低盈利性资产的运用率;资金的盈利性要求选择有较高收益的资产,而资金的安全性却要求选择有较低收益的资产。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关系要求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必须对“三性”原则进行统一协调。

事实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例如,商业银行盈利与否的衡量标准并不单看预期收益率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计量后得出的收益率指标,才是商业银行的实际盈利状况。因此,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存在统一的一面。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流动性也有统一协调的一面。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保留一定水平的流动性资产,以备满足人们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如果商业银行将本应作为流动资产的资金全部投放到盈利性资产中去,在短期内会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盈利性,但是当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需求或有新的高盈利性资产投放机会时,原来投放在盈利性资产上的资金不能及时抽回或抽回需蒙受重大损失,商业银行因不能保留流动性资产而增加的盈利最终损失殆尽。当然,安全性与流动性也存在统一的一面。安全性的反面是风险,而流动性风险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中很重要的一种。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实质上是安全性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5. 请描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

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包括四个系统,即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管理系统:(1)决策系统。商业银行的决策系统主要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董事会以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构成。(2)执行系统。商业银行的执行系统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以及各业务职能部门所组成。(3)监督系统。通常,商业银行的监督系统由股东大会选择产生的监事会及银行的稽核部门组成。(4)管理系统。商业银行的管理系统由五个方面组成:①全面管理。②财务管理。③人事管理。④经营管理。⑤市场营销管理。

6. 各国政府为什么要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监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国政府之所以要对银行业实施监管,其原因在于银行业自有的经营特点。首先是为了保护储户的利益。储户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银行发生倒闭而使储户资金受到损失,社会和经济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政府必须承担保护储户利益的责任。其次,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还在于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在信用经济的条件下,货币数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国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受到信用规模的影响。最后,当今世界各国的银行业正在向综合化、全能化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又使得银行国际化进程加快。这些都对政府实施银行业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也要求各国在银行业监管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著名的“CAMEL 原则”。C(Capital)代表资本,A(Asset)代表资产,M(Management)代表管理,E(Earning)代表收益,L(Liquidity)代表清偿能力。从各国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实践来看,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银行业的准入;(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3)银行的清偿能力;(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5)贷款的集中程度。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考点

1. 发行优先股对商业银行的不足之处不包括不会稀释控制权。

2. 一旦银行破产、倒闭时,对银行的资产的要求权排在最后的是普通股股东。

3. 发行普通股对商业银行的不足之处不包括总资本收益率下降时,会发生杠杆作用 。

4. 资本盈余是指发行普通股时发行的实际价格高于票面价值的部分

5. 下列各项不属于发行资本债券特点的有能大量发行满足融资需求 。

6. 资本与总资产比率和资本与存款比率相比,克服了没考虑资金运用的不足。

7. 下列关于纽约共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商业银行只要将各类资产额分别乘以各自的资本资产比率要求,并进行加总,便可以求得商业银行所需的最低资本量。

8. 下列各项不属于综合分析法特点的有客观性。

9. 下列各项不属于非公开储备特点的有包括在核心资本中。

10. 下列关于资本需要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在竞争中占优势的银行资金来源的质量较好,并且能方便地争取到较优的贷款与投资业务,因此只需保留较少的资本。

11. 年初的资本/资产=8%,各种资产为10亿元,年末的比例仍为8%,年末的未分配收益为0.2亿元,银行的适度资本为12.5亿元。

12. 年初的资本/资产=7%,各种资产为10亿元,年末的比例仍为7%,年末的未分配收益为0.2亿元,银行的适度资本为12.86亿元。

13. 年初的资本/资产=8%,各种资产为10亿元,年末的比例为7%,年末的未分配收益为0.2亿元,银行的适度资本为14.29亿元。

14. 银行优先证券不包括银行承兑汇票。

二、多项选择题考点

1. 金融管理当局要求有最低资本限额是因为一定量的资本是商业银行满足金融管理部门的资本要求,营业和拓展业务的前提条件;资本额的大小是商业银行信誉的重要标志之一;商业银行的资本是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利益的重要途径;

资本还是商业银行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办公用品、银行设备等进行初始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

2. 下列关于优先股与普通股的比较中,正确的说法有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优先股股东享有优先支付的固定比率的股息;在公司发生兼并、重组、倒闭、解散、破产等情况下,优先股股东比普通股股东优先收回本金;在股息收入纳税时,优先股股东往往可获得部分股息免税的优待

3. 发行优先股来筹集资本,商业银行可获得的好处有获得杠杆收益;控制权不会变更;可以永久地获得资金的使用权

4. 下列关于可转换优先股,正确的说法有具有本金安全和收入稳定的特点;可使股东获得商业银行普通股未来价值增长的实惠;是具有可以转换成普通股特性的优先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则可达到在不利的条件下暂不发行普通股而发行易于推销的优先股,但最终仍等于发行普通股的作用

5. 发行普通股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好处有提高知名度与信誉;可永久使用

6. 下列各项属于留存盈余的特点有不会削弱股东的控制权;可使股东免予纳税;是每年未分配利润累积而成的

7. 损失准备金主要分为贷款损失准备金、证券损失准备金

8. 银行资本的用途有增强公众信心;消化非预期或意外的损失;防止银行倒闭;构成对银行资产无节制膨胀的内在限制

9. 资本充足性的含义是资本适度、资本构成合理

10. 综合分析法考虑的因素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资产的流动性、营业程序的有效性、商业银行股东的信誉与特点

11. 《巴塞尔协议》的特点有将资本分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将银行表内资产分做五类,并分别对各类资产规定风险权数,用以计算风险资产;

把银行表外资产纳入监督范围,对不同种类的表外资产规定了信用转换系数,并据以测算出与其相当的表内风险资产的金额

12. 根据《巴塞尔协议》,属于核心资本的有永久的股东权益、公开储备

13. 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列为附属资本必须符合是无担保的、从属的和缴足金额的;不可由持有者主动赎回,未经监管当局事先同意,也不准赎回;除非银行被迫停止交易,否则它们得用于分担损失;当银行盈利不敷支出时,可以允许推迟支付这些利息

14. 《巴塞尔协议》指出,为计算以风险加权的资本比率,应从资本基础中扣除的有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商誉;扣除没有综合到银行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对从事银行业务和金融活动的附属机构的投资

15. 《巴塞尔协议》中0风险权数的表内资产有现金;以本国货币定值,并以此通货对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融通资金的债权;对OECD成员国或对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与其借款总安排相关的特别贷款协议的国家的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的其他债权;用现金或者用OECD国家中央政府债券做担保,或由OECD国家的中央政府提供担保的贷款

16. 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因素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状况;宏观经济发展状况;银行所服务地区的经济状况;银行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17. 内源资本支持银行资产增长的限制因素有银行及金融当局所决定的适度资本金数额;银行所能创造的净收入数额;净收入总额中能够提留的数额

18. 银行是否通过发行新股票来增加银行资本金取决于银行可采用的其他外部资本来源的可能性;银行筹集未来所需的外源资本的灵活程度;不同形式外源资本的金融后果比较

19. 后期偿付债券的特点有享有免税优待;不稀释控制权;偿还是法定的,不能到期偿还即为违约;利率变动情况下,有可能加重银行负担

三、判断题

1. 商业银行的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错)

2. 可转换优先股既具有本金安全和收入稳定的特点,又可使股东获得商业银行普通股未来价值增长的实惠,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较具吸引力。 对

3. 可赎回优先股通常在发行时便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按某一价格将优先股全部或部分收回,对优先股股东有利。错

4. 参与性优先股股东获得股息后,还可参与利润分配,因此对优先股股东有利,对普通股股东则不利。对

5. 累积性优先股是指股利可以逐年累积后一并发放的优先股,使商业银行免去了年年支付股息之虞,比较灵活方便。对

6. 银行破产、倒闭时,普通股股东对银行的资产的要求权排在存款人、债权人及优先股股东之后,因而是最不利的。对

7. 普通股是股票市场的主体,投资者众多且交易方便,出售比较容易,而且普通股的收益率一般要高于优先股和债券的收益率,因而比较容易被市场接受。对

8. 留存盈余是外部筹资最便捷的方式。 错

 

9. 商业银行为了赎回优先股或可赎回资本债券,或者为了偿还债券本息,往往建立偿债基金,这属于损失准备金。错

10. 资本准备金是逐年累积,一次或多次使用的,是商业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对

11. 如果损失准备金在抵偿贷款及证券投资损失之后还有余额,那么这一余额便可以按金融监管当局所规定的方式计入到银行资本之中。 对

12. 公众对银行的高度信任仅取决于银行资本的数量。 错

13.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可以增强公众信心,消化意外损失,防止银行倒闭,因此商业银行的资本越多越好。 错

14. 资本构成的合理,即普通股、优先股、留存盈余、长期债券等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这可以尽量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管理与进一步筹资的灵活性。 对

15. 各商业银行的最适度资本量不应是相同的,小银行信誉低、业务种类少、负债能力差,因而要保持较低的资本资产比率 。 错

16. 综合分析法相当繁琐,并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评估人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

17.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把综合分析法与资本风险资产比率法或与资本总资产比率法结合起来运用,以互补短长。 对

18. 《巴塞尔协议》认为,银行的资本并非是同质的,有些种类的资本承受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情况发生突然变化,这些资本的价值有可能会大幅下降。 对

19. 重估储备来源于对银行的某些资产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以便反映它们的真实市值,它属于核心资本。 错

20. 普通准备金是为了已经确认的损失,或者为了某项特别资产明显下降而设立的准备金,属于银行的附属资本。 错

21.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将资本除以资产负债表内不同种类资产以及表外项目根据其广泛的相对风险进行加权所得值,从而求出的风险加权比率是评估银行资本是否充足的好方法。 对

22.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飞速发展的银行表外业务本身包含着巨大的风险,因而必须将它们纳入衡量资本充足与否的框架中去。 对

23. 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差,所承担的风险较大,那么其资本需要量就要相对地低一些。 错

24. 如果商业银行负债中活期存款、短期借款等流动性强、不确定性较高的负债比重较大,就需要有较多的资本以保障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对

25. 银行规模越大,通过各种优先证券获取外源资本的可能性越高,且银行筹集未来所需的资本的灵活程度亦越高。 对

26. 当银行普通股的市场价格低于其票面价格时,发行新普通股票将进一步降低银行的股价与收益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发行优先股票则可以减缓银行股价与收益比例的下降。 对

27. 在短期内,当优先证券的金融成本低于银行普通股票的收益时,发行优先证券可以防止银行普通股票单位收益率的下降。 对

四、问答题

1.简述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

答:可以大致地将商业银行的资本分做优先股、普通股、资本盈余、留存盈余、长期资本性票据和资本性债券、资本准备金、损失准备金等几类。

(1)优先股。商业银行优先股是商业银行所有权的凭证。优先股股东比普通股股东享有更为优越的待遇,即享有优先支付固定比率的股息;在公司发生兼并、重组、倒闭、解散、破产等情况下,优先股股东比普通股股东优先收回本金;在股息收入纳税时,优先股股东往往可获得部分股息免税的优待。在很多方面,优先股更与债券相像,是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一种证券。

(2)普通股。商业银行普通股是商业银行资本的主体和基础。普通股股东作为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有权参与股东大会,对银行的重大事务进行投票表决。同时,普通股股东有权分享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成果,获取股息、红利,并通过银行规模的壮大、利润的上升、资本总额的提高而获得股东权益的增加。同时,普通股股东又有责任和义务同商业银行共担风险,在银行遭受损失时承担股东权益的下降。而且,一旦银行破产、倒闭时,普通股股东对银行资产的要求权排在存款人、债权人及优先股股东之后,因而是最不利的。

(3)资本盈余。资本盈余是指发行普通股时发行的实际价格高于银行财务上用于记账的票面价值的部分,即平常所说的股票的发行溢价部分。这种资本盈利,并非商业银行的利润,而是普通股股东投资股本的一部分,因而应列入缴纳的股本总额中。

(4)留存盈余。留存盈余是指商业银行的税后利润中扣除优先股股息、普通股股息之后的余额,因而,留存盈余是商业银行普通股股东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年终结算时,一般不会把全部利润作为投资收益分给股东,总是会留下一部分作为留存盈余,用于商业银行扩大经营、增强流动性、偿还债款,或者为营业中可能发生的损失预先做准备等。因此,商业银行的留存盈余实际上是每年未分配利润积累而成的,是其进行资本内部筹集最便捷的方式。

(5)长期资本性票据和资本性债券。长期资本性票据与资本性债券从本质上看与一般债券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规定有固定利息率与期限的金融工具,不过,其期限一般很长,往往在10年以上。我们把长期资本性票据和资本性债券通称为资本债券。资本债券从性质上来讲只是商业银行的债务,由于其期限很长,而且如果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不佳,还可以拖延对其本息的偿还,因而与存款、借款等一般银行债务又有所不同。正因为这样,许多国家金融管理机构便将资本债券也列入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同时,又鉴于其要求还本付息的债务性质,有些国家规定应对其打一定折扣后方可计入商业银行的资本之中。

(6)资本准备金。资本准备金又可称做资本储备,是指商业银行从留存盈余中专门划出来的,用于应付即将发生的有关股东的重大事件的基金。在证券发行条款中常常要求商业银行每年或每半年提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偿债基金,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有时,商业银行也根据本身的经营目标划转资本准备金。资本准备金是逐年累积、一次或多次使用的,也是商业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7)损失准备金。损失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而建立的基金。一般说来,损失准备金主要有两类,即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证券损失准备金,它们是从商业银行的税前利润中提取出来的,用于弥补可能发生的贷款呆账损失和证券投资损失的基金。由于这种准备金是从税前利润而不是从留存盈余中提留的,其便具有降低银行应税利润从而降低所得税的功效。不过,其提取比例往往受到金融管理当局的严格控制,而且,过分提留还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性后果。

除了以上所述的7种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部分之外,有些国家可能还规定银行持股公司债务、售后回租、金融机构间互相持有的股份等可以以一定的方式计入商业银行的资本。

2.比较商业银行不同筹资方式的优缺点。

答:(1)优先股。发行优先股来筹集资本,商业银行可获得以下的好处:

①由于优先股的股息固定,因此发行优先股,商业银行可以获得杠杆收益。因为对于普通股股东来说,当商业银行总资本盈利率增加时,不必增加优先股股息,因此,普通股收益率的增长幅度就会超过银行总资本盈利率的上升幅度。这样无疑增加了普通股东权益,使商业银行的普通股更具吸引力。

②发行优先股,商业银行的控制权不会变更,因为优先股股东不享有在股东大会上的投票权,不会影响商业银行规定的经营策略。

③如果在发行时没有规定赎回条款,优先股票便不具偿还期,商业银行不必考虑其还本问题,可以永久地获得资金的使用权。

④优先股的股息不同于债券或借款的利息,它不是固定的债务,一旦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不佳,没有盈利,资金匮乏时,可以不支付或推迟支付优先股股息,因而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债务危机。

但是,优先股也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优先股的股息必须在税后支付,即在税后利润中扣除,而不像债券的利息可以打入成本,在税前支付。这样,无疑增加了商业银行税后资金成本,加重了经营负担。

②优先股的股息固定,当商业银行的总资本收益率下降时,又会发生杠杆作用,使普通股收益率的下降幅度超过总资本收益率的下降幅度,影响普通股股东的权益。

③优先股股东可以在市场行情变动时对优先股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转化,例如转变为普通股等,增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

(2)普通股。一般说来,发行普通股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如下好处:

①普通股没有偿还期,商业银行不必考虑本金的偿付,因而可以获得永久使用的资金。同时,普通股股息不是固定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经营状况和发展目标确定普通股的股息,相当灵活,不致使商业银行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

②普通股是股票市场的主体,投资者众多且交易方便,出售比较容易,而且普通股的收益率一般要高于优先股和债券的收益率,因而比较容易被市场接受。

③发行普通股使商业银行拥有众多的股东,一方面有益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与信誉,另一方面又为商业银行获取了一部分顾客基础。同时,大量股东参与银行的决策,还使商业银行可集众人之智慧,求得发展。

④一般来说,银行的普通股股本越大,说明其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该商业银行也就越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

当然,发行普通股筹集资本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有一些不利影响,具体如下:

①普通股发行成本比较高,这是因为各国金融管理部门对普通股的发行和上市往往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而且手续繁琐,费用较高。即使上市以后,仍将必须达到股东人数、利润水平等规定的要求,否则将失去上市资格,会极大地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誉。作为上市公司,商业银行每年还要向证券交易所缴纳管理费用,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佣金,因而成本可观。

②新增发行普通股会使原有普通股股东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决策权下降,从而有可能影响老股东的利益,并可能妨碍银行既定方针政策的执行。

③新增发行普通股会对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产生稀释作用,造成每股净资产的下降,从而引起股票行市的下跌。当然,如果新发行普通股所获得的资本进行贷款或投资后能获取很高的收益率,则有助于商业银行每股收益率与股东权益的提高。

④由于普通股股息是在税后支付的,因此普通股的资金成本也比较高,一般来讲,其资金成本总要高于优先股和债券,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负担。

(3) 资本盈余。资本盈余是指发行普通股时发行的实际价格高于银行财务上用于记账的票面价值的部分,即平常所说的股票的发行溢价部分。这种资本盈利,并非商业银行的利润,而是普通股股东投资股本的一部分。

(4)留存盈余。商业银行通过增加留存盈余可以非常方便地增加资本总量,只需进行会计上的处理便可,因而比其他一切资本筹集方式都要容易。同时,这种方法不仅有益于银行未来的发展,而且不会削弱银行原有股东的控制权。最后,由于收取股息要缴纳所得税。因此,将盈余以留存盈余的形式留在银行中,可使股东免交所得税。

不过,通过留存盈余来增加资本毕竟是有限的,因为留存盈余的金额往往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对资本增加的需要。同时,进行利润留存还涉及银行股东利益和管理人员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与选择的问题。

(5)长期资本性票据和资本性债券。通过发行资本债券进行筹资,对商业银行的好处是:

①发行成本比较低。一般说来,金融管理当局对发行债券的要求要低于对发行股票的要求,而且债券发行时手续较简单、费用较低。

②由于债券的利息是固定的,因而与优先股相似,在银行盈利率上升时,能带来杠杆效应。

③购买银行债券的投资者仅仅是商业银行的债权人,而不是商业银行的股东,因而其没有权利参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不会影响原来股东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权,亦不会妨碍银行既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④债券的利息是在税前支付的,因而可以打入商业银行的成本,这样,资本债券的税后资金成本要比优先股和普通股都低。

⑤如果发行资本债券时规定了其可转换为普通股,则一方面增大了投资者的选择余地,使该债券更受欢迎;另一方面如果其转化为普通股,又为商业银行除却了还本之虞。如果发行资本债券规定其可以赎回,那么,当市场利率很低、债券价格上涨时,商业银行可以按事先规定的价格赎回该债券,采用成本更低的筹资方式获取资金。

⑥债券投资者在收回利息时往往能享受免税的待遇,因而增加了这种债券的吸引力,便于银行发行。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商业银行发行资本债券筹集资本的方式亦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①许多国家对资本债券可否算入银行资本有限制性的规定,一般都要打一定折扣方可计入,有些国家甚至完全禁止将这种资本债券计入商业银行的资本之中。因此,这样便增加了商业银行达到最低资本要求的难度。

②债券利息是固定的,对商业银行来讲负担不小。而且当银行收益率下降时,其还会以杠杆作用造成普通股收益率的加速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股票市价。

③发行了一定量的债券之后,商业银行往往难以再发行新的债券以满足本身的资金需要。而且,银行的负债比例过高,说明其承担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誉,增加其筹资成本。

因此,商业银行不可能大量地发行资本债券来获取足够的满足最低资本要求的资本额。

(6)资本准备金。资本准备金又可称做资本储备,是指商业银行从留存盈余中专门划出来的、用于应付即将发生的有关股本的重大事件的基金。在证券发行条款中常常要求商业银行每年或每半年提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偿债基金,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有时,商业银行也根据本身的经营目标划转资本准备金。资本准备金是逐年累积、一次或多次使用的,也是商业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7)损失准备金。由于这种准备金是从税前利润而不是从留存盈余中提留的,其便具有降低银行应税利润从而降低所得税的功效。不过,其提取比例往往受到金融管理当局的严格控制,而且,过分提留还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性后果。

3.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有何含义?

答:  银行的资本充足性,主要指银行资本的数量足以吸收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使银行在遭遇风险损失时不致破产。随着金融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拥有充足的资本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应当拥有足够的资本。不过,商业银行的资本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本越多,其用于支付普通股股息、优先股股息或债券利息的费用便越大,因而资本成本越高,严重加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负担。同时,过高的资本说明银行经营管理的水平很差,缺乏存款等筹资渠道,或者没有把握住良好的投资机会,使银行承担着沉重的机会成本。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讲,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而不是资本多多益善。

另外,资本充足的含义还包括资本构成的合理,即普通股、优先股、留存盈余、长期债券等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以尽量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管理与进一步筹资的灵活性,并符合金融管理当局对不同资本种类的不同侧重及银行本身经营目标和方针政策。

最后,各商业银行的最适度资本量不应是相同的,例如,小银行信誉低、业务种类少、负债能力差,因而要保持较高的资本资产比率,而大银行的最佳资本资产比率可相对较低,经营成本也往往较小。另外,同一家银行也应当根据经营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本银行的资本持有量。例如,当市场上贷款需求很旺盛时,商业银行可适当地降低资本的持有量,或者通过不同渠道筹措资金;而当贷款需求较疲软、利率水平较低、缺乏高质量贷款项目时,则适当增加资本的持有量。

4.衡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有几种方法?

答:有六种方法:

(1)资本与存款比率。 资本与存款比率衡量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衡量商业银行资本的方法。当时,人们发现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原因是无法应付存款户的提现,因此便规定资本必须至少达到存款总额的10%以上,以防止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这种方法曾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较为流行。

然而,实际上,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是资金运用即贷款与投资的变现能力不足,而存款在被银行运用之前本身并不存在风险,因此,这种衡量方法不够科学。

(2)资本与总资产比率。在认识到资本与存款比率缺点的基础上,美国开始逐步采用资本除以总资产得到的比率,来衡量资本的充足性。这种方法克服了资本与存款比率没有考虑资金运用的不足,而且方便直观,为世界各国所采纳。

不过,该比率没有反映商业银行资产的结构,因此,用同样的资本与资产比率最低限来要求不同商业银行,显然是不科学的。例如:有些商业银行奉行比较保守的经营策略,其资产大部分是短期证券、短期贷款或现金;而另一些商业银行则奉行更为激进的经营方式,进行长期贷款、长期投资,而资本与资产比率却根本无法反映上述差别,无法很有效地控制银行风险,促进稳健经营。

(3)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为了克服资本与总资产比率的不足,商业银行家们与银行管理当局设计出了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认为该比率至少要达到15%以上,才能说明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充足的。所谓风险资产,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级准备金在内的资产,例如中长期贷款、长期债券、股票投资等。这是因为,构成第一、第二级准备金的库存现金、同业拆借、短期国债等本身没有风险或者仅承担很小的风险,因此可以不必用资本给予保障,于是仅考虑风险资产的保障程度,即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

但是,仅用该比率来评估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仍然过于简单化。因为,不同种类的风险资产所承担的风险大小是不同的,风险较高的资产例如信用级别较低的贷款、股票投资等应要有较多的资本后盾,所以,如果能对不同资产分类规定出不同的资本要求比率,则将比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这一简化指标更科学、确切。

(4)纽约公式。认识到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的不足之后,人们又提出了纽约公式,又称资产分类比率法,或资产结构比率法。纽约公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设计的。当时,它根据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将全部资产分做六类,并分别对每类资产规定了各自的资本要求比率。

①无风险储备,包括库存现金、同业拆借、短期国债等第一、第二级准备金等流动性很强的资产,这类资产风险极小,不需要资本做担保。

②第二类资产是指稍有风险的资产,例如5年以上的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优质的商业票据、安全性较好的高信用担保贷款等。这类资产有一定流动性,风险较低,因而当时的纽约公式对之要求了5%的资本保障。

③第三类资产是指普通风险的资产,主要是指有价证券,即除政府公债之外的证券投资和证券贷款,其风险较大,流动性也比较差,因而需要有12%的资本保障。

④第四类资产是指风险较高的资产,主要是对财务状况较差、担保不足、信用水平较低的债务人的贷款,这类贷款要求至少有20%的资本作为保障。

⑤第五类资产称做”疲软资产”或”有问题资产”,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可疑贷款、股票、拖欠的债券等,这类资产遭受损失的概率极大,因而要求有50%的资本进行保障。

⑥最后一类资产则是指亏损了的资产或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则上说应由银行运用资本购买,因为它是银行生存、发展、开展业务的根本物资条件。亏损资产则是指已经给银行造成损失,完全不可收回的资产,例如呆账、倒闭公司的股票等,这类资产应当由银行资本金抵偿,因而需要100%的资本保障。

这样,商业银行只要将其上述六类资产额分别乘以各自的资本资产比率要求,并进行加总,便可以求得商业银行所需的最低资本量。

(5)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当时,人们认为,衡量商业银行资本不应仅靠一种指标,而是要综合以下八个因素,进行考察。

①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②资产的流动性;③收益及留存盈余;④存款结构的潜在流动性;⑤商业银行股东的信誉与特点;⑥各种间接性银行费用的负担状况;⑦营业程序的有效性;⑧在竞争中,商业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需求的能力。

综合分析法具有明显的非数量性与不确切性,它不像前面各种方法要确定具体的资本需要额,而仅能估计出资本大致需要量的大小。另外,综合分析法相当繁琐,并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评估人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把综合分析法与资本风险资产比率法或与资本总资产比率法结合起来运用,以互补短长、更为合理。

6.《巴塞尔协议》法。《巴塞尔协议》是目前衡量与评估银行资本的最重要的国际性文件。《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衡量采用的全新的方法如下:

①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做了重新规定,认为资本分做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两大类,克服了以前各种方法将本质不同的资本视为同一体的不足。

②《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分做五类,并分别对各类资产规定风险权数,用以计算风险资产。

③《巴塞尔协议》历史性地把银行表外资产纳入监督范围,对不同种类的表外资产规定了信用转换系数,并据以测算出与其相当的表内风险资产的金额。

④《巴塞尔协议》不仅规定银行总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不得低于8%,而且要求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不得低于4%,同时还对贷款准备金、次级长期债务等进行了限制。

5.如何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计算风险加权资产?

答: 1.表内资产的计算。《巴塞尔协议》详细列出了不同的资产负债表内资产的相应风险权重(共有0%、10%、20%、50%及100%五种风险权数)

① 0%风险权数的表内资产,包括:

A. 现金。

B. 以本国货币定值,并以此通货对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融通资金的债权。

C. 对OECD,或对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与其借款总安排相关的特别贷款协议的国家的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的其他债权。

D. 用现金或者用OECD国家中央政府债券做担保,或由OECD国家的中央政府提供担保的贷款。

② 对国内政府公共部门机构(不包括中央政府)的债权和由这些机构提供担保的贷款,《巴塞尔协议》规定由各国自行在0、10%、20%及50%中选择其风险权数。

③ 20%风险权数的表内资产包括:

A. 对多边发展银行的债权,以及由这类银行提供担保,或以这类银行的债券做抵押的债权。

B. 对OECD国家内的注册银行的债权以及由OECD国家内注册银行提供担保的贷款。

C. 对OECD以外国家注册的银行余期在1年期内的债权和由OECD以外国家的法人银行提供担保的所余期限在1年之内的贷款。

D. 对非本国的OECD国家的公共部门机构(不包括中央政府)的债权,以及由这些机构提供担保的贷款。

E. 托收中的现金款项。

④对于完全以居住用途的房产做抵押的贷款(且这些房产须为借款人所有占有使用或者由他们出租),则规定50%的风险权重。

⑤ 100%风险权重的表内资产包括:

A. 对私人机构的债权。

B. 对OECD以外的国家的法人银行余期在1年以上的债权。

C. 对OECD以外的国家的中央政府的债权。

D. 对公共部门所属的商业公司的债权。

E. 行址、厂房、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

F. 不动产和其他投资(包括那些没有综合到资产负债表内的、对其他公司的投资)。

G. 其他银行发行的资本工具(从资本中扣除的除外)。

H. 所有其他的资产。

知道了各种资产的风险权数之后,将该资产额乘以其风险权数,加总后便可获得银行表内风险加权资产额。

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额×风险权数

(2)表外项目的计算。《巴塞尔协议》提出采用”信用转换系数”把表外业务额转化为表内业务额,然后再根据表内同等性质的项目进行风险加权,再与表内业务得出的风险加权资产额加总,最后的总额才是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实际额。

《巴塞尔协议》将银行的表外项目分做五大类,同时,对前四类表外业务分别规定了各自的信用转换系数,而第五种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由于比较特殊,所以采用了特别的处理方法。

① 10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包括:

A. 直接信用代用工具,如一般负债保证和承兑。

B. 销售和回购协议以及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

C. 远期资产购买、超远期存款和部分缴付款项的股票和代表承诺一定损失的证券。

② 5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包括:

A. 某些与交易相关的或有项目(如履约担保书、投标保证书、认股权证和某些为投标特别交易开出的备用信用证)。

B. 票据发行融通和循环包销便利。

C. 其他初始期限在1年期以上的承诺(如正式的备用便利和信贷额度)。

③ 2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包括:短期的有自行清偿能力的与贸易相关的或有项目(如有优先索偿权的装运货物抵押的跟单信用证)。

④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包括:类似初始期限为1年之内的,或者是可以在任何时候无条件取消的承诺。

⑤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A. 现时风险暴露法。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利率合约和汇率合约风险时主要按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按照合约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所有带正值的利率和汇率合约的替换成本总额,这是因为只有银行所标合约为正值时(即银行处于有利地位时)才有重置成本可言;否则,如果商业银行处于不利地位,那么交易对方违约反而对银行有益,此时不存在重置成本。第二,根据合约的剩余到期日以账面本金额乘以下表所列的核算系数,便可求得未来的信用风险额。

剩余到期日 利率合约换算约数 汇率合约换算系数

1年以下 无 1.0%

1年及1年以上 0.5% 5.0%

 

也就是说,按现时风险暴露法计算出来的利率或汇率合约的表内风险资产对等额=账面本金×换算系数+现时重置成本。

B. 初始风险暴露法。这种方法要比现时风险暴露法简单,它剔除了合约中的市价成份,仅根据特写合约的种类及其到期日确定换算系数,然后用账面本金乘以换算系数便可求得表内风险资产对等额。

该方法的换算系数见下表:

到期日 利率合约换算约数 汇率合约换算系数

1年以下 0.5% 2.0%

1年及不足2年 1.0% 5.0%

以后每加1年,递增 1.0% 3.0%

 

对于汇率合约来说,其到期日是初始到期日;而对于利率合约来说,《巴塞尔协议》规定各国有权选择到期日是初始到期日或剩余到期日。

运用以上五种方法计算出的表外资产的表内资产相应额之后,还要根据交易对方的性质确定相应表内资产的风险权数,求出这些表外资产的风险加权资产额,才可用于资本充足比率的计算。

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额×信用换算系数×表内相对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

(3)将表内风险资产与表外风险资产相加即得出风险资产总额。

风险资产总额=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单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和经常性的资金来源是存款

2. 存户在提取或支付时不需预先通知银行的存款是活期存款

3. 在银行存储时间长、支取频率小,具有投资的性质并且是银行最稳定的外界资金来源的存款是定期存款

4. 商业银行抗衡非银行金融机构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的结果是出现了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5. 一种预先规定基本期限但又含活期存款某些性质的定期存款账户是定活两便存款账户

6. 商业银行维持日常性资金周转,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头寸而相互融通资金的重要方式是同业拆借

7. 中央银行以外的投资人在二级市场上贴进票据的行为是转贴现

8. 回购协议从即时资金供给者的角度,又称为返回购协议

9. 西方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短期金融债券筹集资金的主要形式是大面额存单

10. 为弥补银行资本不足而发行的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的一种债务是资本性债券

11. 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是负债业务

12. 存户预先约定存取期限的存款是定期存款

13. 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采取的形式是非存款负债

14. 下列不属于一般性金融债券的是资本性债券

15.  影响存款水平的微观因素主要是银行内的因素,不包括金融当局的货币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 各国商业银行的传统存款业务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2. 活期存款的形式近年来不断增多,下列属于传统活期存款账户的有保付支票、本票、旅行支票、信用证

3. 储蓄存款主要面向个人家庭、非营利机构

4. 主要的新型活期存款品种有NOW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协定账户

5. 各类新型定期存款的发展使定期存款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比重有所提高,主要的新型定期存款品种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存单、定活两便存款账户、小储蓄者存款单

6. 新型储蓄存款的主要品种有电话转账服务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账户、股金汇票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

7. 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都是向商业银行提供货币的最后贷款者。其借款的形式有再贴现、再贷款

8. 其他短期借款渠道有转贴现、回购协议、大额可挂上定期存单、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9. 商业银行发行大面额存单的主要优点是不缴纳存款准备金、资金来源比较稳定、突破了银行营业网点的局限,提高了组织资金的能力、发行成本较低

10. 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般采用金融债券的形式。金融债券有国内债券、资本性债券、一般性债券、国际债券

11. 国际金融债券指的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的面额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券,包括外国金融债券、欧洲金融债券、平行金融债券

 

 

12. 负债管理的目的有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增加负债规模、调整负债结构,增强流动性、负债的风险管理

13. 具体的负债成本率测度分析主要包括的计算指标有历史加权平均成本率、所有资金的加权平均预期成本率、资金边际成本率

14. 银行各种不同的资金来源对银行经营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金融风险包括信贷风险、流动风险、利率风险、资本风险

15. 汇率风险的防范可以双管齐下:一是从资产运用着手,二是进行汇率“消毒”。消除汇率缺口的工具有货币互换、货币期货、货币期权

16. 鉴于存款水平是利率的函数,而直接利率战又有多种不利,西方商业银行多采用隐蔽的方式来间接地利用利率因素,包括在服务收费上做文章、调整存款结构、推出高息存款工具

 

17. 商业银行的短期借入负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转贴现、回购协议

18. 欧洲货币市场之所以对各国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欧洲货币市场不受任何国家政府管制和纳税限制;其存款利率相对较高,放款利率相对较低,存放款利率差额较小;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调度灵活、手续简便;欧洲货币市场的借款利率由交易双方依据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具体商定

19. 一般性金融债券指的是商业银行为筹集用于长期贷款、投资等业务资金需要而发行的债券。这类债券的形式、种类很多,包括担保债券、信用债券、普通金融债券、附息金融债券

20. 宏观因素对我国银行存款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存款水平屡创新高;通货膨胀压力下推行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约束着存款水平的快速增长;已出台的金融法规和将出台的金融法规蕴藏着较强的银行监管力度

三、判断题

1. 银行的负债由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存款负债占很大的比重,是银行负债业务的重点(对 )。

2. 中央银行为使银行避免高的流动风险,对活期存款都规定了较低的准备金比率(错)。

3. 由于活期存款多表现为支票存款,故银行可以周转使用活期存款,从而创造出派生存款( 对 )。

4. 传统的定期存款使用存款单,而且可以转让,能在金融市场上流通(错 )。

5. 商业银行对储蓄存款有接到取款通知后缓期支付的责任(对)。

6. 居民储蓄存款通常使用银行储蓄存折或电脑储蓄账户(对)。

7. NOW账户只对居民和营利机构开放,在该账户下,存户转账或支付不使用支票而代之以支付命令书(错)。

8. 协定账户是一种按一定规定可在活期存款账户、NOW账户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三者间自动转账的账户(对)。

9.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其平均收益高于相同期限的国库券,在高利率时期,两者的收益差距还会扩大,这主要是投资者购买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承担了发行银行的信用风险所致(对)。

10. 个人退休金账户下的存款因为存期长,其利率略高于一般的储蓄存款(对)。

11. 存款是银行的被动负债,存款市场属于银行经营的卖方市场,而借入负债则是银行的主动负债,它属于银行经营的买方市场(错)。

12. 中国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虽然也有再贷款和再贴现两种形式,但再贴现的比重微乎其微,基本采取的是再贷款形式(对)。

13. 转贴现利率可由双方协定,也可以贴现率为基础或参照再贴现率来确定(对)。

14. 回购协议最常见的交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证券的卖出与购回采用相同的价格,另一种是购回证券时的价格高于卖出时的价格(对)。

15. 所谓欧洲货币,实际上是境外货币,指的是以外币表示的存款账户。所谓欧洲美元,就是以美元表示的,存在美国境外银行的美元存款(对)。

16. 贴现金融债券也称贴水债券,是指银行在一定时间和期限内按一定的贴现率以高于债券面额的价格溢价发行的债券(错)。

17. 影响存款水平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因素,另一类是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当局的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和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对)。

18. 以历史数据加权平均成本评价银行的历史运行情况较准确;单一资金来源的边际成本在决定哪一种资金来源更有效方面较恰当;而加权平均预期成本在决定资产定价方面更适合( 对 )。

19. 防范流动性风险需要银行把握存款被提取的概率和程度,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具体的防范方法有资金集聚法和资产分配法(对)。

20. 硬货币(价值趋升的货币)负债的增多对银行相对有利,软货币(价值趋降的货币)负债的增多则相对不利(错)。

21. 电脑储蓄账户下,银行不发给存户存折,而代之以储蓄存款支票簿(对)。

22. 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不仅对居民和非营利机构开放,而且也对营利机构开放,企业获准进入极大地拓展了该账户的存户基础(对)。

23.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自推出以来,经历了多次的创新,其中较为卓著的创新有两次:一是1975年发售浮动利率定期存单,二是摩根保证信托公司于1977年首创的固定利率到期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又称滚动存单(“卷布丁”)(对)。

24. 银行也可通过提供给企业存户贷款便利来吸引存款。这可以将赋予客户的信贷额度同它的支票账户金额联系起来。有些银行建立“贷款要求线”,规定客户的活期存款账户平均余额须维持在客户信贷额度的25%或30%以上(错)。

25. 负债成本率越低,资产活动的必要收益率也就越低,银行从事资产活动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对)。

四、问答题

1.银行有哪些主要的资金来源?讨论不同资金来源的主要特征。

答: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是远远不能满足资产活动需要的,这个资金缺口的弥补依赖于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就是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银行的负债由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存款负债占了很大的比重,是银行负债业务的重点。存款主要来源于企业、个人、同业及政府,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之一。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各国商业银行的传统存款业务。在面临不同程度的利率管制和金融市场其他金融工具严峻挑战的情况下,现代商业银行在所有传统存款领域不断创新存款工具,推出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等,以努力争取客户,扩大存款规模。

传统的活期存款账户有支票存款账户、保付支票、本票、旅行支票和信用证,其中以支票存款最为普遍。鉴于活期存款的高流动风险和高营运成本,银行对活期存款账户原则上不支付利息。央行为使银行避免高的流动风险,对活期存款都规定了较高的准备金比率。由于活期存款多表现于支票存款,而支票又多用于转账而非提现,故银行可以进行信用扩张,周转使用活期存款,从而在银行体系下创造出派生存款。由于一直被禁止支付利息,传统活期存款在与包括定期存款等其他存款品种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利率的趋升更加剧了这种不利。

对定期存款而言,银行经营所承担的流动性风险较低,而且手续简便,营运成本不高。作为报偿,银行对定期存款支付较高的利息。鉴于定期存款流动性风险较低的情况,各国中央银行对定期存款规定的准备金比率也相应降低。定期存款是银行最稳定的外界资金来源,银行可利用定期存款来支持长期放款和投资业务,从而赚取利润。传统的定期存款使用存款单,而且一般不可转让,不能在金融市场上流通。对于定期存款的提前支取,银行通常都收取较高的提前支款罚款。像传统活期存款一样,传统定期存款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流动性极低的特性决定了传统定期存款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储蓄存款的流动性介于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之间,银行承担的流动性风险亦大于定期存款流动性风险和小于活期存款流动性风险,故银行对储蓄存款支付的利率低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主要面向个人、家庭和非营利机构,营利公司、公共机构和其他团体开立储蓄存款内账户受到限制。居民储蓄存款通常使用银行储蓄存折或电脑储蓄账户。

主要的新型活期存款品种有NOW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协定账户和特种或使用时方须付费的支票存款账户等。

主要的新型定期存款品种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存单、小储蓄者存款单和定活两便存款账户等。各类新型定期存款的发展使定期存款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比重有所提高。

新型储蓄存款的主要品种有电话转账服务和自动转账服务账户、股金汇票账户以及个人退休金账户等。

然而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存款已不能满足银行资产活动的需求,这就引入了能以较低成本迅速从外部借入资金的非存款负债业务,为银行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动力。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许多商业银行把管理的重点转移到负债方面,借入资金增加盈利性资产,满足流动性的需要,使借入负债在负债总额中所占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逐渐成为各国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借入负债在期限上有短期借款和中长期借款之分。在国际上,短期借款主要指期限在1年以内的借入负债,期限在1-5年的为中期借款,5年以上的则为长期借款。

2.比较银行存款类资金与非存款类资金的基本作用与差别。

答: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是远远不能满足资产活动需要的,这个资金缺口的弥补依赖于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就是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银行的负债由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存款负债占了很大的比重,是银行负债业务的重点。存款主要来源于企业、个人、同业及政府,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之一。非存款负债,指的是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虽然存款负债始终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它是在银行全部经营中是起支配作用的基础部分,但存款是银行的被动负债,存款市场属于银行经营的买方市场。而借入负债则是银行的主动负债,它属于银行经营的卖方市场。银行是否借入资金主要取决于银行经营的需要和银行经营者的主观决策。因而对银行经营者来说,借入负债比存款负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3.银行的负债管理面临哪些金融风险?

答:银行各种不同的资金来源对银行经营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金融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与资本风险。因此,银行管理者需要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与风险规避的基础上来选择其筹资方式。

流动性风险:银行筹资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存款的大量提取与流失。银行存款的急剧流失与银行存款的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防范流动性风险需要银行把握存款被提取的概率和程度,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具体的防范方法有资金积聚法和资产分配法。这两种方法运用了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的思想,通过流动性风险高的负债与流动性高的资产进行匹配,基本上保证了银行对流动性的需要。但是,流动性和盈利性存在着替代效果,防范流动性风险要求银行牺牲一些盈利性,客观上限制了银行负债中可利用可投资的比重,从而制约了银行经营收益率的提高。

利率风险:不同的负债种类对利率的敏感度是不同的。银行负债资金因此可分为”利率敏感性”资金和”利率非敏感性”资金两大类。前一类资金对利率变动具有充分的弹性,主要由银行的非存款资金构成,如联邦资金、欧洲美元等。后一类资金对利率变动反应不强烈,主要由银行的存款资金,特别是传统存款业务吸收的资金构成。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可以应用缺口管理这一方法。缺口管理根据不同利率变化周期,及时调整各种利率的资产与负债。按缺口分析要求具体可分为利率、期限对应的资产与负债、浮动利率的资产和负债。固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三大类。缺口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后两类,它针对其中固定利率的资产与固定利率的负债之间数量上存在的”缺口”,运用固定利率负债来支持变动利率资产。控制利率风险的工具有利率互换、利率上下限、远期利率协议等。

汇率风险:银行在欧洲美元市场上借款时面临了汇率风险。硬货币(价值趋升的货币)负债的增多对银行相对不利,软货币负债的增多则相对有利。汇率风险的防范可以双管齐下。一是从资产运用着手,将所筹借到的外币资金尽可能多地用于盈利资产,通过提高资产收益率来抵补汇率风险。二是进行汇率”消毒”,运用货币互换、货币期货、货币期权等工具消除汇率敞口,或者将汇率风险直接转嫁给客户,如要求贷款获得方承担汇率风险。

信贷风险:负债所面临的是间接信贷风险,它的形成途径有二:其一是负债成本提高要求资产的必要收益率也跟着提高,从而推动银行经理为保持银行的利差收益去冒更高的信贷风险,从事高风险贷款业务。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负债成本的提高是商业银行介入第三世界国家贷款和不动产贷款这类高风险贷款的根由之一,并导致了商业银行坏账的激增。其二是较高的负债成本令存款者担忧他们的存款是否安全,这可能引发”挤提风潮”。对间接信贷风险的防范没有其他方法,唯一的良策就是降低负债成本。

资本风险:银行的资金来源对银行资本风险及银行资本杠杆作用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经营管理中,由于银行资本的成本高于吸引存款的成本,银行倾向于不断提高银行资本的杠杆作用,即在既定的资本资金前提下吸引尽可能多的存款来扩张银行资产,达到增加银行盈利的目的。在过高的杠杆作用下,银行资本与资产的比例便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较高的资本风险。

第四章: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是指库存现金。

2. 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是存放同业存款。

3. 在银行间确认转账与过程中的支票金额是指托收中的现金。

4. 现金资产中唯一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资产是库存现金。

5. 商业银行灵活调度头寸的最主要的渠道或方式是同业拆借。

6. 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

7. 现金资产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将现金资产控制在适度的规模上。

8. 银行维持适度现金资产存量的必要保障是适时灵活地调节现金资产流量。

9. 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的方法是滞后准备金计算法。

10. 以下不属于解决压缩库存现金的技术性问题的是要掌握储蓄现金收支规律。

11. 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12. 各种变现途径的现金来源(资产类)不包括从中央银行拆入现金。

13. 各种拆借途径的现金来源(负债类)不包括各种商业票据。

14. 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是同步准备金计算法。

15. 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贷款使用的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托收中的现金

2.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3. 各种变现途径的现金来源(资产类)包括短期证券、证券回购协议、各种商业票据、存放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4. 各种拆借途径的现金来源(负债类)包括从中央银行拆入现金、从其他银行拆入资金、财政账户、大额定期存单。

5. 银行创新的现金来源渠道包括期权、期货、证券化贷款、证券化资产。

6. 现金资产管理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度存量控制原则、适时流量调节原则、安全性原则。

7.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可用头寸,银行可以用来进行投资、清偿债务、贷款、提取业务周转金。

8. 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主要有存款波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因素、贷款的发放与收回、财政性存款因素。

9. 商业银行头寸调度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同业拆借、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通过中央银行融资、商业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调度

10. 影响银行库存现金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有现金收支规律、 营业网点的多少、后勤保障的条件、与中央银行的距离、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

11. 匡算库存现金需要量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分别是库存现金周转时间、库存现金支出水平的确定。

12. 银行库存现金周转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银行营业网点的分布状况和距离、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程度、经办人员的配置、出入库制度与营业时间的相互衔接情况。13. 要切实管好库存现金,使库存现金规模经常保持在一个适度规模上,还需要银行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将库存现金状况与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实现现金出纳业务的规范化操作、掌握储蓄现金收支规律、解决压缩库存现金的技术性问题。

14. 储蓄的现金收支一般规律包括在营业过程中,客户取款和存款在正常情况下基本相等

;在正常情况下,上午取款的平均数大于下午;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月出现现金净收入和净支出的日期基本不变。

15. 商业银行在同业的存款需要量,主要取决于使用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代理行的收费标准、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

16. 在中央银行存款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17. 超额准备金的含义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后的余额;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在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

18. 传统的现金来源有银行投资的各种短期证券、银行通过各种途径拆入的现金。

19.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指在中央银行超出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银行可以用来进行日常的各种支付和贷放活动,如支票的清算、电子划拨、其他交易。

20. 商业银行头寸调度的重要渠道,也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储备的是短期证券、商业票据。

三、判断题

1. 库存现金的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就是保持适度的规模(对)。

2. 存款准备金已经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调节信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得动用,缴存法定比率的准备金不具有强制性(错)。

3.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提高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就相应减少,其信贷扩张能力下降;反之,当法定存款准备金下降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就增强(对)。

4. 传统现金来源有两类:一类是银行投资的各种短期证券,该类现金通过资产管理取得。另一类为银行通过各种途径拆入的现金,此类现金通过负债管理取得(对)。

5. 当银行有充足资金时,银行可以临时性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证券,获取利息收入;同时,证券的卖方同意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确定的价格购回这些证券。银行若需现金,返售这部分金融证券便可以取得现金(对)。

6. 中央银行可以拆借现金给会员银行,按中央银行确定的贴现率计算利息,并且这一利息固定不能调整(错)。

7. 大额定期存单是大工商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它是银行筹措资金的较好途径。但大额定期存单在货币市场上不具有流动性(错)。

8. 银行可以通过争取政府财政税收账户来解决银行现金需求。这一账户通过投标设立,提供高利息的银行获得此账户(对)。

9. 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银行盈利性与安全性的平衡杠杆(对)。

10. 就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而言,其存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存量过大,银行付出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从而影响银行盈利性目标的实现;存量过小,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则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直接威胁银行经营的安全(对)。

11. 银行必须根据业务过程中现金流量变化的情况,适时的调节现金资产流量,以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具体来讲,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大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上升,此时需及时调整资金头寸,将多余的资金头寸运用出去;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小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减少,银行应及时筹措资金补足头寸(对)。

12. 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滞后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对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另一种是同步准备金计算法,它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错)。

13.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变动,会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变化,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因此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保留的存款不宜过多(对)。

14. 一般来说,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转账形式进行的,个人储蓄存款和部分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现金收支来表现的(对)。

15. 贷款的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也因贷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他行开户的贷款企业归还贷款时,会使本行超额准备金增加,而本行开户的贷款企业归还贷款则不会影响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对)。

16. 当商业银行头寸不足时,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买入证券回购协议的方式补足头寸;而当头寸多余时,则可以通过售出证券回购协议的方式将资金调出(错)。

17. 上级行库存现金的周转也包含了下级行库存现金的周转时间,因而,管理层次多的银行与管理层次较少的银行相比,其库存现金周转也长一些(对)。

18. 银行有必要对运送现金的成本收益做一个比较,以决定最适度的送钞量。在这个最适度的送钞量上,银行为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现金钞票所花费的费用之和应当是最小的(对)。

19. 如果使用代理行的数量和项目较多,同业存款需要量也较多;反之,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较少(对)。

20. 代理行的收费标准越高,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越小(错)。

21. 库存现金越多,流动性越强,则盈利性越差(对)。

22. 银行库存现金是其为了完成每月现金收支活动而需要持有的即期周转金(错)。

23. 由于银行从提出现金调拨申请到实际收到现金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必须有一个时间的提前量。决不能等现金库用完才申请调拨。同时,以后为了应付一些临时性的大额现金支出也需要有一个保险库存量(对)。

24. 银行库存现金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公出纳业务现金收支的规范化程度(对)。

25. 如果同业存款中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较高,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少一些;否则,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较多(对)。

四、问答题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来源有哪些渠道?

答:(1)传统的现金来源。各种变现途径的现金来源(资产类):

①现金。②存放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当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超过了法定额度,就可以取出满足临时性现金需求。③短期证券。通常指各种短期政府债券及其他各种即将到期的证券。④各种商业票据。⑤其他有变现能力的资产,指地方政府债券和其他各种政府机构债券。⑥证券回购协议。当银行有充足资金时,银行临时性购入政府或其债券,获取利息收入;银行若需现金时,返售这部分金融证券以取得现金。

各种拆借途径的现金来源(负债类): ① 从中央银行拆入现金。中央银行可以拆借现金给会员银行,按中央银行确定的贴现率计算利息。②从其他银行拆入资金。③证券回购。为了取得现金,银行可以短期卖出持有的各种证券,并承诺在将来某一时间以商定的价格购回这部分证券。④大额定期存单。大额定期存单是大工商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它是银行筹措资金的较好途径,具有相当的流动性。⑤财政账户。银行可以通过争取政府财政税收账户来解决银行现金需求。⑥国外现金来源。在国外资金市场上借款是有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金来源,例如借入欧洲美元等。⑦其他形式的负债。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票据来筹措资金,例如银行债券。

(2)创新的现金来源。银行创新的现金来源渠道包括各种形式的期权、期货、证券化贷款和证券化资产,以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等等。银行的这些新金融业务属于资产负债表外活动或资产风险管理新方法。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哪些?

答: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滞后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另一种是同步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1)滞后准备金计算法。滞后准备金计算法是根据前期存款负债的余额确定本期准备金的需要量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银行以两周前的七天(若把这一周设为第一周,则可根据它计算第三周应持有的准备金的平均数)作为基期,以基期的实际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准备金持有周应持有的准备金的平均数。

(2)同步准备金计算法。同步准备金计算法是指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两周为一个计算期,如从4月23日(星期二)至5月5日(星期一)为一个计算期,计算在这14天中银行交易性账户存款的日平均余额。准备金的保持期从4月25日(星期四)开始,到5月7日(星期三)结束。在这14天中的准备金平均余额以4月25日到5月5日的存款平均余额为基础计算。

确定银行库存现金规模?

答:(1)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匡算。银行库存现金是为了完成每天现金收支活动而需要持有的即期周转金。匡算库存现金需要量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

①库存现金周转时间。银行库存现金周转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银行营业网点的分布状况和距离;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程度和经办人员的配置;出入库制度与营业时间的相互衔接情况等。一般来说,城市银行网点的分布距离较近,而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库存现金的时间就较短;农村银行网点一般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远,而且交通运输条件也较差,其库存现金周转时间也较长。同时,银行的库存现金是分系统按层次供给,因此,上级行库存现金的周转也包含了下级行库存现金的周转时间,因而,管理层次多的银行与管理层次较少的银行相比,其库存现金周转也长一些。

②库存现金支出水平的确定。在银行业务活动中,既有现金支出,又有现金收入,从理论上讲,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都会影响现金库存。但在测算库存现金需要量时,我们主要考虑做支付准备的现金需要量,不需要考虑所有的现金收支,因此,银行通常只需考察现金支出水平。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一些季节性和临时性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现金支出水平:

即期现金支出水平=前期平均支出水平×保险系数×历史同期平均发展速度

其中:

前期平均现金支出水平=前30天现金支出累计发生额/30

保险系数=标准差×置信概率度

(同月是指考察时点前半月和考察时点后半月相加)

求出即期现金支出水平后,与库存现金周转时间相乘,再加减一些其他因素,即为库存现金需要量。

(2)最适度送钞量的测算。为了保持适度的库存现金规模,商业银行的营业时间需要经常性的调度现金头寸、及时运送现金。但运送现金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如果这种费用过大,超过了占压较多现金而付出的成本,就得不偿失了。因此,银行有必要对运送现金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以决定最适度的送钞量。在这个最适度的送钞量上,银行为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现金所花费的费用之和应当是最小的。我们可以运用存货管理办法来进行测算,其公式是:

T=CQ/2 + AP/Q

其中,T是总成本,C是现金占用费率, Q是每次运送钞票数量,Q/2是平均库存现金量,CQ/2是库存现金全年平均占用费,A是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或支出), A/Q是运送钞票次数,P是每次运送钞票费用, PA/Q是全年运钞总成本。

根据以上方程式,用微分法来求总成本最小时运送钞票的数量。

对于上述函数,求T对Q的一阶导数,可得:

T’=dT/dQ=C/2-AP/ Q2

令            T’=0,则C/2-AP/Q2=0

Q2=2AP/C,即Q=

(3)现金调拨临界点的确定。由于银行从提出现金调拨申请到实际收到现金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离中心库较远的营业网点,必须有一个时间的提前量,而不能等现金库用完才申请调拨。同时,为了应付一些临时性的大额现金支出也需要有一个保险库存量。于是,就存在一个应当在什么时候、在多大的库存量调拨现金的问题。这就是一个现金调拨的临界点问题。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这个临界点:

现金调拨临界点=平均每天正常支出量 ×提前时间 + 保险库存量

保险库存量=(预计每天最大支出 – 平均每天正常支出)× 提前时间

第五章: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短期贷款的期限为1年以内(含1年)。

2. 长期贷款的期限为5年以上(不含5年)。

3. 以若干大银行统一的优惠利率为基础,并考虑到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的贷款定价法是价格领导模型定价法。

4. 银行对已承诺贷给顾客而顾客又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称为承诺费。

5. 质押贷款与抵押贷款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是否进行实物的交付。

6. 在我国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办法中,缺陷已经很明显的贷款,正常经营收入已不足以保证还款,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的一类贷款称为次级贷款。

7. 在我国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办法中,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但潜在的问题若发展下去将会影响偿还的一类贷款称为关注贷款。

8. 在我国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办法中,已肯定要发生一定损失,但由于贷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诉讼未决等待定因素,贷款损失数目还不能确定的一类贷款称为可疑贷款。

9. 在我国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办法中,全部或部分已经损失的一类贷款称为损失贷款。

10. 能够考察企业资产迅速变现能力的指标是酸性试验比率。

11. 测量一个企业的负债占其自有资本的程度的指标是杠杆比率。

12. 反映企业每单位资产的盈利能力的指标是资产收益率。

13. 测量一个企业仅靠变现其短期流动性资产来满足其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的指标是流动性比率。

14. 衡量企业盈利水平或经营成果的指标是盈利能力比率。

15. 票据贴现利率(贴现率)一般较同期限的其他贷款低。

16. 银行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是自营贷款。

17. 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银行(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是委托贷款。

18. 经国务院批准并对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是特定贷款。

19. 透支对于商业银行的不利之处在于难以有效控制。

20. 流动比率因企业经营规模和性质各有不同,其区间一般应在1.5-2.5之间。

21. 速动比率通常应维持在1以上。

22. 一般来讲,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三类贷款中风险最小的是担保贷款。

23. 应银行要求,借款人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定期存款称为补偿余额。

24. 贷款定价中的一些非货币性内容称为隐含价格。

25. 一定时期客户向贷款人支付的贷款利息与贷款本金之比率称为贷款利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贷款按期限分类可分为活期、定期、贴现。

2. 商业银行的贷款担保政策主要包括明确担保的方式;规定抵押品的鉴定、评估方法和程序;确定贷款与抵押品估值的比率、贷款与质押品价值的比率;确定担保人的资格和还款能力的评估方法与程序。

3. 商业银行贷款按保障条件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

4. 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担保贷款可以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

5. 银行贷款按照其偿还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一次性偿还、分期偿还。

6.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原则有利润最大化原则、扩大市场份额原则、保证贷款安全原则、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7. 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构成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金额、隐含价格。

8. 与其他贷款相比,信用贷款的特点是以借款人信用和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保证;风险大、利率高;手续简便。

9. 银行在确定抵押率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有贷款风险、借款人信誉、抵押物的品种、贷款期限。

10. 流动性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现金比率、速动比率。

11. 盈利能力比率通常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

12. 杠杆比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权益负债率、股本乘数、股本长期负债率。

13.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所谓的“5C”,其中的“4C”是指品德(Character)及能力(capacity)、担保(Collateral)及环境条件(Condition)。

14. 我国目前的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

15. 抵押物处分方式主要有拍卖、转让、兑现。

16. 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一种票据买卖行为;一种债权关系的转移。

17. 票据贴现与其他贷款方式相比其特点在于它是以持票人作为贷款的直接对象;它是以票据承兑人的信誉作为还款保证;它是以票据的剩余期限为贷款期限;实行预收利息的方法。

18. 票据贴现的期限一般控制在6个月之内、最长不超过9个月。

19. 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发放量增加的弊端在于资金被长期占有、流动性差、风险大。

三、判断题

1. 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对)。

2. 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对)。

3. 担保贷款是指只以信用作为还款保证的贷款(错)。

4. 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者保证而发放的贷款。银行一般只向银行熟悉的较大的公司借款人提供,对借款人的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只需收取较低的利息(错)。

5. 票据贴现实行预扣利息,票据到期后,银行可向票据载明的付款人收取票款(对)。

6. 透支是指活期存款户依照合同向银行透支的款项,它实质上是银行的一种贷款(对)。

7. 一次性偿还贷款单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清贷款本金与利息的贷款,其利息不可以分期支付(错)。

8. 贷款定价仅仅是一个确定贷款利率的过程(错)。

9. 借款人的信用越好,贷款风险越小,贷款价格也应越低(对)。

10.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银行以抵押方式作担保而发放的贷款,就是抵押贷款(对)。

11. 在质押方式下,受质押人在债务全部清偿以前拥有债务人用做抵押的财产,但受质押人没有出卖该财产的权力(错)。

12. 抵押率又称“垫头”,是抵押贷款本金利息之和与抵押物估价之比(对)。

13. 抵押率又称“垫头”,是抵押贷款本金与抵押物估价值之比(错)。

14. 票据贴现是一种特殊的贷款方式。它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以现金或活期存款买进客户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贷款(对)。

15. 担保贷款虽然手续复杂,但其贷款成本并不大(错)。

16. 信用评估必须由人民银行认可的有资格的专门信用评估机构对借款人进行统一评估,评估结果供各家银行使用(错)。

17. 贷款的风险越大,贷款成本就越高,贷款的价格也就越高(对)。

四、问答题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原则是什么?

答: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定价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利润最大化原则: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作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始终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银行在进行贷款定价时,首先要确保贷款收益足以弥补资金成本和各项费用,并尽可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扩大市场份额原则: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在信贷市场上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并且,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也建立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之上。

(3)保证贷款安全原则:银行贷款业务是一项风险性业务,保证贷款的安全是银行贷款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贷款审查发放等环节要严格把关。此外,合理的贷款定价是保证贷款安全的重要方面。贷款的风险越大,成本就越高,价格也越高。银行在贷款定价时,应遵循风险与收益对称原则,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4)维护银行形象原则:作为经营信用业务的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守法、诚信、稳健经营,通过自己的业务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不能唯利是图。贷款定价遵循国家法律规和政策要求,不能利用贷款价格进行恶性竞争,破坏金融秩序。

银行办理票据贴现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要点是什么?

答:银行办理票据贴现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要点如下:

(1)票据贴现的审批。持票人持未到期承兑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应提交贴现申请和贴现票据。银行经审查,做出是否收贴的决策,在经过银行内部的审查、审批程序后,可办理贴现手续。

(2)票据贴现的期限与额度。票据贴现的期限是指从票据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之间的时间。一般控制在6个月之内,最长不超过9个月。

票据贴现贷款的额度,即实付贴现额,按承兑票据的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计算。计算公式是:

实付贴现额 = 贴现票据面额 – 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 = 票据面额×贴现期限(天数)×(月贴现率÷30)

(3)票据贴现贷款的到期处理。票据贴现贷款到期后,付款人应事先将票款备足并交存开户银行,开户银行等到期日凭票据款项从付款人账户划转到贴现银行账户。这样,票据贴现贷款过程全部完成。如果票据到期,付款人账户不足支付票款,可按以下情况处理:①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承兑银行除凭票付款外,应对承兑申请人执行扣款。对尚未扣回的承兑金额,视同逾期贷款,应按统一利率收息并实行加息。②以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其开户银行应将汇票退还贴现银行,同时,对付款人,应比照签发空头支票的处罚规定处以罚款。贴现银行在收到退还的汇票后,应着手票款追偿,从贴现申请人账户上扣收贴现款项,同时,将汇票退还贴现申请人。对未扣回部分,银行应收取贷款利息并处以罚息。汇票退回后,由收付双方自行解决纠纷。

第九章: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银行证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是银行被迫出售在市场上需求疲软的未到期债券,由于缺乏需求,银行只能以较低价格出售债券的可能性 。

2. 假设有一面值为1 000元的中期国库券,期限为3年,息票率为10%,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利息,债券的当前市场价格为1 000元。该债券的持续期为2.74 。

3. 上题中,设预期利率变为12%,那么证券价格下降4.98。

4. 假设有一面值为1 000元的中期国库券,期限为2年,息票率为10%,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利息,无风险利率为15%,债券的当前市场价格为918.71元 。

5. 假设名义利率为21%,通货膨胀率为10%,准确计算的实际利率为10% 。

6. 某项投资收益率为20%的概率是0.8,收益率为10%的概率是0.1,本金完全不能收回的概率为0.1,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7%。

7. 如果A、B两种证券的相关系数等于1,A的标准差为18%,B的标准差为10%,在等比例投资的情况下,该证券组合的标准差等于14% 。

8. 假设A证券的预期报酬率为10%,B证券的预期报酬率为16%,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0.4和0.6,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4,证券组合的预期报酬率为13.60%。

9. 假设A证券的标准差为15%,B证券的标准差为20%,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0.4和0.6,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4,证券组合的预期报酬率为15.41% 。

10. 稳健型投资策略不包括证券转换策略 。

11. 阶梯期限投资策略与杠铃投资策略相比前者成本高于后者 。

12. 区分投资组合中的证券是指投资管理者要区分证券投资组合中不同证券的流动性状态 。

二、多项选择题

1. 证券投资与银行贷款的区别有银行贷款一般不能流通转让,而银行购买的长期证券可在证券市场上自由转让和买卖;银行贷款是由借款人主动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而证券投资是银行的一种主动行为;银行贷款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抵押,而证券投资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不存在抵押或担保问题。

2. 银行将资金投资于证券之前,要满足法定准备金需要、银行流动性需要、属于银行市场份额的贷款需求 。

3. 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流动性,获得收益;分散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合理避税; 为银行提供新的资金来源。

4. 联邦机构证券指由联邦代理机构发行的证券,具体机构包括联邦住房抵押公司、联邦住房管理局、退伍军人管理局、联邦土地银行 。

5. 中长期市政债券可以分为住房授权债券、一般义务债券、收益债券。

6. 银行债券投资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购买力风险。

7. 影响债券到期收益率的因素有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购买价格 。

8. 下列有关证券组合风险的表述正确的是证券组合的风险不仅与组合中每个证券的报酬率标准差有关,而且与各证券之间报酬率的方差有关;持有多种彼此不完全正相关的证券可以降低风险;两种证券的投资组合,证券间相关系数越小,就越能降低投资组合的标准差;多项风险资产经过适当组合后,其风险总比其中单一资产的风险低。

9. 计算债券回报率的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它没有考虑到税收的不同;隐含前提是,银行能够以贴现率将收回的现金流进行再投资,如果利率变动频繁,这一点就是不现实的;如果证券在到期之前被出售,那么证券持有期期末不同于证券的到期日 。

10. 下列关于即期收益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于债券每年利息收入除以当前市场价格;忽略了债券市场价格与债券到期支付的本金不一致这一点 。

11. 银行在选择投资策略时考虑自身投资目的、流动性需要、税收利益、法规限制 。

12. 阶梯期限投资策略的特点有要求资金均匀分布在一定期间内,就无需预测未来利率的波动; 收益也较高,当这种策略实施若干年后,每年银行到期的证券都是中长期证券,其收益率高于短期证券;缺乏灵活性,这使银行可能失去一些新出现的有利的投资机会;证券变现所能提供的流动性有限。

13. 杠铃投资策略的优点有能使银行证券投资达到流动性、灵活性和盈利性的高效组合;可以抵消利率波动对银行证券投资总收益的影响;其短期投资比重比较大,可以更好地满足银行资金流动性需要 。

14. 与前置期限策略相比,后置期限策略强调证券投资给银行创造高效益;短期利率上升对银行证券投资较为有利;短期利率下降对银行证券投资较为有利。

15. 关于利率预测法,正确的说法是要求银行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利率的变动;要求投资者根据预测的未来利率变动,频繁地进入证券市场进行交易,银行证券投资的交易成本增加。

16. 参照收益率曲线方法必须满足的条件有收益率曲线斜率必须为正;预期未来利率水平的上升幅度将小于收益率曲线的幅度 。

17. 银行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大小取决于银行可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多少;证券的盈利能力;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 。

18. 当处于经济高涨期,管理者预计利率水平已达到最高点并将回落时,银行通常将所有可用资金投资于更长期的证券;出售长期证券,将收入再投资于更长期的证券。

19. 我国的债券大体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

20. 1993年之前混业经营实践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危害,其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助长了投机行为和泡沫经济、增大了金融监管、宏观金融调控的难度、助长混乱、不当行为,影响银行信誉和形象 。

21. 我国银行从事证券投资业务的特殊意义有实现资产分散化,控制经营风险;增强银行竞争力,推进银行业务国际化;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 。

三、判断题

1. 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可以看做银行剩余资金的投资业务。 对

2. 联邦机构证券指由联邦代理机构发行的证券,这些债务不是由财政部直接负责的,因此属于有信用风险的资产。 错

3. 考虑到市场风险,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银行应将资金投资于收益性较高的长期证券。错

4. 公司债券是由企业发行的承诺在规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长期债务凭证,其风险较大,但是可以免税。 错

5. 当持续期等于银行计划持有期时,利率风险和再投资风险相互抵消,即通过降低或提高再投资收益率,银行资本盈利或损失相互抵消。 对

6. 在投资于存在违约风险的证券时,银行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债券本身违约风险的大小,还要考虑自身的风险偏好。 对

7. 企业总是倾向于增大风险以获得高收益。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债权人的利益损害,所以某些债券合约上标有一些限制条款,防止此类风险的发生。 对

8.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都较小时,实际利率近似等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 对

9. 银行的证券投资对银行现有其他资产的期望回报和风险都会产生作用。 对

10. 息票收益率,也称名义收益率,它等于债券每年支付的利息除以债券的市场价格。 错

11. 由于债券市场价格经常变动,往往与债券面值不一致,因而计算息票收益率通常意义不大。 对

12. 阶梯期限投资策略也称为期限间隔方法,基本思路是:将银行可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均匀地分布在一段特定投资期间内不同期限的证券上。 对

13. 虽然阶梯期限投资策略下每年都能有一部分证券变现,但数额较少,只占全部投资额的1/n,在利率上升时期而银行又要被迫出售未到期证券时,会有资本损失。 对

14. 在杠铃投资策略下,银行不购买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只购买中期证券。 错

15. 前置期限策略下银行只持有短期证券,不持有长期证券。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强调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使银行能及时获得所需资金。 对

16. 利率预测方法通过不断预测利率变动情况,通过随时改变银行所投资证券的到期日来获得最大盈利。 对

17. 对于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来讲,零息票收益率曲线在附息票收益率曲线的下方,而对于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来讲,则相反。 错

18. 收益率曲线隐含着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向右上方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反映市场的一种平均的预期,认为未来的短期利率将高于当前水平,投资者会将证券从长期转向短期。 对

19. 银行在投资组合中尽量利用税前收益率高的应税证券,使其利息收入抵补融资成本,并使剩余资金全部投资于税后收益率最高的免税证券上,从而提高证券投资盈利水平。 对

20. 银行必须首先制定证券投资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目标,在银行整个证券投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向预定的目标前进。 对

21. 假定银行预测未来利率将下降,那么银行将出于投资的目的持有部分短期债券;相反,假定银行预测未来利率将上升,则银行将出于流动性目的持有部分长期证券。 错

22. 银行进行证券投资时,只要考虑单个证券的风险以及全部证券的组合风险即可。 错

23. 期限越长,市政债券或公司债券的质量发生的变化越大,利率波动也越不确定,因此银行往往会限制其证券投资的最长期限。 对

24. 通常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点,银行会采取不同的交易行为。当处于经济增长期时,贷款需求大,利率水平高,这时证券贬值,银行可延长证券到期日,直到利率下降。 对

25. 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投资管理者要想迅速把握住投资机会进行证券交易,就应该能够独自做出交易决策,因此银行最高投资机构不应对其进行控制。错

26. 从我国的实践可以看出,混业经营对金融体系造成危害的,并不是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业务,而是商业银行利用其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进行的信贷资金、同业拆借资金转移投机。 对

27. 我们将名义利率的变动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看作是利率风险,而将通货膨胀的变动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看作购买力风险。 错

四、问答题

为什么在证券投资收益比贷款收益低的情况下,银行要选择证券投资?

答:虽然证券投资的收益在表面上看比贷款收益要低一些,但是进行证券投资是银行保持自身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为了保持流动性,银行即使牺牲一部分利益也必须投资于一定数量的各种证券资产。

首先,长期贷款一般不能流通转让,而银行购买的长期证券可在证券市场上自由转让和买卖。其次,贷款是由借款人主动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根据自身资金来源情况和贷款计划进行投放,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相反,证券投资是银行的一种主动行为,在金融市场上,银行作为众多投资参与者的一员,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选择和买卖证券。最后,银行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抵押,而证券投资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有法律和规定程序的保障,银行处于投资者地位,不存在抵押或担保问题。

请总结,第四节中提出的避税方法。此种情况下存在着的最优避税策略是什么?

答:银行要利用免税证券,如国库券、市政债券、联邦机构债券等,与公司债券一起建立投资组合,降低企业的应税总额,实现合理避税,使减少的应纳税额大于因投资于免税证券而在收益上的损失,达到银行资产税后收益增加的目的。

所谓最佳避税策略是指将资金在收益率高、税率高的公司债券和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可以获得免税的免税债券之间合理分配,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第十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为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性”统一的目标而采取的经营管理方法是资产负债管理。

2. 下列不属于形成资金总库或资金池的资金来源是长期证券。

3. 银行将各种渠道的资金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资金总库或资金池,然后再将其分配到各种不同的资产上去的方法是资金总库法。

4. 为了使资金分配战略更为准确,许多商业银行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线性规划法。

5. 用借入资金满足短期流动性需要,也就是说,用借入资金补充一级准备,以满足存款的提取和增加的贷款需求的管理方法是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

6. 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管理更为科学的理论是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7. 根据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测,相机调整利率敏感性资金的配置结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或扩大净利息差额率的管理方法是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8. 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是利率敏感性资金。

9. 由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来表示的是利率敏感性缺口。

10. 一种把到期日按时间和价值进行加权的衡量方式是久期。

11. 下列不属于二级储备的是库存现金。

12. 银行主要的盈利性来源是贷款。

13. 可用于长期贷款、购买长期证券和固定资产的是资本性债券。

14. 交易账户的风险管理以往仅包括以历史交易资料为基础,确定风险暴露的限额,但现在则通过综合计算交易账户的风险,改善风险管理。具体变化不包括衍生交易增加。

15. 利率敏感性资金的定价基础是可供选择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不包括固定利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三种不同的主要理论思想分别是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贷款理论的局限性逐渐显露,表现在商业贷款理论忽视了贷款要求的多样性;该理论忽视了活期存款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商业贷款理论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3. 在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主要采用了三种资产管理方法,即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法、线性规划法。

4. 二级储备由短期公开市场债券组成,如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5. 一级储备之所以在银行的资产分配中具有最高的优先地位,是因为满足强制性的准备金的需要;满足银行日常支付和清算的需要;应付意外的提存和意外信贷需求。

6. 资金总库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管理成本较低。其主要缺陷是忽略了从资金来源的角度考虑流动性的取得;忽视贷款结构对流动性的影响;忽视了足够的盈利能力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一基本前提。

7. 资金分配法使资产和负债在规模和结构上保持一致,压缩了银行流动准备金的平均数额,从而扩大了盈利资产的运用规模,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其缺陷在于以存款周转率作为标准分配资金;把贷款作为完全不流动的资产处理;认为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相互独立;没有考虑存款和贷款的季节性变化。

8. 银行越来越认识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与当时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是利率和经营活动自由化;衍生交易增加;国际盛行有关风险管理的讨论;电脑技术迅速发展。

9. 银行业务账户包括存款、贷款、证券投资。

10. 银行交易账户包括短期外汇交易、债券交易、衍生产品交易。

11.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利率和业务活动自由化,银行改善资产负债管理的措施包括灵活控制资产负债头寸错配产生的业务账户利率风险;通过综合计算交易账户的风险改善风险管理;综合计算银行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市场风险;管理层主动参与以改善两类账户的风险管理。

12. 以往交易账户的风险管理仅包括以历史交易资料为基础,确定风险暴露的限额,现在则通过综合计算交易账户的风险,改善风险管理。具体变化是用风险计值方法综合计算风险;运用现实暴露法改善与衍生交易相联系的信用风险控制方法;改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内部控制和稽核机制。

13. 制定风险调节盈利性的指标,需要下列程序确定数量化信用风险的方法;计算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总量;按资本和预期收益比例确定信用风险限额;计算各个账户的风险调节盈利性。

14. 要完成制定风险调节盈利性指标这一程序,需解决下列与银行综合管理有关的问题是信用风险的数量化仍在研究阶段;在计算各个账户和产品的盈利性过程中,存在诸如支出分配的技术困难;建立风险调节评估系统的难度很大且成本较高;即使可以以共同的指标为基础比较各个账户的盈利性,在银行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之间灵活转移资本和人力资源仍较为困难。

15. 利率敏感性资金包括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其定价基础是可供选择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主要有优惠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国库券利率。

16. 商业贷款理论产生的背景是西方商业银行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因为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信用关系不够广泛,社会化大生产尚未普遍形成,企业规模较小,所以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内部,需向银行借入的资金主要是商业周转性流动资金;金融机构的管理也处于较低水平上,中央银行还没有产生,银行经营管理者不得不谨慎的维护自身的流动性,且不惜以牺牲部分盈利为代价;在早期金本位制下,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也受到限制;当时企业经营多数靠自有资本,对银行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的需求很小,因此派生存款的来源较少。

17. 资产转移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有过分强调银行通过运用可转换资产来保持流动性,限制了银行高盈利资产的运用;可转换资产的变现能力会受市场环境的限制;银行的资产流动性得不到保证。

18. 一级储备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同业存款;托收中现金。

19. 西方商业银行资金配置的策略从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其环境变化的背景是战后西方各国经济复苏并稳定增长,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数量上展开激烈竞争;各国都吸取了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加强了金融管制,制定了银行法,对利率实施了管制;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西方各国都建立和发展了存款保险制度。

20. 交易账户的风险管理以往仅包括以历史交易资料为基础,确定风险暴露的限额,现在则通过综合计算交易账户的风险,改善风险管理。但是尚存在的问题包括目前的风险计算结构并未包括产品价格波动的相关性;风险限额的客观标准未考虑预期收益或资本;与衍生产品有关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还很不成熟。

三、判断题

1. 由于商业贷款理论强调商业银行放款是以商业行为为基础的,期限较短,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为贷款的抵押,因而又被称为真实票据理论。(对)

2. 银行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政府发行的长期证券就是典型的可转换资产(错)。

3. 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是贷款期限与贷款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贷款偿还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关系(错)。

4. 一级储备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对)。

5. 资金总库法不把贷款结构看做是影响资金流动性的因素,因此贷款结构不在其管理范围之内(对)。

6. 商业银行在把现有的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那些具有较低周转率的不稳定性存款主要分配到短期的、流动性高的资产项目上,而具有较高周转率的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则主要分配到相对长期、收益较高的资产上(错)。

7. 资本性债券不需要法定准备金,偿还期较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可用于长期贷款、购买长期证券和固定资产(对)。

8.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的资产管理方法要求银行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该方法只在一些大银行中获得成功,而在一些小银行运用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对)。

9. 负债管理使商业银行降低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扩大了收益性资产,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力(对)。

10. 商业银行运用的主要负债管理方法是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部分负债管理方法和全面负债管理方法(错)。

11. 与资产管理的各种方法相比较,储备头寸的负债管理方法使银行可以持有较低比例的收入资产(错)。

12. 全面负债管理方法实施的前提是借入资金有较大供给弹性,其条件是市场有足够的资金和参与者,单个银行的活动并不会对整个市场利率水平造成影响(对)。

13. 银行业务账户的管理重点在于对冲与业务账户资产负债有关的利率风险。银行交易账户管理的重点在于控制了风险暴露的同时,达到各交易产品的利润指标(对)。

14. 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不相等,就会产生缺口。在计划期内,若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那么银行存在负缺口和资产敏感;反之,若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那么银行存在正缺口和负债敏感(错)。

15. 敏感性比率与缺口的基本关系为:当银行存在正缺口,SR大于1;当银行存在负缺口,SR小于1;当银行缺口为零,SR等于1(对)。

16. 在银行存在负缺口和资产敏感的情况下,如果利率下降,由于银行资产收入的下降多于负债利息支出的下降,则净利息差减少,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错)。

17. 在银行存在负缺口和负债敏感的情况下,如果利率上升,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成本上升会超过利率敏感性资产的收入增加,净利息差缩减,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对)。

18. 即使缺口为零,即在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降低所有的利率风险(对)。

19. 某一金融工具的久期等于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发生的相应时间乘以各期现值与金融工具现值的商(对)。

20. 市场利率波动的环境下,利率风险不仅来自浮动利率资产与浮动利率负债的配置状况,也来自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下降,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越长,其市场价值下降越多(对)。

21.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即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完全取决于客户存款的意愿和能力,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无法主动扩大资金来源,而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身能够控制的变量,所以,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错)。

22. 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是贷款偿还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贷款的期限与贷款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对)。

23. 由于活期存款有较高的周转率和准备金比例,其偿还期被视为零,从对称原则出发,应主要分配于一级储备和二级储备,少量用于短期贷款(对)。

24.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单靠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最优均衡。只有兼顾银行的资产方和负债方,强调资产和负债两者之间的整体规划和协调搭配,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以及协调统一管理,才能控制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错)。

25. 当久期缺口为正,银行净值价格随利率上升而下降,随利率下降而上升;当久期缺口为负,银行净值价值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同方向变化;当欠期缺口为零时,银行净值的市场价值不受利率风险影响(对)。

四、问答题

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这三种主要的资产管理理论各有何优点和不足?

答:商业贷款理论第一次确定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些重要原则。首先,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这一原则已成为商业银行进行资金运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其次,该理论强调银行应保持高度的流动性,以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这为银行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思想对商业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稳健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贷款理论的局限性逐渐显露。首先,该理论忽视了活期存款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从而使银行资金过多地集中在盈利性较差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上。其次,商业贷款理论忽视了贷款要求的多样性。最后,商业贷款理论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资产转移理论仍然强调商业银行应该考虑资金的性质而保持高度的流动性,但可以放宽资金运用的范围。资金运用范围的扩大,丰富了银行的资产结构,突破了商业贷款理论对银行资产运用的局限,使银行在注重流动性的同时,扩大了资产组合的范围。资产转移理论是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一大进步。在资产转移理论的鼓励之下,加之当时社会条件的变化,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票据贴现和短期国债的比重迅速增加。当然,资产转移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资产转移理论过分强调银行通过运用可转换资产来保持流动性,限制了银行高盈利资产的运用。同时,可转换资产的变现能力会受市场环境的限制。

预期收入理论为银行拓展盈利性的新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预期收入理论促使银行家对保持流动性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银行在贷款偿还有保证的前提下,可以主动进行银行资产的期限结构安排。而且,预期收入理论还促使银行增强其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意识。当然,预期收入理论并不否认商业贷款理论和资产可转换理论的科学部分,但极大丰富了如何判断银行资金组合中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关系的思维方式,强调了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商业银行选择资产投向的主要标准之一。预期收入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是银行主观判断的经济参数,事实上,随着客观经济条件及经营状况的变化,借款人实际未来收入与银行的主观预测量之间会存在偏差,从而可能使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

简述银行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

答:负债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理论主张商业银行资产应该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支持资产规模扩张,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负债管理理论开辟了满足银行流动性要求的新途径,改革了长期以来资产管理仅从资产运用角度来维持流动性的传统做法。

西方商业银行资金配置的策略从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有其环境变化的背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经济复苏并稳定增长,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数量上展开激烈竞争。第二,各国都吸取了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加强了金融管制,制定了银行法,对利率实施了管制。尤其是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使银行不能以利率手段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第三,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第四,西方各国都建立和发展了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与负债管理理论各自强调的管理重心有什么差异?

答:资产管理理论是一种保守消极的理论,它强调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其管理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里,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地位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资产管理理论相对于银行的经营发展而言,就显得相对落后了。

此时,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也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负债管理理论取代资产管理理论,成为指导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种主要理论。负债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方法上的一大进步,摆脱了被动负债的制约。以前银行总是恪守“负债决定资产”,现在银行可以对负债进行主动管理,可根据资产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或组织负债,变成“资产决定负债”了,让负债去适应或支持资产。负债管理使商业银行降低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扩大了收益性资产,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力。

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 现状: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利率和业务活动自由化,银行可以主动控制业务账户的资产和负债,并体会到对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的风险分别进行管理并不充分。在此背景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集中于对冲业务账户风险,扩展为包括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广义风险管理,在对利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组合。

发展趋势:最近,一些商业银行进一步研究发展其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从控制与资产负债有关的市场风险转变为综合管理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其理论基础是,如果综合计算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并按客观标准计算各个账户的风险调节盈利性,即获得足够的收益抵消风险产生的损失,那么资本和人力资源就可以根据风险调节的盈利水平进行分配。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发展趋势是,客观和全面衡量各种风险,力求收益和风险的规模相一致,并以风险调节盈利性为基础,战略性分配资本和人力资源。这反映银行在金融自由化时代,不断重新审查和改进其经营管理的基本政策。

如果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是否意味着不存在利率风险?

答:如果银行难以准确地预测利率走势,采取零缺口资金配置策略更为安全,因为在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配平状态下,无论利率上升或下降,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的定价按同一方向和按等量的金额进行,对银行净息差无影响,银行净利息收入基本保持不变。但事实上,即使缺口为零,即在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排除所有的利率风险。因为现实生活中,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利率并不完全相关。例如,贷款利率的变化一般滞后于借款利率的变化,因此在经济扩张期,利率上升时,银行利息收入增长慢于利息支出增长,而在经济走向衰退、利率下降时,银行利息支出的减少会快于利息收入的减少。

12.如何计算商业银行久期缺口?

答:久期缺口管理就是相机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使银行控制或实现一个正的权益净值。久期缺口(Duration Gap)定为:

 

式中,DGap为久期缺口;DA为总资产久期;DL为总负债久期;u为资产负债率,即L/A。

银行总资产久期由银行各项资产久期加权和构成,即:

 

式中,WiA表示第i项资产占总资产权重:

 

同理,银行总负债的久期由各项负债久期加权和构成,即:

 

式中,WjL表示第j 项负债占总负债权重。

又因为总资产等于总负债与净值之和,以DN表示净值久期,则有:

 

即:

该公式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引起固定收入金融工具价值的相反变化。因此,当久期缺口为正,银行净值价格随利率上升而下降,随利率下降而上升;当久期缺口为负,银行净值价值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同方向变化。当缺口为零时,银行净值的市场价值不受利率风险影响。

第11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取得利差收入。

2. 下列关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汇票一经承兑,银行即负有不可撤销的第一性的到期付款责任 。

3. 下列关于备用信用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实质上是银行把自己的信誉“贷”给客户 。

4. 下列关于票据发行便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利用短期债券利率的成本获得了中长期的资金融通。

5. 货币互换发生的前提是必须有在期限和金额上存在相同利益而对货币币种需求相反的交易双方 。

6. 利率互换发生的前提是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有不同的信用等级,进而产生了融资时的比较优势 。

7. 下列关于远期利率协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是一种场外交易的金融产品 。

8. 下列是关于经营租赁的说法有是设备的短期使用或利用服务。

9. 银行为了防范由于利率变动而产生的市场风险,通常会采用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反方向的对冲交易,这种对冲交易只能减少市场风险而不能将其完全消除 。

10. 在《巴塞尔协议》中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为100%的有普通担保 。

11. 假设一张面值1000美元的美国10年期政府债券在现货市场上的卖出价为950美元,而同种债券的6个月远期合约的卖出价是870美元。那么该债券的基差是80美元

二、多项选择题

1. 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可划分为贸易融通业务、金融保证业务、派生产品业务。

2. 下列关于商业信用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跟单信用证是一个有条件的银行付款承诺、是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担保 。

3. 金融保证业务通常包括备用信用证、票据发行便利 。

4. 备用信用证涉及的当事人有银行、受益人、客户。

5. 下列关于贷款承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具有法律约束力;银行在有效承诺期限内,按照约定的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一定金额以内的贷款;可以分为定期贷款承诺、备用贷款承诺和循环贷款承诺三种类型 。

6. 利率互换的类型有息票利率互换;基础利率互换;交叉货币利率互换 。

7. 金融期货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

8. 根据期权标的物的不同,期权分为股权期权、利率期权、货币期权、黄金和其他商品期权 。

9. 当前国际商业银行主要从事的代理业务包括代理融通业务、保管箱业务、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业务、现金管理业务。

10. 按信托方式来划分,信托业务包括投资信托、融资信托、公益信托、职工福利信托。

11. 表外业务风险识别包括判断表外业务的运用会在银行经营中产生什么风险;找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

12. 表外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运用会产生的宏观风险有全系统风险、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承担风险过多。

13. 表外业务在银行的经营中的运用会产生的微观风险有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基差风险。

14. 会给银行带来市场风险的表外业务工具主要包括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互换。

15. 下列关于历史模拟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是一种全值估计、可以较好地处理非正态分布。

16. 为了防范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的风险,银行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在签发信用证或提供担保之前要加强对被担保客户的信用分析,详细调查客户的基本情况;银行应该按照被担保客户的信用等级与业务风险大小有差别地收取佣金;备用信用证业务涉及的信用风险比较大,可以要求开证申请人提供一定量的抵押品;借鉴保险业的“再保险”业务,备用信用证的开立银行可以出售“备用信用证参与证”给其他银行,把一部分风险转移出去。

17. 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承诺业务,具体来看主要包括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

18. 为了防范承诺业务的风险,银行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及财务状况进行适当调查;在承诺合同中加具“实质性不利变化”条款,以使银行可以在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时自主解除自己的贷款义务;寻找其他银行进行共同承诺来分散风险;应当在订立合约后安排一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以备向借款人融通票据或者提供贷款。

19. 商业银行进行贷款销售及资产证券化时,包括面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

20. 制定衍生品交易中的交易额度的依据应当包括资金规模、承受亏损的能力、在市场上交易所处的地位、下属交易人员的交易能力。

2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是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市场纪律。

2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以前相比,主要创新是把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提出了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性两方面要求;允许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使用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计算资本充足率;计算信用风险的标准法中,采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确定风险权重。

三、判断题

1.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对

2. 跟单信用证是一个无条件的银行付款承诺,具体说就是银行根据买方的要求和指示,向卖方开立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凭与规定相符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错

3. 银行承兑汇票是以银行为承兑人的不可流通转让的远期汇票,主要使用于国内和国际贸易中。 错

4. 汇票一经承兑,银行即负有不可撤销的第二性的到期付款责任。 错

5. 在备用信用证中,一般情况下银行与受益人之间不发生资金支付关系,这是它与商业信用证的一个最主要的区别。 对

6. 定期贷款承诺中借款人可以多次提用承诺。但是一旦借款人开始偿还贷款,即使偿还发生在贷款承诺到期之前,已偿还的部分也就不能被再次提用。 错

7. 可转换的循环承诺在转换日之前,是直接的循环承诺,在转换日之后,承诺额降至已提用而又未偿还的部分,成为定期贷款承诺。 对

8. 银行从事票据发行便利业务,是利用自身在票据发行中的优势帮助客户售出短期票据以实现筹集资金的目的。 对

9. 票据发行便利根据有无包销可以分为包销的票据发行便利和无包销的票据发行便利。对

10. 贷款销售是银行通过直接出售或证券化的方式,把贷款转让给第三方,从而收取转让费。错

11. 资产证券化是贷款销售的一种方式,它是指银行将具有共同特征的流动性较差的一组盈利资产 如贷款集中起来,以此为基础发行具有投资特征的证券的行为。 对

12. 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照预先约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相互交换一系列支付款项,以达到转移、分散和降低风险的一种互利金融交易。 对

13. 期货交易往往只进行盈亏计算而不真正进行实物交割,即通过在到期日前买进或卖出与原方向相反的合约来完成交易。 对

14. 在同城结算中,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的结算方式是托收结算。 错

15. 商业银行的咨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工商企业、政府或个人提供所需信息并获得咨询费收入的一种表外业务。对

16. 表外业务的全系统风险是指由于表外业务的大量运用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危害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可能性。 对

17. 表外业务往往只是完成了风险的转移而并没有消除风险。对

18. 表外业务的发展不会影响一国货币当局所采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错

19. 在金融期货交易中,只有基差不变时利率风险才可以被完全消除,当基差变动时,用期货规避风险的能力就会减弱。对

20. 风险价值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按照一定的概率进行计算,银行的资产组合头寸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量。对

21. 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进行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进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以有效防范并化解银行在经营表外业务时所面临的种种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对

22. 为防范承诺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采用浮动利率,以使合同利率与市场利率相一致,以此规避由于利率变化而给银行可能带来的损失。 对

23. 对于该业务中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银行应当挑选较低质量的资产进行证券化。错

24. 金融衍生品交易往往有较大的杠杆作用,如果发生亏损而不及时止损,可能产生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原始资产的亏损,给银行的正常经营带来巨大的危害。 对

25. 止损点是指衍生金融交易中为了防止利率或汇率等向自己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而设置的亏损限额。 对

26. 由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不纳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所以同表内业务相比,对表外业务进行有效监管和恰当的内部控制难度更小。 错

27.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就是商业银行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回避和转移表外业务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银行安全的行为。 错

四、计算题

1.

答:

2.

答:见下表。

95 98 100 103 105

持有买入期权的投资者的支付 0 0 0 (103-100)×500 =1 500 2 500

持有买入期权的投资者的利润 -500 -500 -500 1000=(1 500-500) 2 000

卖出买入期权的投资者的支付 0 0 0 -1 500 -2 500

卖出买入期权的投资者的利润 500 500 500 -1 000 -2 000

 

 

五、问答题

1.什么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广义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和狭义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商业银行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其实质是在保持资产负债表良好的外观的条件下,扩大银行的业务规模和业务范围的商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是通过提供非资金的服务完成的,特点是提供资金和提供服务相分离,银行凭以取得手续费收入而非利差收入。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银行表外业务是指银行所从事的虽然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却确实存在风险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如贷款担保、备用信用证、商业跟单信用证等),承诺(如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等)和与利率和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如互换、远期利率协议、期货等);广义的银行表外业务除狭义表外业务外,还包括只提供金融服务却不承担任何风险,可以稳妥地获得手续费收入的业务活动。

2.什么是商业信用证业务和备用信用证业务?二者有何区别?在信用证业务下,商业银行会承担哪些风险?

答:银行从事的商业信用证业务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商业信用证业务是一种重要的表外业务。在该业务中,银行以自身的信誉为进出口商之间的业务活动做担保。银行在开立信用证时,往往要求开证申请人(进口商)交足一定比例的押金。一般来说商业信用证业务不会大量占用银行自有资金,但可以收取手续费,是银行获取收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进口商所交纳的押金在减小信用证风险的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一定量的流动资金来源。商业信用证是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因为它的背后有商业行为,所以一般认为该项业务风险较小。

备用信用证是银行为其客户开立的保证书。这种业务通常涉及三方当事人:开证行、客户和受益人。客户对受益人负有偿付或其他义务时,银行通过备用信用证向受益人承诺,如果客户未按协议规定进行偿付或履行其他义务,开证行有责任按照信用证条款代替客户向受益人进行偿付,银行支付的款项变为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备用信用证实质上是银行把自己的信誉“贷”给客户,借以提高了客户的信誉,为此银行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一般来说备用信用证用于进行金融担保和履约担保或运用于并购活动中。在备用信用证中,一般情况下银行与受益人之间不发生资金支付关系,这是它与商业信用证的一个最主要的区别。

信用证业务给银行带来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营风险。

3.为什么说票据发行便利情况下,客户只需要付出短期融资成本就可以获得中长期的融资效果?

答: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在该承诺下,银行允诺在一定期间内为其客户的票据融资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具体来看,票据发行便利是银行与客户签订的一个中期的循环融资保证协议,协议期限一般是3-7年。在协议期限内,贷款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周转性发行短期票据,循环的短期票据共同构成中期的融资效果,从而利用短期债券利率的成本获得了中长期的资金融通。

4.什么是银行的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呢?

答:贷款销售是银行通过直接出售或证券化的方式,把贷款转让给第三方。资产证券化是贷款销售的一种方式,它是指银行将具有共同特征的流动性较差的一组盈利资产,比如贷款集中起来,以此为基础发行具有投资特征的证券的行为。

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获得了可支配资金的新来源,有助于银行分散信用风险,降低银行对贷款偿还跟踪监督的成本。此外还可以提高流动性较差、变现成本较高的资产的流动性。

在商业银行进行贷款销售及资产证券化时,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在资产证券化时,如果附有追索权,即在债务人违约时,银行需要补偿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显然面临信用风险。在不附有追索权的资产证券化情况下,银行对债务人的违约虽然从法律角度看不承担责任,但一旦投资者因为证券质量较差而遭受损失,就必然会影响银行声誉,同时影响银行未来从事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损失也相当大。

5.什么是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二者产生的必要条件各是什么?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哪些风险?

答:互换主要有两种类型: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

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s)指互换双方按约定汇率在期初交换两种不同的货币本金并按预先规定的期限进行本金互换,同时在合约规定的时间内支付以即期汇率用互换后得到的货币币种计算的利息。货币互换发生的前提是必须有在期限和金额上存在相同利益而对货币币种需求相反的交易双方。通过货币互换,交易双方可以有效规避外汇风险。

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s)是指互换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内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在一笔名义本金数额的基础上互相交换具有不同性质的利息款项的支付。在利率互换中,名义本金只是用来计算利息支付额的参照金额而不发生实际的交换。利率互换发生的前提是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有不同的信用等级进而产生了融资时的比较优势。

银行在互换交易中会面临市场风险和客户违约的信用风险,这种信用风险在银行仅作为市场交易参与者时会使银行丧失互换交易收益。

6.什么是期货交易?金融期货依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从事期货交易会给银行带来哪些风险?

答: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集中的期货市场上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所进行的期货合约的买卖。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合同,它由买卖双方订立,约定在未来日期按照约定价格交割一定数量商品。金融期货交易(financial futures)是指以各种金融工具或金融商品为标的的期货交易方式。

金融期货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三类。货币期货(currency futures)又称外汇期货(foreign exchange futures),所交易的对象是外汇期货合约,主要用来规避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的风险。利率期货(interest rate futures)是以利率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它以各种利率的载体作为合约的标的物,实际上是附有利率的债券期货,主要用来规避金融市场上利率波动的风险。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的交易对象是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可用来规避股市波动的系统风险。期货交易往往只进行盈亏计算而不真正进行实物交割,即通过在到期日前买进或卖出与原方向相反的合约来完成交易。

从事期货交易会给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基差风险。

7.什么是远期利率协议?为什么说远期利率协议只涉及名义本金?

答:远期利率协议是指买卖双方名义上同意从未来某一商定的日期开始,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借贷一笔利率固定的款项,其数额确定,具体货币表示名义本金。买方是名义的借款人,卖方是名义上的贷款人。如果协议签订后市场利率下降,买方需按确定好的利率支付利息,卖方受到保护。反之,倘若市场利率上升,则卖方仅能按确定的利率收到利息,买方受到保护。所谓名义,是因为在远期利率协议下并没有本金的转移而仅支付利息差额,本金只是为了计算利息才设置。

对银行而言,远期利率协议表面看来是以固定利率对客户所授予的远期对远期贷款,但实际上并没有贷款义务,不存在本金的流动性问题,而且还可以收取佣金。

8.无风险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哪些类型?试简述之。

答:无风险的表外业务主要有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和咨询业务,在此类业务中,银行仅作为服务中介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风险。

结算是指通过银行进行的,结清由于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和资金调拨所引起的货币收付行为。

商业银行的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客户指定的委托范围内代客户办理某些特定业务的一种表外业务。通过该业务,客户可以进行一些自身没有能力完成或虽能完成但成本显著太高的财产管理业务,银行可以发挥自身在财务管理和信用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扩大经营,增加盈利。

信托,从委托人的角度看是把自己的财产委托别人管理或处理来使自己或第三者获得利益的行为,从受托人的角度看则是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为管理、营运和处理托管财产的一种过程。

租赁是指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一种借贷关系,是在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承租人通过向出租人交付租金来租用使用权的经济行为。

商业银行的咨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工商企业、政府或个人提供所需信息并获得咨询费收入的一种表外业务。

9.表外业务运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宏观风险主要包括哪些?

答:表外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运用,会产生如下几种宏观风险:

(1)全系统风险

(2)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3)银行承担风险过多

(4)其他风险:如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0.如何对表外业务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基差风险进行度量?

答:(1)度量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一般依据《巴塞尔协议》规定的信用转化法,即通过规定的信用转换系数,把表外业务折算为一定金额的表内业务,然后根据表外业务所涉及的交易对方或者资产的性质来确定转换后资产的风险权数,其汇总值就是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资产额,然后可以利用表内业务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来度量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

(2)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市场风险的度量也提供了一定的方案,允许银行采用自己的内部风险管理模型,来测定资本监管要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 VaR)作为风险量的度量标准。风险价值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按照一定的概率进行计算,银行的资产组合头寸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量。

(3)在商业银行运用金融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利率风险时会产生基差风险。基差就是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的利率或价格差。用公式表示为:基差=现货市场价格(利率)-期货市场价格(利率)。

11.简述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答:(1)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

① 在签发信用证或提供担保之前要加强对被担保客户的信用分析,详细调查客户的基本情况。

② 按照被担保客户的信用等级与业务风险大小有差别地收取佣金。

③ 在备用信用证业务中涉及到的信用风险比较大,可以要求开证申请人提供一定量的抵押品。

④ 出售“备用信用证参与证”给其他银行。

⑤ 对大额担保交由贷款审查委员会集体审批,同时设置限额以控制备用信用证的过度签发。

(2)承诺业务:

① 对客户的资信及财务状况进行适当调查。

② 在承诺合同中加具“实质性不利变化”条款,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拒绝进行融资承诺或要求其提供贷款担保,或者在贷款承诺中要求客户提供一定的补偿性余额。

③寻找其他银行进行共同承诺来分散风险。

④设置承诺业务的金额限额并注意使承诺客户所处行业和地区分散化。

⑤采用浮动利率,以使合同利率与市场利率相一致。

⑥安排一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以备向借款人融通票据或者提供贷款。

(3)贷款销售及资产证券化:

① 对市场条件进行仔细的调查,并征询专家的意见。

②与投资银行签订承销协议,把发行风险转移出去。

③挑选较高质量的资产进行证券化,同时注意控制证券化资产的规模并尽量在贷款销售时采取“无追索权”的方式。

(4)与汇率或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互换交易的当事人如果不能履约,则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合作客户来规避风险。

第12章:国际银行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职能中不属于代表处功能的是公开营业。

2. 国外子银行与其在国内的母行之间的关系是控股与被控股关系。

3. 最主要、最广泛的国际结算方式时信用证。

4. 信用证根据是否附有货运单据,分为跟单信用证和光票信用证。

5. 根据信用证有无开证行以外的其他银行保兑,分为保兑信用证和不保兑信用证。

6. 1983年,我国首次运用国际银团贷款,大中型项目获得美元贷款。

7. 银团贷款按贷款人与借款人的关系可分为直接银团贷款和间接银团贷款。

8. 多数国际银团贷款通常包括外国出口信贷和国际商业信贷。

9. 在业务操作中,外汇交易员一般都采用掉期率远期汇率报价方式。

10. 外汇期货交易的合约是标准化合约。

11. 外汇互换交易主要包括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

12. 货币互换业务属表外业务。

13. 国际信贷业务中的管理风险又称为操作风险。

14.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信用等级评估的基本方法是5C。

15. 衡量特定国家的贷款风险的预测变量不包括当年外汇储备数量与外债余额的比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组织机构包括国际业务部、国外分行、国外代理行、银行俱乐部。

2. 国际银行俱乐部比较有名的有欧洲银行国际公司、阿尔法集团、欧洲联营银行公司、欧洲联合合作金库。

3.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特点是开证行负第一性付款责任、信用证是一项独立文件、信用证业务的处理以单据为准。

4. 信用证根据开证行对信用证所承担的责任,分为可撤销信用证、不可撤销信用证。

5. 银团贷款按贷款期限可分为定期贷款、循环贷款。

6. 国际银团贷款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借款人、打包人、贷款银行。

7. 外国出口信贷项下,借款人所需支付的成本包括利率、代理费、管理费、杂费。

8. 外汇交易基本方法包括期权交易、期货交易。

9. 远期外汇交易的报价有直接远期报价、掉期报价。

10. 在行市有利于买方时,买方将买入看涨、买入期权,可以获得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某一具体履约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某种外汇的权利。

11. 银行在外汇交易中,必须贯彻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经营原则。

12. 按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来划分,该市场有混合型、分离型、避税港型。

13. 离岸业务的存款形式包括通知存款、定期存款、CD。

14. 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对决策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汇率和利率风险的管理。

15.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包括组织结构、会计原则、双人原则、对资产和投资的实际控制方面的内容。

三、判断题

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不仅包括跨国银行在国外的业务活动,也包括本国银行在国内所从事的有关的国际业务。

A.对

B.错

 

答案:对

 

2. 商业银行的国外分行从法律上讲是总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是独立法人,受东道国法规的约束,可以在当地法律允许的范围开展业务。

A.对

B.错

 

答案:错

 

3. 代理行关系往往是双向的,互相提供服务,并为身处不同国家或不同货币金融中心的银行之间提供财务上沟通的便利。

A.对

B.错

 

答案:对

 

4. 国际银团组成成员中需要有一家银行的股份占总体股份的一半以上。

A.对

B.错

 

答案:错

 

5. 根据受益人使用信用证的权利是否转让,分为可转让信用证和不可转让信用证。

A.对

B.错

 

答案:对

 

6. 国际银团贷款又称为国际辛迪加贷款。

A.对

B.错

 

答案:对

 

7. 直接银团贷款是指由牵头银行先向借款人贷款,然后由该行再将总贷款权分割售给其他参与银行。

A.对

B.错

 

答案:错

 

8. 国际商业贷款一般采用固定利率贷款。

A.对

B.错

 

答案:错

 

9. 远期交易交割日的起算日为成交后的第2个营业日。

A.对

B.错

 

答案:对

 

10. 直接远期报价下,外汇的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减升水或即期汇率加贴水。

A.对

B.错

 

答案:错

 

11. 外汇期货交易有具体的市场。

A.对

B.错

 

答案:对

 

12. 离岸金融业务产生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市场全球化理论。

A.对

B.错

 

答案:对

 

1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国家的银行,尤其是英国的银行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处于支配地位。

A.对

B.错

 

答案:对

 

14. 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将那些流动性较高或可靠性较高的贷款,按照一定的折扣率出售给专门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再把购来的贷款组合起来,以此为担保发行证券,然后再利用发行证券的收入购入新的贷款。

A.对

B.错

 

答案:错

 

15. 商业银行对非授信额度内的融资业务应该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担保。

A.对

B.错

 

答案:对

 

四、问答题

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组织机构有哪些?

答: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组织机构包括:

(1)国际业务部。国际业务部设在总行,它负责经营和管理银行所有国际业务,包括国际借贷、融资租赁和国际市场上的证券买卖等。行内其他国际业务机构的经营情况通过国际业务部上报总行。

(2)国外分行(Foreign Branch)。银行的国外分行是总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独立法人,但从属于总行的能独立经营业务的分行,其资产、负债等均为总行的一部分。国外分行可以在东道国法律允许的范围从事存款放款业务、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证券买卖业务以及各项咨询业务等。多设在国际金融中心。

(3)国外代表处(Representative Office)。 在不允许开设分行的国家,或认为有必要建立分行但尚没有条件建立的国家或地区,银行可先设立代表处。由于国外代表处不对外经营,各国对设置代表处的限制较少。

(4)国外代理行。为拓展自身在海外的国际业务,银行必须在海外寻找银行以建立代理关系,签订合约,相互委托业务。代理行按是否开有账户分成两类:一是互有账户关系的代理行,建立这种关系的代理行间可直接划拨头寸;二是无账户但有印押关系的代理行,这些代理行间的头寸须通过有账户关系的第三家银行来进行。

(5)国外子银行(Foreign Subsidiary)。国外子银行与其在国内的母行之间的关系是控股与被控股关系。国外子银行经营的国际业务以国际借贷为主,也包括融资租赁、提供信息咨询等等。

(6)国际联合银行。它是几个跨国银行一起投资组建的银行,其中任何一家银行都不能持有国际联合银行50%以上的股权。其主要目的是有利于经营辛迪加贷款。目前,该类银行主要以国际货币市场为依托从事欧洲货币贷款。

(7)银行俱乐部。 银行俱乐部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俱乐部成员仅仅是一种国际合作关系。俱乐部成员大多是来自欧洲。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和促进各成员行间的国际业务,分散各自的经营风险,适应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前景,与美、日等国跨国银行进行抗衡。

2.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包括哪些?

答:(1)进出口融资。 进出口融资(Trade Finances)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跨国银行及许多在国外没有设立机构的中、小银行也可以参与贸易融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 Acceptance)等短期贸易融资业务。

(2)国际银团贷款。国际银团贷款是指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多家跨国银行参与,共同向一国政府、工商企业或某一项目提供贷款的一种方式。国际银团贷款又称为国际辛迪加贷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借贷双方的安全性。具体包括:定期贷款、循环贷款、直接银团贷款、间接银团贷款、备用贷款和以备用信用证提供担保的贷款。

(3)外汇买卖。外汇买卖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国际业务。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进行货币兑换的需要,避免跨国银行持有的外汇头寸和外汇债权或债务因汇率变化而导致的银行外汇头寸风险,避免外汇债权债务风险和对外贸易结算风险。银行外汇业务在外汇市场上从两个层次展开,即应客户的需求办理外汇买卖和为平衡外汇头寸、防范外汇风险而在银行同业市场上进行轧差买卖。

(4)离岸金融业务。离岸金融业务(Off-shore Banking Activities)是银行国际业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它是指金融商品交易发生在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形成的市场,或以本国货币标值的金融商品在非居民之间进行交易的市场。它的产生使信贷交易实现了国际化,并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扩散创造了条件。

3.国际银团贷款主要包括哪些参与者?

答:国际银团贷款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借款人、打包人与贷款银行,其中贷款银行又可按分工不同分为牵头银行、管理行、代理行、参与行和安排行等。

(1)牵头银行。牵头行可以是一家,也可由多家组成。牵头行的主要职责是:充当辛迪加贷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借款人直接接触,商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其他条件;与其他参与贷款银行协商各自的贷款份额及各项收费标准;发挥牵头行的技术优势,为借款者和各银行提供金融信息,分析金融市场动向。通常是与借款人有良好关系的银行或资信好的国际大银行作为牵头行。

(2)管理行。若干管理行与牵头行组成管理小组,共同管理借贷中的一切事务。管理行在贷款中承担相对大的份额,管理行要协助牵头行做好全部贷款工作。在贷款中,如出现贷款总额低于借款要求时,管理行有责任补足缺额。它可以向借款人全部承贷,,也可以向借款人表示承担部分缺额。若确实不能补足缺额,借款人只好减少借款额。

(3)代理行。代理行是牵头行中的一家银行,受借贷双方的委托。其职责是按各参与行在贷款中所占份额分配给有关银行,并收取借款人应负担的各项费用等开支。无论是直接贷款还是间接贷款,代理行都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4)一般参与行。一般参与行是指由牵头行组织招标或邀请而以本行资金参与贷款的银行。一般参与行数量不确定,可以由借款人选择,采用招标制或密商制选择产生,各自承诺其贷款份额。参与行一般都是分散在不同国家的大银行。

(5)安排行。类似于管理行的职能,但它不仅仅承担组织和协调,有时候还以包销团的方式对借款人做出承诺。银团安排行在银团贷款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4.简述国际信贷风险的几种具体形态及如何进行管理。

答:所谓国际信贷风险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环境下,客观存在的导致国际信贷活动损益的可能性。一般而言,涉及以下几种具体形态:

(1)国家风险(Country Risk),是指由于借款国政府采取的某些政策和行动可能使该国借款个人或机构,甚至政府本身不能偿还其外币债务,从而给债权双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该类借款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相关联。

(2)市场风险(Market Risk),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如汇率波动而导致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面临损失的风险。

(3)管理风险(Operation Risk),又称为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失误、欺诈、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其利益在其他方面受到影响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与信贷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及业务风险程度有关。

(4)信贷风险(Credit Risk),指因借款方偿还债务能力出现问题如破产或其他原因等而可能给贷款方造成一定的损失的可能性。

(5)法律风险(Law Risk),指银行要承受不同形式的法律风险,如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或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银行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

(6)利率风险(Interest Risk),在国际信贷活动中因市场利率变动而给贷款人带来的可能性损失,主要形式有:重新定价风险、收入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风险等。

国际信贷是一种跨国界的经济行为,其风险难以预测,因此商业银行更应未雨绸缪,采取措施以避免发生大的损失。

管理国际信贷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信用评估和分析,以防范风险。信用评估和分析是信贷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分析的焦点一般集中在贷款对象的偿还能力和具体贷款项目经济可行性两方面上。若借款主体为个人,通常采用所谓的“五C”法和“LAPP”法。若借款主体为国家,在对其进行经济形势、产业结构、国际收支状况等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分析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对该国的偿债能力和具体的贷款项目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总体评估。

(2)慎重选择币种和计息方式,以防范汇率和利率风险。为防范汇率风险,贷款人可以要求以“硬币”作为借贷货币或采用外汇保值条款、物价指数保值条款或者是外汇交易保值等形式;为避免利率风险,贷款人在合理的利率水平下,可采取浮动利率或者利用期货利率协定(FRAs)和欧洲货币期货合同的方式来消除市场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3)选择适当的贷款方式,以规避风险。常用的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信贷形式,在风险防范上各有利弊,因此商业银行要根据贷款对象或者每一项目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

(4)加快贷款证券化的步伐,以转移风险。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将那些流动性较低或可靠性较差的贷款,按照一定的折扣率出售给专门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再把购来的贷款组合起来,以此为担保发行证券,然后再利用发行证券的收入购入新的贷款。这种做法有利于银行贷款风险的转移,提高了资产质量,同时能及时回笼资金,加速周转。

(5)建立贷款风险保险制度,分散风险。具体来说就是由保险公司开办贷款风险保险,一旦出现不良贷款,保险公司就要按保险合同中的有关条款规定负一定的赔偿责任,以分担一部分银行的损失。

(6)适当增强商业银行自留风险的能力。

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呆账准备或坏账冲销的提取比例的提高。在国内信贷和国际信贷风险都加大的现实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在呆账准备金提取、坏账冲销上赋予商业银行更多的自主权。另外,商业银行也应多渠道地筹措资本金,提高自有资本比率,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7)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包括组织结构(职责的界定、贷款审批的权限和决策程序等)、会计原则(对账、控制单、定期核算)、“双人原则”(不同职责的分离、交叉核对、资产双重控制和双人签字)以及对资产和投资的实际控制等四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确保把风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其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8)强化中央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首先,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监督管理者有权制定审慎法规并利用其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资产分类、流动性和内部控制;其次,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还要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5.如何进行国际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答:(1)调整和优化衍生产品业务的经营和管理队伍。从业务组织上保证衍生产品业务的操作质量,具体地讲,就是优化前方交易力量,强化后方复核、清算和分析力量。

(2)加大银行内部稽核、审计力度。衍生产品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业务,技术性强,稽核审计人员由于对其缺乏认识和理解,从而导致在开展稽核审计工作时往往不得要领,难以击中要害,因此更应加强稽核、审计工作。

(3)建立一整套严密、高效、动态的授信额度及交易权限的确定、调整机制。可先由交易部门提出业务需求,然后由信用分析、评估部门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由业务决策层讨论决定。在确定国家额度时,主要考虑:①国家资信等级。②市场规范程度;③法规成熟度;④综合经济国力;⑤政治稳定度。在确定交易授信额度时,主要考虑:①交易行资信等级;②国际知名度;③国别;④业绩表现;⑤银行经营特色。

(4)重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计算机联网监管能力建设,建立计算机风险管理网络系统,将各项有关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数量指标,预先设置在计算机系统中,在技术上加强了风险防范。高层管理者可在任何时刻掌握交易产品的进展情况,随机地了解银行的风险状态,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

(5)改进传统的清算交割规则。为解决传统清算交割规则中由于不同货币发行国处于不同时区、造成不同货币清算无法实现同步对收对付,或因某一银行无力支付或出现技术故障,导致另一银行资金风险,应采取同步配对的对收对付清算法或差额结算法。

(6)研究、尊重和遵守国际惯例。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一般都在国际银行间进行,因而交易的形成、清算交割的处理、争议纠纷的解决也必须遵照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

6.如何认识国际银行业面临的问题?

答:(1)客户日益依赖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当今国际银行的贷款业务面临着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由于国际银行为自己购买大量证券,银行的贷款业务被迫进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时期,同时向国际客户提供的贷款利润率也随之下降。

由于限制银行在世界范围承担风险的规定,公众对银行声誉的怀疑态度,证券交易商、保险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欲进一步开拓有利可图的公司融资市场的雄心,因此银行必须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和资本来源满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服务的需要。

(2)国际贷款风险较高。当前许多国际银行面对的最大风险来自外国客户借款。由于海外信息可信度较低,对其管理较难,且国际领域中往往缺少强制执行合同和执行破产程序的法律系统,外国贷款的风险往往大于国内贷款的风险。这种与国际贷款相关的风险称为国家风险。结果造成银行向外贷款时,不但要考察借款人信用,而且要评估借款人所在地的国家风险和主权风险。

从事国际借贷业务的银行在发放国际贷款前,要分析贷款的质量和安全,在贷款发放之后,还要严格监督借款人的经营活动。现在出现了不少风险评估系统。

衡量特定国家贷款风险的预测变量有: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作为未来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指标)、真实投资与国民经济总值的比率(衡量一国未来生产力水平)、总进口与一国外汇储备的比率(比较一国在国外的花费和一国能够用来进行支付的外汇储备)、拖欠借款本金和利息金额和总出口金额的比率(比较应当偿付的借款和还款外币来源)。

7.简述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国际业务的意义。

答:中国商业银行从事国际业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两种货币、两套结算服务

(2)利用多渠道、多种信用方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筹措外汇资金的需要

(3)商业银行全面发展国际业务,对发挥银行的整体功能作用,提高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从事国际业务,能使国际金融和国内金融结合起来,使人民币资金和外汇资金紧密配合,从而有利于发挥银行的整体功能作用;其次,商业银行集中经营外汇业务,能改变目前我国外汇资金使用的分散化和多元化、外汇收支缺乏统筹安排的弊病,有利于管好用好外汇资金,有效提高外汇资金的经济效益;再次,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既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客观上又要求开放本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本国的金融中心和离岸市场,这对规范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4)商业银行从事国际业务对增加银行收益,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理论和经验及培养金融人才意义重大。

8.简述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战略。

答: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区战略。首先根据国际业务全球布局的战略,区别主要阵地、战略侧翼和卫星据点,并选择和配置网点,然后就其所属国家和城市的政治、经济、市场、社会、人口、交通等情况和特点,确定业务开展的先后顺序。

(2)顾客战略。客户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决定因素,根据所属国家和城市人口的规模和性质,分析不同类型行业、不同类型的客户结构,建立客户档案,从而确定主辅层次以及开发重点和程序。

(3)业务战略。根据所在国家及城市的货币、金融及外汇和财政政策、产业机构和企业分布情况,资源种类和储量,技术水平,投资环境等情况,确定提供金融产品的服务的种类,以及决定开发、推广的重点和顺序。

(4)竞争战略。根据所在国家和城市有关外资银行、合资银行管理及金融法规和税收法律等各项规定,东道国银行和外国银行的基本情况、经营特点、业务关系、经营范围和重点,特别是银行间竞争情况、市场结构及其控制力量等,确定业务竞争的战略。

(5)发展战略。国际银行业务领域中日益增加的竞争使许多商业银行更加注重成本问题,对于无利可图的产品、服务甚至分行,则可以放弃。商业银行应付复杂的国际市场的战略之一是网络方法,如美国最大的国际银行——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都采用了全球网络战略。这一战略要求银行为跨国公司提供世界范围的服务网络。

第14章: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 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下面可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项目是现金。

3. 银行的证券投资组合中有一类债券基本不存在信用风险,安全性高,可在二级市场转让中占有较大份额,并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

4. 一般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项目是贷款。

5. 银行承兑行为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未结清的客户对银行承兑的负债账户中。

6. 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是负债。

7. 可在二级市场上转让,对存款人有较大的吸引力,银行常用这种工具向富有的个人筹资。这项负债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8. 编制损益表所依据的平衡公式是收入-支出 = 利润。

9. 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

10. 假设一家银行去年末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 500 000元,今年以往已冲销贷款收回额150 000元,今年确定的坏账额300 000元,今年贷款损失准备额400 000元,则今年末贷款损失准备余额是多少?2 750 000元。

11. 现金流量表按( 现金来源增加 = 现金运用增加 )等式进行编制。

12. 假设一家银行,今年的税后利润为10 000万元,资产总额为500 000万元,股东权益总额为300 000万元,则资产收益率为(0.02)。

13. 假设一家银行,今年的税后利润为10 000万元,资产总额为500 000万元,股东权益总额为300 000万元,则股本收益率为(0.03)。

14. 假设一家银行拥有下列一些数据,盈利性资产10 000万元,总资产50 000万元,盈利性负债15 000万元,利息收入1 000万元,利息支出1 200万元,则该银行的息差为(0.02)。

15. 假设一家银行拥有下列一些数据:盈利性资产10 000万元,总资产50 000万元,盈利性负债15 000万元,利息收入1 000万元,利息支出1 201万元,则该银行的资产收益基础率为(0.2)。

16. 假设一家银行拥有下列一些数据:盈利性资产10 000万元,总资产50 000万元,盈利性负债15 000万元,利息收入1 000万元,利息支出1 202万元,则该银行的营业收入比率为(-0.004)。

17. 在评价银行流动性风险时(预期现金流量比)指标的设计考虑了银行一些表外业务的影响。

18. 市场利率的复杂多变给银行固定收益的证券和固定利率贷款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如果利率上升,则固定收益证券和固定利率贷款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

19. 设信孚银行现需从两个投资机会中选择一个,其中一笔投资为1亿美元的5年期国库券,另一笔为1亿美元的金融时报股票指数,这两笔投资的资本成本相同,毛收益均为200万美元,已知5年期国库券的风险因子为6%,金融时报股票指数的风险因子为22%,5年期国库券风险的调节资本为(600万美元)。

20. 按各种业务和金融资产的风险量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变化,计算出其用以防止亏损所需要的资本量,再按该资本量计算的收益率评价银行绩效的方法称为风险调节资本收益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组成。

2. 现金资产一般包括库存现金、在途托收现金、代理行存款、在央行的存款。

3. 下面属于银行存款的形式有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4. 商业银行短期借款来源主要有同业资金拆入、回购协议下的证券销售、向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或借款、欧洲美元借款。

5. 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包括下列哪些?从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借入的长期资金;发行的长期资本债券。

6. 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公积金包括发行溢价;接受捐赠的资产;利润分配中转增的部分;资产的重估增值。

7. 银行损益表包括收入、支出、利润。

8. 增加银行利润的渠道有提高持有的各项资产的平均收益率;重新安排收入资产比例,尽可能增加高收益资产比例;降低存款与非存款借款的利息支出、股东权益成本和非利息支出;控制员工成本、管理费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其他支出。

9. 银行利息收入可具体分为发放贷款利息收入;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其他利息收入。

10. 下面哪些属于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具体项目有存款账户的服务费用;代买卖证券服务费;信息咨询服务费;融资租赁收入。

11. 商业银行的现金来源主要包括银行经营活动中所得现金;资产减少所得现金;增加负债、增发股本所得现金。

12. 商业银行的现金运用主要有股东支付的股利;债务减少;支付现金,增加资产。

13. 下列属于盈利性指标的有股本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银行利润率;息差。

14. 在评价银行绩效当中,营业收入比率或称资产运用率,可分解为资产的平均利息收益率;资产的平均非利息收益率。

15. 银行主要承担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清偿力风险。

16. 属于广泛使用的银行信用风险指标有低质量贷款/贷款总额;贷款净冲销额/贷款余额;每年提留的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总额。

17. 下列哪些是衡量流动性风险的指标有(现金资产+国库券)/总资产;净贷款/总资产;证券资产/总资产;易变负债/负债总额。

18. 衡量利率风险的主要指标有利率敏感比例;利率敏感性缺口;未保险存款/总存款;银行账面资产/该资产估计的市场价值。

19. 评价银行清偿力的传统指标包括资本/银行总资产;资本/风险资产。

20. 对银行绩效评估的综合性方法主要包括比例分析法;杜邦分析法;风险调节资本收益率。

三、判断题

1. 在途托收现金,指已签发支票送交中央银行或其他银行但相关账户尚未贷记的部分。(对)2. 代理行存款即存放同业的款项,主要用于同业间、联行间业务往来的需要,并可作支票清算、财政部国库券交易和电汇等账户的余额。(错)

3. 商业银行持有二级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在必要时出售这部分资产而获取流动性,并非由此取得利润。(对)

4. 银行的承兑票据目前使用非常广泛,它广泛用于国际贸易融资、购买外汇甚至支付国内的货物和农产品的运输和储备等。(对)

5. 在全世界银行体系中,欧洲美元借款是银行短期借款的主要来源。(对)

6. 损益表,又称利润表,是反映商业银行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是静态的会计报表。(错)

7. 与资产负债表不同的是损益表是存量表,是银行在报告期间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反映出银行的金融存量,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银行的金融流量。(错)

8. 设立贷款损失准备账户的目的是将银行收入中的一部分从应税收入中抵减,用做坏账准备,以弥补贷款资产中可能会发生的损失。(对)

9. 贷款损失准备是在税后提取,银行往往通过增加贷款损失准备的提留以避税。(错)

10. 一般来说,负债业务是银行获得现金的主要方式。(对)

11. 资产收益率是管理效率指标,反映银行管理层将银行资产转化为纯收入的能力。(对)

12. 息差衡量银行在存款中介职能中的效益,但并不反映银行竞争的激烈程度。(错)

13. 假设一家银行的预期现金流量比大于1,则说明该银行未来流动性可能较强。(对)

14. 运用流动性指标分析银行流动性风险时,银行的规模一般没有影响。(错)

15. 市场利率对银行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差额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是利率风险。(对)

16. 银行的清偿力反映了债权人所受保障的程度,清偿力是否充足会极大地影响银行信誉。(对)

17. 《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目标比率为8%,其中核心资本成分至少为4%。(对)

18. 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商品劳务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出人意料地侵蚀掉银行收益与股东收益的购买力。(错)

19. 杜邦分析模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综合性很强的股本收益率指标,涉及银行经营的各方面,间接反映了银行经营各个方面的情况及其相互间的制约关系,从而可以对银行业绩做出全面的分析评估。(对)

20. 风险调节资本收益率(RORAC)是指按各种业务和金融资产的风险量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变化,计算出其用以防止亏损所需要的资本量,再按该资本量计算的收益率。(对)

四、计算题

当银行计算出本年的贷款损失准备提留之后,需要将该数字作为增加项在资产负债表附录中反映出来;以往冲销的坏账若收回,也需要作为增加项在资产负债表附录中反映;而本年度宣布冲销的坏账额则作为减少项反映。

银行年初持有的贷款损失准备250万元,本年提取的50万元贷款损失准备作为增加项,本年注销贷款坏账30万元作为减少项,收回25万元已确认为坏账而核销了的贷款也作为增加项,即:本年年末贷款损失准备项目的余额=250+50-30+25=295(万元)。

五、问答题

1. 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项目有哪些?其重要程度如何?

答: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按设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报告日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

银行资产项目:

现金资产一般包括银行库存现金、在途托收现金、代理行存款和在央行的存款四部分。现金资产是唯一可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项目,也是银行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和贷款请求,因而被称为一级准备。但现金资产基本上是无收益的,因而银行在经营中总是力图在缴足准备金,确保银行流动性的前提下减少现金资产的持有。

银行在第一准备金之外还会保有一部分较高流动性的资产,能随时变现,以应付临时性需要,如交易账户证券、同业拆出及回购协议下证券持有等,这些资产通常被称为二级准备。二级准备的收益性、流动性介于贷款资产和现金资产之间,商业银行持有二级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在必要时出售这部分资产而获取流动性,并非由此取得利润。

证券投资科目一般以银行购入时的原始成本作为记账基础,但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披露其市价。短期投资部分也可直接采用市价记账,对证券投资科目分析时必须考虑其市价波动情况。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项目,一般占银行总资产的一半或四分之三。

银行的承兑票据目前使用非常广泛,它广泛用于国际贸易融资、购买外汇甚至支付国内的货物和农产品的运输和储备等。

固定资产一般产生以折旧支出形式出现的固定营业成本,这就产生了经营杠杆,即通过利用固定资产带来的银行收入增加比固定资产成本高,那么银行即获得经营收益。

其他资产包括银行在子公司的投资、预付保险费等数量小、不足以单独立户的项目。这些项目达到一定数量也可单独立户反映。

银行负债项目:

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存款即企业、家庭、政府对银行的债权,这部分有时占到全部资金来源的70%-80% 。

非存款借贷是商业银行除存款以外的又一重要资金来源。

其他负债项目主要是银行的各项杂项债务,包括延递税款、应付未付项目以及未结清的银行承兑等。

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账户代表了银行所有者(股东)对银行的所有权部分,是银行资产和负债之差。

2. 什么叫一级准备和二级准备?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

答:一级准备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一级准备之所以在银行的资产分配中具有最高的优先地位是因为它满足强制性的准备金需要、银行日常支付和清算的需要和应付意外的提存和意外信贷需求。一级准备流动性很强,但盈利性很差或无盈利。

银行在第一准备金之外还会保有一部分较高流动性的资产,能随时变现,以应付临时性需要,如交易账户证券、同业拆出及回购协议下证券持有等,这些资产通常被称为二级准备。二级准备的收益性、流动性介于贷款资产和现金资产之间,商业银行持有二级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在必要时出售这部分资产而获取流动性,并非由此取得利润。

3.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活期存款,即支票存款账户,通常对该账户签发支票无任何限制。西方商业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禁止对该账户支付任何利息,只能通过一些”免费”服务来吸引客户,存款人享有对该账户签发支票、提款、转账的权利。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仍对活期存款账户支付利息的国家之一。

储蓄存款,银行对该账户支付较低利息,面额不限,允许客户随时提取。

定期存款(主要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即CDs),有固定的到期日和确定的利率,面额不限,银行通常对定期存款账户支付较高的利息。这是银行稳定的一项资金来源,采用存折、存单形式,其中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可在二级市场上转让,对存款人有较大的吸引力,银行常用这种工具向富有的个人筹资。

4. 银行利润表中有哪些项目?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收入和费用项目?

答:银行损益表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收入、支出和利润。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主要产生于银行的客户贷款、同业贷款或有息收入存款、证券及其他收益资产。银行的主要支出包括存款利息支出、非存款借款的利息支出、股东权益成本、雇员的薪酬和福利支出、有形设备的管理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贷款损失准备金、应付税金和其他支出。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即为净利润。

利息收入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利息收入可具体分为发放贷款利息收入、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和其他利息收入。

利息支出是银行最主要的费用支出部分,反映银行从社会获取资金的代价,主要分为存款利息支出和借款利息支出。

银行利息收入和支出的差为净利息收入。这一重要项目通常还被称为利息边际,即银行贷款和证券利息收入与银行借款利息费用之差。它是决定银行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是银行进行绩效评价时的考查重点。

贷款损失准备账户实际上是非现金费用。设立该账户的目的是将银行收入中的一部分从应税收入中抵减,用做坏账准备,以弥补贷款资产中可能会发生的损失。贷款损失准备是在税前提取,银行往往通过增加贷款损失准备的提留以避税,因此该科目受到了银行监管部门和税收部门的重视。

非利息收入主要为银行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而取得的费用和佣金收入。

银行雇员的薪金和福利支出对多数银行来说是最主要的非利息支出。

利息净收入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后与非利息净收入之和构成银行净利润(损失)。这一项目扣除所得税后的部分即为税后净利润(损失)。

5.银行现金流量表弥补了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哪些方面提供的信息的不足?

答:银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即资产、负债、权益的规模和内部结构会有一定变动,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期初期末余额,只能反映这种变动的结果,不能反映出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最终归结于银行现金流量的来源、运用及增减变动。现金流量表就是反映出其动态变化过程的报表,而资产负债表作为静态存量报表,无法说明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利润表是一种动态报表,但是其说明的是银行盈亏状况,而不能反映银行资金运动过程,也不能揭示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现金流量表的突出功能就在于沟通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弥补二者的不足,将银行的利润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结合起来,全面反映报告期间内银行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说明银行财务状况变动结果及原因,为银行管理者提供更有用的财务信息。

6. 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体系的指标是如何设置的?各自侧重反映银行经营的哪些方面?

答: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估就是采用一组财务指标和一定的评估方法,对银行经营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评价。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估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是认识银行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前三节介绍的银行的三个主要财务报表就是反映该信息的主要工具;其次是设计一套指标体系将报表信息结合起来,以便从多个角度全面考察银行经营业绩;最后是应用一定分析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对银行的绩效做出评估。其中设计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是进行评估的关键,该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以服从银行经营目标为原则。

商业银行绩效评估体系的作用是衡量银行的盈利性和风险性两方面,分别考察银行的盈利指标和风险指标的设计。盈利性指标衡量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赚取收益的能力。两个核心的盈利性指标是股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再辅以其他派生的财务比率指标可以较好地分析银行的获利能力。银行面临的风险是指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这种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会提高银行股票价值计算公式中的贴现因子,从而降低银行价值。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银行主要承担的风险可以主要分为以下五类: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清偿力风险、盈利性风险。对这几类风险,银行分别设计了衡量的指标。

7. 杜邦分析法各评价要素是如何分解的?

答:两因素的杜邦分析法。其模型为:

 

两因素模型显示股本收益率(ROE)受资产收益率(ROA)、权益乘数(EM)的共同影响。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集中体现,它的提高会带来股本收益率的提高,即股本收益率指标通过资产收益率间接反映了银行盈利能力。股本收益率指标还通过权益乘数体现了银行的风险状况,提高权益乘数也可以改善股本收益率水平,但会带来较大风险。

资产收益率取决于多种因素,还可将其进一步分解,将二因素模型扩展为三因素模型。

 

该模型显示,银行股本收益率指标取决于银行利润率、资产运用率、权益乘数这三个因素,而其中的银行利润率、资产运用率还代表着进一步的含义。

四因素的杜邦分析模型:

 

 

可以将股本收益率理解为:

 

 

由此可以看出,杜邦分析模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综合性很强的股本收益率指标,涉及银行经营的各方面,间接反映了银行经营各方面的情况及其相互间的制约关系,从而可以对银行业绩做出全面的分析评估。

8. 计算RORAC需要哪些步骤?

答:RORAC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将银行所有的业务活动细分为众多的基本风险 。

第二,用标准的市场风险近似值即代表风险的流动资产量化各类风险。

第三,对各类基本风险计算RORAC风险因子,同时考虑报告期、信心周期和税后收益等因素。

第四,计算各类风险所需要的资本额,即投资规模与风险因子的乘积。

第15章:商业银行的并购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银行并购行为的目的也是为实现其财务目标即股东财富最大化 。

2. 《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 。

3. 西方商业银行基本采用股份制公司形式,一般认为,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经营者都倾向于规模扩张 。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家破产的银行是海南发展银行 。

5.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打破了美国银行业实行了60多年的分业经营格局

6. 杠杆收购是指一家银行主要通过借债来获得另一家银行的产权,又从后者的现金流量中偿还负债。

7. 凡不涉及发行新股的收购,都可以视为现金购买式并购 。

8. 股权式并购不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因而不会影响收购银行的现金状况。

9. 美国花旗公司换取花旗银行的全部股权的方式属于收购全部股权的并购。

10. 账面价值法是指在确定兼并收购价值时,以银行的账面价值为依据。

11. 账面价值法在银行并购的一些常用定价方法中方法的理论基础最为坚实,并作为用作检验其型结果合理与否的基本标准。

12. 市盈率(P/E)为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率

13. 市盈率反映了银行收益的市场价值。

14. 美国银行并购法律依据中《1933年证券法》的13D条款是要求持有一个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东披露其持股5%以上情况的条款 。

15. 美国银行并构法律依据中《1933年证券法》的13D条款要求其在成为5%以上股东之后的1个日历日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证交易所(如在全美证券商自动报价系统上市,则为全美证券商协会)以及该公司备案。

16. 《1933年证券法》规定一个股东在做了13D备案后,其买入或卖出每1%以上的该种股票,或其购股意图有改变,都要及时补充备案 。

17. 如果目标银行每股账面价值为10元,而收购银行每股账面价值为20元,确定的目标银行股票溢价为60%,则股票交换率为0.8。

18. 按照账面价值法,如果目标银行每股账面价值为10元,收购银行每股账面价值为20元,双方协商的股票交换率为0.75,则被收购银行的股票溢价率为0.5。

19. A银行决定收购B银行,其中A银行每股账面价值20元,B银行由于不良贷款率较高,经双方协商同意将其每股账面价值由10元调低至9元,同类收购活动的市场平均溢价率为40%,则这次并购中的股票交换率为0.63 。

20. M银行计划收购N银行。两家银行的股票均已公开上市,M银行的股价为20元/股,N银行股价为8元/股。双方商定的股票交换率为0.5,则被收购银行股票的溢价率为25%。

21. 在银行并购中,如果目标银行的每股收益为3元,双方商定的股票交换率为0.6,且目标银行的股票以50%的溢价率被收购,按照每股收益法计算,收购银行的每股收益为7.5元 。

22. 目标银行的股票市盈率为15倍,收购银行的股票市盈率为20倍,按照市盈率法,如果股票交换率为0.75,则溢价率为0。

23. M银行计划收购N银行。两家银行的股票均已公开上市,其中N银行股价8元/股。双方商定的股票交换率为0.5,目标银行的股票以25%的溢价率被收购,则收购银行股票当时的市场价格为20元。

24. A银行决定收购B银行,其中A银行每股账面价值20元,B银行由于不良贷款率较高,经双方协商同意将其每股账面价值由10元调低至9元。并购中的股票交换率为0.5,则目标银行股票溢价率0.11。

25. 目标银行的股票市盈率为15倍,收购银行的股票市盈率为20倍,按照市盈率法,如果目标银行的股票以50%溢价率被收购,则股票交换率为0.125。

26. 在银行并购中,如果目标银行的每股收益为3元,收购银行的每股收益为6元,双方商定的股票交换率为0.6,则目标银行的股票溢价率为20%。

二、多项选择题

1. 银行并购之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益动机具体指实现产品交叉销售;地区性优势互补;业务优势互补。

2. 银行并购的税收利益主要表现在并购双方通过收入的互相抵补可以减少税基,平缓现金流的波动性; 并购导致目标银行股价上升,使得并购银行的一部分所得税能够以较低的资本利得税代替;通过并购过程中的举债融资(即杠杆收购)减少银行盈利的纳税额。

3. 我国少数几宗具有较好商业效果的并购活动有投资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光大银行的并购重组;城市信用社合并为城市合作银行 。

4. 银行追求增长的途径有寻求内部增长;追逐向外扩张 。

5. 银行并购的动机包括扩大规模,占领市场;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益; 追求多元化 。

6. 从主动进攻型商业银行收购其他商业银行股权的角度来看,银行并购方式有股权式并购;现金购买式并购;混合证券式并购;杠杆收购。

7. 现金购买式并购包括用现金购买资产;用现金购买股票 。

8. 股权式并购的具体实施有以下几种方法收购全部股权的并购;控制大部分股权的并购;控制少部分股权的并购。

9. 若采用混合证券式并购,收购银行对目标银行或被收购银行提出收购要约时,其出价形式有股票、认股权证、现金、可转换债券。

10. 股权式并购包括用股票购买资产、用股票交换股票。

11. 确定银行兼并与收购的价值最主要的问题是预测银行未来的现金流量、以什么样的贴现率来计算其价值。

12. 银行并购的常用定价方法是账面价值法、调整账面价值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市场价值法。

13. 调整账面价值法主要调整的因素是贷款质量、投资的市场价值、其他资产的评估、表外业务活动。

14. 市场价值法选定可供使用的估价指标,可以是税后利润、账面价值、主营收入、现金流量。

15. 银行并购的监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垄断、规范信息披露、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16. 政府对银行并购的三种主要的监管手段是监管、审批制度;通过权力、授权和一般责任的统一框架干预;总统报告和银行主管部门指令。

17. 美国银行并购的准则是并购准则;反垄断准则;“收益”准则。

18. 竞争效应主要着眼于考察银行提供的服务和被收购银行的相关产品;相关市场是否为地区性市场;当地市场的结构。

19. 各国现行的金融法律体系都具有反垄断的特点,具体有在金融业中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和管理;以法律的形式限制超级金融集团的产生。

20. 美国银行并购的法律规定在银行兼并时要求对可能产生的反竞争影响、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对公众的便利和需要的满足进行综合评估

21. 美国银行并构法律依据中《1933年证券法》14D-1备案的内容除了13D的内容之外,还须披露收购要约的内容,具体包括收购股票的数量、收购价格以及付款方式、要约有效期、收购人的财务状况等

22. 金融业反垄断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各类金融机构在公平、有序的条件下开展竞争、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判断题

1. 银行兼并指是一家银行购买另一家银行的股份或资产,兼并的具体条件由参加合并的银行协商解决 错

2. 作为依赖公众信心而生存的银行业,规模大小对其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银行规模越大往往越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提高市场占有率。 对

3. 内部增长速度慢、耗用时间长,无法满足银行高速成长的要求。 对

4. 银行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向保险业、证券业扩张,实行多元化经营,这将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错

5. 银行并购的税收利益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是通过并购过程中的举债融资(即杠杆收购)减少银行盈利的纳税额。 对

6. 合并是指两家独立的商业银行同时放弃各自的法人地位而实行股权的联合,从而组建成一个新的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对

7. 购入认股权证后,持有者获得的是一种换股责任,到期必须行使换股。 错

8. 商业银行在并购目标银行时采取混合证券的方式,既可以避免支付更多的现金,又可以防止控股权的转移。 对

9. 在LBO收购交易中,筹资结构发生变化,公司在杠杆收购中产生的负要由投资者的投资偿还。 错

10. 杠杆收购中,举债与收购银行本身的资产有关系,也与目标银行的资产及未来收益有关,这样小银行通过LBO就可以收购大银行。 错

11. 现金购买是一种单纯的收购行为,它是由收购者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从而取得被收购银行的所有权,一旦被收购银行的股东得到了对所拥有股份的现金支付,就失去了任何选举权和所有权。 对

12. 账面价值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计算,其值比较稳定 对

13. 若一家银行对问题贷款估计过低和其表外业务未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那么会造成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差距太大。所以账面价值有可能误导交易双方对银行实际价值的估量 对

14. 如果实际资产质量低于账面报告的质量,贷款的呆账准备金就应该增加,那么,净贷款额就要做相对调整,从而使调整后的价值比报告中的账面价值高 错

15. 如果一家被收购银行的表外业务活动能够获利,就应该评估这些活动的市场价值,并加到该银行的资本的账面价值中去 对

16. 现金流量折现法制定收购价格的原理是:估计收购后可增加的现金流量和用于计算这些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对未来各年增加的现金流量用该折现率进行贴现后相加得出收购银行所能支付的最低价格 错

17. 调整账面价值法的理论基础最为坚实,当与其他估价模型一同使用时,所得出的结果常被用做检验其他模型结果合理与否的基本标准 错

18. 市场价值法假设同一行业内的公司或金融机构是差异很大的 错

19. 市场价值法在用于股票交易活跃的大银行的效果要比小银行差 错

20. 市场的结构以集中度计,市场集中程度高,即大银行在当地的存款市场占绝对控制地位,损害竞争的风险就越小,兼并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可能性就越小 错

21. 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被定义为在市场中经营的所有银行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乘上100的平方和 对

22. 美国银行并购的法律禁止大规模市场占有额的兼并原则,但是不适用于相对较小的城市 错

四、问答题

1.商业银行追求增长有哪几条途径?商业银行内部增长有哪些限制?

答:银行追求增长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寻求内部增长,即在银行内部追加资本投资,扩充资产总额和金融产品规模;二是追逐向外扩张,即通过兼并与收购迅速提高资本和资产规模,并借助于协力优势提高竞争力。

内部增长速度慢、耗用时间长,无法满足银行高速成长的要求,而且最近一系列金融市场的变动也妨碍着商业银行内部增长的充分展开。这些变动对银行寻求内部增长的威胁有两方面:

首先是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非银行金融机构侵入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市场,同时脱媒化影响了银行储蓄的市场规模,因而银行受到激烈竞争的压迫,经营成本逐步上升,而效率却逐步下降,导致银行盈利能力萎缩,资本的源泉枯竭,内部融资增长更加困难。

其次,《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该限制使得银行难以靠同步扩大资产负债的规模来实现总资产规模的扩大,银行传统的金融产品生产规模受到限制。

2.商业银行并购的动机有哪些?我国银行并购有哪些特点?

答:(1)商业银行并购的动机主要有:

①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动机。作为依赖公众信心而生存的银行业,规模大小对其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银行规模越大往往越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并购方式是扩大规模的最好途径。

②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动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银行经营方式发生结构性转型,即由传统的劳动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转向可减少长期成本的高效技术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银行界普遍预测21世纪银行竞争将从有形的地区性网络走向无形的电子网络,网上银行令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项金融服务。这一前景导致各大银行纷纷加大科技投入,然而科技投入的成本是高昂的。由于电脑系统及其他电子设备软件接近固定成本,因而两家银行合并后只需使用一套电脑系统,可减少重叠的技术人员,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研发费用。

③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益动机。首先是地区性优势互补。其次是业务优势互补。由于金融创新的激励,各家银行都在竭力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但是新产品不仅开发成本高昂,而且在不明底细的情况下,其他银行也不敢贸然运用新产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业务运作上相互协调,迅速发挥整体优势。再次是实现产品交叉销售。合并各方可以互相利用对方的客户基础、经销渠道,通过交叉销售来扩大经销网络,增加销售额。

④谋求管理协同效应动机。如果某家银行有一支优秀的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其管理能力超出管理该银行的需要,但这批人才只能集体实现其效率,银行不能通过解聘释放能量,那么该银行就可以并购那些由于缺乏管理人才而效率低下、经营出现困难的银行,利用这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整体效率水平而获利。

⑤追求多元化动机。银行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快速向保险业、证券业扩张,实行多元化经营,这不仅能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可以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领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战略选择的主动权。

⑥追求税收利益的动机。银行并购的税收利益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并购双方通过收入的互相抵补可以减少税基,平缓现金流的波动性;二是通过并购过程中的举债融资(即杠杆收购)减少银行盈利的纳税额;三是并购导致目标银行股价上升,使得并购银行的一部分所得税能够为较低的资本利得税代替。另外向新兴市场发展的国际并购,也可以因新兴市场的低税率而给购买方银行带来一定的税收减免。

⑦追求安全网保护动机。 银行通过并购增加规模,可以达到太大而不能倒闭”的状态,从而提高受政府安全网(存款保险、贴现窗口等)保护的程度。大银行一旦发生倒闭,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巨大,甚至诱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因而当大银行出现问题时,政府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不会坐视旁观,一定会向其伸出援助之手,挽救危机中的银行。而且规模越大的银行越能受到政府的关注,得到政府的安全网保护的可能性越大。

⑧经理层自身的动机。现代公司代理问题也使得银行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动机而促使银行进行扩张活动。西方商业银行基本采用股份制公司形式,其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所难免。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面临股东利益和私人利益的道德选择。一般认为,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经营者都倾向于规模扩张,因为他可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大的满足。很难测定在银行并购活动中到底渗入了多少代理人的动机,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动机确实存在,甚至在某些时候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⑨政府化解危机的动机。伴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而且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某家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可能诱发挤兑风潮,产生骨牌效应,从而冲击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而政府出面通过银行并购的方式处理银行恐慌,既可以保护存款人利益,减少社会震动,又可以保全了银行的营运基础,保护了银行的商誉价值。因此,并购成为备受各国政府推崇的一种银行危机处理方式。政府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危机成本考虑,鼓励好银行来并购危机银行,并且经常还会对并购银行实施优惠的政策待遇。对于并购方银行而言,可能会暂时背上沉重的包袱,但是这一方面保护了危机银行存款人的利益,避免了因银行破产引发的金融恐慌给自身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尽管危机银行暂时失去了偿付能力,但其仍可能拥有相当可观的价值,特别是无形的商誉价值和传统的专业经营优势。

(2)我国银行并购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银行业陆续发生了几起并购重组事件,但是与国际比较,却有其鲜明的并购动机特色:即以国家行政安排的化解危机性并购为主,而不是立足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效率性并购重组。

无论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有限的几次并购活动都是在政府安排下的对一些经营陷入困境、资产套现能力差、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陷入支付危机的金融机构的挽救性行为。西方化解金融风险时,政府仍然主要是起监管作用,对存在危机的机构并购与否,仍然要取决于商业银行自己。而我国的这种安排纯粹是行政性的命令,虽然暂时维持了社会稳定,但是忽略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可能给并购方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拖垮了并购方银行。

政府的适度介入虽然可以使并购得以顺利进行,降低了并购成本,然而政府一旦干预过度,就会导致低效率,妨碍公开、公平、高效率的并购市场环境的创造。

3.什么叫做银行并购的混合证券式并购方式?

答:所谓混合证券式并购,是指收购银行对目标银行或被收购银行提出收购要约时,其出价不仅有现金、股票,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的混合。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可转换债券一般会事先确定转换为股票的期限,确定所转换股票属于何种类型和该股票每股的发行价格(即兑现价格)等,投资者到期可以选择转换股票也可以选择不转换。投资者对可转换债券看好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债券既具有债券的安全性,又具有作为股票可使本金增值的有利性。而从发行公司来看,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司能以比单纯债券更低的利率和较宽松的契约条件出售债券,而且能提供一种比现行价格更高的价格出售股票的方式。

认股权证是由上市公司发出的证明文件,赋予持有人一种“权利”,即持有人有权在指定的时间内用指定的价格即换股价认购由该公司发行的指定数目即一定换股比例的新股。认股权证本身并不是股票,其持有人也不是股东,因此不能享受股东权益。由于认股权证的行使涉及未来控股权益的改变,因此,为了保障现行公司股东的权益,公司在发行认股权证时,一般要按控股比例派给股东。股东可以用这种证券行使优先低价认购公司新股的权利,也可以在市场上将证券出售。由于认股权证比股票便宜,认购款项可以延期支付,投资者只需要投资小额款项,因此,一些看好该公司而无力购买其股票的投资者可以先购买其认股权证,并从认股权证转卖中获利。购入认股权证后,持有者获得的是一种换股权利,而不是责任,行使与否,由其本身决定。商业银行在并购目标银行时采取混合证券的方式,既可以避免支付更多的现金,又可以防止控股权的转移。

4.杠杆收购与传统的并购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答:商业银行的杠杆收购是指通过增加银行的财务杠杆去完成并购,从实质上看,杠杆收购就是一家银行主要通过借债来获得另一家银行的产权,又从后者的现金流量中偿还负债。一般操作是收购银行先投入资金,成立一家置于完全控制下的“空壳公司”,而空壳公司以其资本以及未来买下的目标银行的资产及其收益为担保进行举债,即发行证券向公开市场借债,以贷款的资金完成企业并购。这种以目标银行资产及收益作为担保筹资,标志着债务观念的根本改变。只要目标银行的财务能力能承担如此规模的债务,则筹资如此规模的债务,收购目标银行就不会有多大的清偿风险。因为这种举债与收购银行本身的资产多少没有关系,而与目标银行的资产及未来收益有关,这样小银行通过杠杆就可以收购大银行,故称为杠杆收购。

与传统的企业并购交易相比,杠杆收购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杠杆收购交易中,筹资结构发生变化,公司在杠杆收购中产生的负债主要由被兼并公司的资产或现金流量支持和偿还,其次才是投资者的投资。二是在杠杆收购的交易过程中有一个经纪人,它在并购双方之间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5.如何用账面价值法对银行并购进行定价?

答:账面价值法是指在确定兼并收购价值时,以银行的账面价值(book value)为依据。每股的账面价值等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除以发行的股票数。并购交易中,被收购银行的股票溢价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P为股票溢价;B1、B2分别为收购银行和被收购银行的每股账面价值;Er为收购银行和被收购银行的股票交换率,因而B1·Er为收购银行付给被收购银行股票的价格。

若给定股票溢价P,则股票交换率为: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常常根据市场上类似交易的平均溢价来计算收购价或股票交换比率。

6.银行并购的调整账面价值法与账面价值法比有何优点?

答:账面价值法可能不能全面反映一家银行的真正经济价值,收购银行对被收购银行的账面价值进行某些调整将能提供一种更好的定价方法。调整后的价值有可能高于账面价值也有可能低于账面价值。

(1)贷款质量。如果实际资产质量低于账面报告的质量,贷款的呆账准备金就应该增加,那么,净贷款额就要做相对调整,从而使调整后的价值比报告中的账面价值低。同理,如果实际资产质量比账面所报告的高,就应该减少呆账准备金,调整后的净资产额会比账面价值高。

(2)投资的市场价值。投资组合的账面价值并不等同于其市场价值,如果利率的变化使得投资的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有较大的差距,市价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应该加到资本的账面价值中,反之,则应从账面价值中减去。

(3)其他资产的评估。银行常会拥有一些不动产或其他资产,这些资产的市场价值有时会与账面价值差别甚大。例如在对违约贷款索赔时,银行作为债权人有时能获得股票、土地、房产等。如果这些资产的市场价值高于账面价值,这一超出的部分应该加到资本的账面价值中去;若低于账面价值,则应当从中扣除。

(4)表外业务活动。表外业务活动是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一家银行通过表外业务获利的能力不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也就是说不能完全反映在账面价值中。如果一家被收购银行的表外业务活动能够获利,就应该评估这些活动的市场价值,并加到该银行的资本的账面价值中去。

(5)核心存款。核心存款由于其稳定和低成本而吸引收购者,同时收购者也可以向这些稳定的存款者推销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些潜在的获利因素也增加了拥有目标银行的开业权的价值。

7.银行并购的每股收益法中每股收益如何确定?

答:每股收益法采用一种加权平均法来计算每股收益。可以对某银行过去几年的每股收益进行加权平均,来计算股票交换率。

当然,收购银行也许更关心未来的收益。可以在预测未来每一时期的银行每股收益后,再根据不同的权数计算平均每股收益,即对银行未来收益的加权平均。

8.美国银行并购监管的两套规则是什么?

答:在美国有两套监管银行并购的规则:首先是美国银行并购的准则,如《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克莱顿法》、《司法部兼并准则》等;其次是专门针对银行并购交易的具体法律规定,如《1960年银行兼并法》等。

(1)美国银行并购的准则

①并购准则。为了实施反托拉斯法,美国司法部每隔若干年颁布一次并购准则,用来衡量什么样的并购可能被批准或拒绝。

② 反垄断准则。反垄断准则禁止任何可能会在实行时削弱某地区的竞争的兼并行为。

③“收益”准则。“收益”准则指当兼并行为给社会公众带来的便利和需要满足度明显超过其因兼并而削弱竞争所带来的损失时,这种兼并被允许。

(2)美国银行并购的法律规定。美国有关银行兼并的法律规定是在《1960年银行兼并法》、1963年美国对费城国民银行的诉讼中高级法院的判决和《1966年银行兼并法》中形成的,这些法律也随着兼并的扩张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法律包含以下内容:

①关于并购程度的法律规定,美国依据的是《1933年证券法》的13D和14D条款。

②禁止规模较大的银行在同一城市进行同级兼并,同时在不同城市之间建立实质性的连续银行网络也要受到限制。

③明确各类银行兼并的审批、监管机构。

④阻止通过兼并行为的经济集中化浪潮,防止市场集中的危险性增大,在早期抑制反竞争倾向。

⑤在银行兼并时要求对可能产生的反竞争影响、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及对公众的便利和需要的满足进行综合评估,允许“收益”明显超过“损失”的较大规模的兼并。

⑥在诉讼程序上确立了司法部在法庭上可以对削弱竞争的银行兼并的合法性提出异议的独立地位,但司法部对兼并提出异议的不信任行为必须在兼并完成前提出,这样,这种行为就会延迟管理部门的批准时间。这种程序安排为反托拉斯部门和银行业管理部门迅速估计对竞争的影响提供了机会,也保证了受到破产或挤兑存款威胁的银行能够很快地被施以紧急的吸收兼并。

⑦注重市场扩张兼并对“潜在竞争”的威胁。

⑧禁止大规模市场占有额的兼并原则,同样适用于相对较小的城市。较小城市中银行的合并提高了合并后银行在该城市中的市场占有额,应该看成是削弱竞争,而不应以更广阔的市场定义来为之解释。

9.国际银行并购对金融监管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对于金融监管当局来说,银行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行数目的减少使监管当局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若干家大银行,另一方面银行并购后又会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金融并购浪潮对各国现行金融法律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当前,各国现行的金融法律体系都具有反垄断的特点,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金融业中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和管理;二是以法律的形式限制超级金融集团的产生。金融业反垄断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各类金融机构在公平、有序的条件下开展竞争,并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在当前的全球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现行的金融法律体系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首先,如何监管超大规模银行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问题。银行并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潜在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大银行也会破产,而且当其陷入困境时,营救更加困难,影响范围更大,甚至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在当今金融创新的情况下,大银行更有实力去做高风险投资,防范大银行的道德风险更加困难。庞大的组织机构、巨大的企业文化差异是否能够形成高效的银行内部管理体系,以及过度的行业垄断是否有碍于行业内的竞争,是否有利于更好地服务顾客都还有待时间考验。

其次,如何监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一体化存在的风险问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固然不能适应当今经济金融发展的现实,但这三者的性质确实不一样,风险度也大不相同,银行并购大大促进了混业经营的趋势,但是还没有能对混业经营的银行进行全面有效监管的机制。

再次,面对跨国兼并的出现,如何在监管方面进行有效的国际协调,共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是各国金融监管部门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服务业的金融业也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各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当局所面临的任务已经不局限于一国内部,金融监管国际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机制已经具有充分必要性。

第16章: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1974—1975年间,西方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所谓“滞胀”现象是指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并存。

2. 下列可以起到限制银行及其人员权力的需要,维护存款人利益,维持银行竞争力作用的是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3.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美国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主要规定了严格区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

4. 1989年显示美国的金融管制正在逐步放松的事件是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式核准摩根商业银行可以承销一般公司新发行的股票。

5. 一般认为,新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知识。

6. 为了改变对金融体制实施的限制,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发展中国家应该进行的改革是下列哪项?金融自由化。

7. 在美国亚特兰大市成立“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SFNB),是世界上第一家在Internet上进行所有交易处理的开放性银行,它成立于1995年。

8. 编译系统属于网络银行技术的软件技术。

9. 网络化对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的影响是网络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

10. 外部黑客入侵使网络银行要面对的问题是安全性。

11. 在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中,“单一执照”(single passport)规则是欧洲式。

12. 我国现行的银行经营模式为分业经营。

13. 在网络银行的宏观战略方面,可以解决司法权的模糊性,可以察觉出银行的不安全或非法行为,还可以交换和分享有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信息战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于网络银行技术的软件技术。

15. 网络银行的终端系统由通用终端和专用终端组成,下列属于通用终端的是终端显示器。

二、多项选择题

1. 面对“滞胀”的挑战,西方国家,对经济政策所做的调整是把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利率转为货币供应量;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关于固定汇率的安排,使汇率自由浮动合法化;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取消外汇管制,并逐步开始了银行自由化改革;努力坚持固定的汇率安排,以利于正常贸易的开展。

2. 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动因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对资金的需求减少,这就迫使银行重新确定银企关系,寻找资金出路;经济的衰退,金融业的增加,导致了金融业利润的不断下降;新技术革命必然涉及金融业;国内经济衰退,资本过剩。

3. 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其基本理由是社会需要货币体系的稳定;出于限制银行及其人员权力的需要。

4. 一般而言,下列属于是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具体属于的内容有对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管理;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和方式的管理;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活动的监管。

5. 体现是政府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活动监管的是对银行资本要求保持适度的规模;对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加以监管;对银行单一贷款的监管;对银行有关人员贷款的监管。

6. 为防范银行的风险,金融当局还有一些事后的监管内容,主要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发生资金困难时提供的紧急援助。

7. 第二次世界战后,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一直是西方各国的基本经济基础,各国政府的货币政策也随经济形势的变动而在自由化和加强监管之间权衡,总的趋势是对国内商业银行继续解除金融管制,放宽金融机构的营业限制;政府监管日趋国际化;各国金融当局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趋于加强。

8. 新经济时代的特征包括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知识;强调经济效率而不是单纯追求产值;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靠技术创新;整体上呈现全球性特征。

9. 新经济下,经济呈现的二极化分化是指企业之间通过“大兼并”扩充实力,互补优劣,以争取尽可能大的获取信息和科技的空间;大量中小企业掌握最新的技术,仍然充满活力。

10. 新经济时代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包括商业银行经营也应符合新经济时代的经济运行规律;人才因素至关重要;运用科学技术的快慢影响银行的生死存亡;风险性增大。

11.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McKinnon)和肖(Shaw)的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金融管制现象过于严重;金融市场落后;金融制度的双重性;货币化程度低。

12. 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金融深化、放松金融管制。

13. 金融全球化的特征主要包括“无国籍”资本由兴而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崛起;私人资本占统治地位。

14. 可成为离岸金融中心的条件包括政治安、管制较松、赋税较轻、拥有一定数量的合格金融从业人员。

15. 网络银行的技术构成包括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客户应用技术。

16. 网络银行技术组成的客户应用技术中包括IC卡技术、银行卡技术、提款卡技术。

17. 一般认为,下列属于基本业务构成网络银行的是?基本技术支持服务;网络客户服务业务;网络金融品种及服务业务。

18. 下列网络银行业务中属于网络客户服务业务的有客户身份认证、客户交易安全管理。 19. 网络银行与传统的银行相比具有的优势包括网络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市场覆盖范围;网络化扩展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业务领域;网络化优化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组织机构体系;网络化强化了业务市场的经营与监管。

20. 目前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包括网络安全方面;效益状况;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网络交易立法不够健全、完善。

21. 网络安全是网络银行发展的核心问题,网络支付信息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信息的保密性、信息的确定性、信息真实完整。

22.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外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模式包括美国式、欧洲式。

23. 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网络银行的监管采取了审慎宽松的政策,他们强调的问题是网络和交易的安全,维护银行经营的稳健和对银行客户的保护;基本上不干预网络银行的发展。

24. 欧盟对网络银行监管的主要目标包括提供一个清晰、透明的法律环境;坚持适度、审慎和保护消费者的原则;“单一执照”(single passport)规则。

25.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对网络银行进行监管,所面临的难点是银行竞争力与监管抑制;银行创新与标准统一;社会监管成本与监管效率;国内银行保护与社会福利损失。

26. 网络银行发展战略的微观层面包括网络银行的组织战略、网络银行的人才战略、网络银行的产品战略、技术战略。

27. 网络银行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包括经营环境;完善与网络银行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拓宽客户群体,大力发展网上银行。

28. 网络银行发展的技术战略中,发展网络银行需要的核心是Web技术、建立服务平台技术、安全保密技术。

29. 网络银行的产品战略中,网络银行可以选择的战略包括?在产品开发上,保持产品开发的领先性和可持续性;在产品的集成化方面,提供综合化的产品;提供专业化产品。

30. 网络银行的人才战略中,人才具备的才能包括?充分的灵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敏锐的洞察力、顽强的斗志和敬业精神。

三、判断题

1. 广义上的金融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整个世界金融发展史便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历史。 对

2. 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创新可以定义为,金融中介在其业务活动中为了适应金融环境和逃避金融管制而变革其传统的操作方式,推出新的业务品种,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挖掘新的金融服务以取得利润最大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

3.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麦菲登法»严格区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 错

4. 1927年通过的«麦菲登法»限制了银行的经营范围,严格控制银行的跨国经营。 对

5.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它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是继劳动经济、资源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 对

6. 金融全球化(Financial Globalization),是指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逐渐趋同的过程。 对

7. 操作系统,就是在系统软件支持下开发出来的、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一类问题的程序软件。 错

8. 作为一个基本的模式,网络银行主要根据主要客户的需求变化来设置服务品种和服务流程,再根据服务品种和服务流程来构筑网络银行的业务内容。 对

9. 网络银行组织机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与传统的银行的组织机构相同。 错

10. 网络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改善了对客户的服务,降低了服务成本。 对

11. 网络银行监管问题是网络银行发展的核心问题。 错

12.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外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形成了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 对

13. 无效监管是指,某些规则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出现有法难依,其效果有时比无法可依还要差。 对

14. 要吸引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敏锐的洞察力、顽强的斗志和敬业精神等全面素质的人才加入网络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对

15. 为了使网络银行的发展有一个规范、明确的法律环境,立法机关要密切关注网络银行的最新发展和科技创新,及其对金融业和监管造成的影响,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与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

16. 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可以解决司法权的模糊性;可以察觉出银行的不安全或非法行为;还可以交换和分享有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信息。 对

四、问答题

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包括哪几项内容?

答: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具有以下几项内容:

(1)对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管理。包括对商业银行及其分行的开业、合并、注销等的审批,同时也包括对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经理的管理等。

(2)对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和方式的管理。在实行专业化金融制度的国家里,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都依法各自有其专门的业务经营范围。在一些特别强调长短期资金融通业务应当分离的国家中,商业银行一般主要从事短期资金融通方面的业务,而不涉足长期信用、信托投资、住房建筑业务。在经营方式上,各国也都有一些规定,如对自有资金和存放款有关比率的规定、付大额贷款的限额规定以及对证券、外汇经营限制的规定、对商业银行经营非银行业务的规定等。

(3)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活动的监管。其一是对银行资本要求保持适度的规模,即通过资本必须与银行的资产或负债保持一定的比例来限制银行的业务规模。一般国家规定银行资本对其存款的比率大致为10%,对资产的比率大体为5%。其二是对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加以监管。为保证银行的资产能够灵活周转,防止银行把过多的资金使用在长期贷款和投资上,金融监管当局一般都明确规定银行必须按规定的比率经常保持一部分现金和随时可变动的资产。日本银行规定,普通银行保持的流动性资产不得低于其总存款的30%。其三,对银行单一贷款的监管,即为分散银行贷款风险,各国政府均严格限制银行发放单一巨额贷款,规定单一贷款与该行资本必须保持一定的比率。此外,在事后,监管当局还有两类监管内容:一是银行发生资金困难时提供的紧急援助,形式可是贴现窗口或建议进行合并等;二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全球化的特征有哪些?

答:金融全球化的特征主要有:

(1)”无国籍”资本由兴而衰。离岸金融市场是资本追求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因此,它以全球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实施严格金融管制为前提。当各个国家纷纷放弃国内金融管制,从而使在岸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的运作法则和经营条件逐渐接近或趋于一致时,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就会逐渐消失或者大大降低,离岸和在岸的区别也逐渐拉平,离岸业务也就有可能回归为在岸业务。最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对于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普遍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刺激离岸金融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消失。与此同时,主要工业化国家通过财政改革大大降低了公司所得税率。其他如管理制度、优惠政策和法律环境等等原先导致资本向离岸中心流动的经济制度因素,也因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深入而逐渐消失。

(2)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崛起。 20世纪70年代固定汇率制的崩溃,是刺激金融衍生产品产生的直接动因。金融衍生产品的相继开发和推广,在金融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3)私人资本占统治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人资本已经在全球的资本流动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全球资本流动私人化的浪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机构投资者地位的急剧上升。机构投资者,又称为“资产管理者”,即从事大规模证券交易的机构。

同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哪些优势?

答:(1)网络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市场覆盖范围。传统的以网点和柜台为基础的商业银行的市场服务范围往往局限在某一比较小的地理区域,商业银行网络化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的市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2)网络化扩展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业务领域。传统的以网点和柜台为基础的商业银行的市场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放、汇业务上。电子化在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的同时,使得商业银行向社会其他业务领域的渗透成为可能。

(3)网络化优化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组织机构体系。传统的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这种组织机构形式大多按照行政区划对等设置,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庞杂,业务上的条块分割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冗员较多,管理的费用成本高,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商业银行电子化、网络化即时沟通了各分支行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在网络的作用下,加强了商业银行职能部门的作用,减少了影响商业银行运作效率的中间环节,信息的反馈及时,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模式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商业银行的市场组织体系一般都是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在电子网络化的过程中,各种虚拟的以电子信息为媒体的组织机构形式会不断产生,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移动银行等新的商业银行市场组织体系将在商业银行电子化网络化的过程中逐步出现。

(4)网络化强化了业务市场的经营与监管。传统的业务运作方式缺乏严格的岗位环节制约和有效的实时监督和事后监督,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违规、违纪经营的现象,给商业银行的经营造成各种风险和损失。商业银行网络化、电子化可以将各种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管理规则电脑程序化,通过电脑程序实现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岗位与岗位之间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制约,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网络化使得商业银行对业务的监督更加及时方便和有效。

(5)网络化创新了商业银行市场经营的支付工具产品。银行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必将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支付手段产生深刻的影响。商业银行要适应客户在电子网络上进行买卖交易时的支付与结算需要,就必须创新与电子网络交易相关联的交易支付手段和金融工具产品。而电子网络银行除了可以利用电子网络创新电子数字钞票、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外,还可以对传统的银行金融工具进行电子化改造,以提高这些业务的办理效率与质量,改善对客户的服务,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扩大银行的收益水平。

(6)网络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改善了对客户的服务,降低了服务成本。在网络环境下,商业银行对客户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减弱了,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不仅在数量上会急剧地扩大,而且在质量结构上也会得到优化。网络环境下的客户既是具备较高科技文化素养的知识型客户,同时也是拥有一定资金实力的黄金客户,网络银行客户的平均信用要高于整个社会的平均信用。商业银行建设自己的电子网络,并不断完善网络系统的功能,就是为了提高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和新的市场空间,发展更多新的优良客户群体,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快捷、高效、安全和便利的综合金融服务。

简述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

答: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应是由微观层面战略和宏观层面战略共同组成的网络战略体系。

1.微观层面

①网络银行的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实际是要解决激励与协调的问题。网络银行的组织战略由两部分组成:

A. 网络银行内部的组织战略。其组织架构应服务于以下几个目标:迅速获取信息;迅速传递信息;迅速将满足客户需要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B. 网络银行的外部组织战略。应使网络银行在整个银行的组织结构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赋予它独立的决策权、人事权和绩效评定标准。

②网络银行的人才战略。网络银行需要的是具有充分的灵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熊彼特式的企业家。要吸引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敏锐的洞察力、顽强的斗志和敬业精神等全面素质的人才加入网络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③网络银行的产品战略。首先,在产品开发上,要在持续的客户需求信息的支持下,凭借合理的预测,保持产品开发的领先性和可持续性。鉴于网络银行业务的易于移植性,银行要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保持产品的差异性,进而保持对客户的持续吸引力,就必须在产品开发上适度超前。其次,在产品的集成化方面,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一种是提供综合化的产品,使客户在一家网络银行可享受到尽可能多的金融需求;另一种提供专业化产品,通过品牌效应,满足客户对度身定制的专业化和服务的要求。再次,在与同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网络银行应积极参与同业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性标准和业务规则,必要时应与同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克服困难,战胜对手。

④技术战略。发展网络银行需要三大核心技术:Web技术、建立服务平台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具体而言,在硬件方面,需要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有指纹鉴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可擦写的智能钱夹等先进设备;在软件方面,需要网络安全系统、语音鉴别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众多软件系统集成。无论何种技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一种新技术开发成功,就可以在系统中占据局部优势,因此我国银行必须重视技术开发,在这一方面招商银行与中国银行已走在前列。

(2)宏观层面

①经营环境。首先,互联网的社会普及程度不高。虽然互联网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发达国家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同时绝大多数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真正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少之又少。其次,社会信用程度不高。由于网络银行进行的支付与交易都是在不见面的虚拟环境中完成的,所以健全的信用机制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②完善与网络银行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为了使网络银行的发展有一个规范、明确的法律环境,立法机关要密切关注网络银行的最新发展和科技创新,及其对金融业和监管造成的影响,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与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数字签名法、加密法、电子证据法等。要明确定义电子交易各方(消费者、商家、银行、CA中心等)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法律判决的依据,把采取安全措施和实施安全管理的原则规范化,并强制性地执行。此外,还要完善对网络犯罪的界定,加大打击力度,以有效遏制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③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可以解决司法权的模糊性,可以察觉出银行的不安全或非法行为,还可以交换和分享有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信息。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拓宽客户群体,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我国网上银行近年来有较快发展,但基础还比较薄弱,网络用户占人口比重小,因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任重而道远。

 

 

赞(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鹏作业网 » 南开19秋《商业银行管理》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