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厦门开放大学)25春《广告心理学》形考任务2【标准答案】
形考任务2(预备知识:4-7章;权重:15%;自动批阅)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恰当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中,多选、漏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三大联想律指的是( )。
A.因果律
B.接近律
C.对比律
D.类似律
2.以下现象中,属于知觉过程的最终产物的是( )。
A.看到了一则有创意的广告
B.注意到一则广告采用的红色背景
C.看完广告后记住了产品名称
D.看完广告后改变了对该产品的态度
3.在以下几种现象中,哪些是依据感觉信息进行知觉推论的?
A.人们在挑选服饰时,经常试一试手感,以此判断面料质地的好坏
B.从25+X=60,可以推论出X=35
C.挑选西瓜时,可以通过拍拍西瓜表皮听听响声来判断西瓜是否成熟
D.一般来说,人们会认为价格高的东西相对质量会比较好
4.在地铁隧道里一排不断变换画面的墙体广告,它们是将电视画面的不同镜头拆散后按顺序排列,当地铁快速行进时会感觉到那些画面十分连贯并具有影像广告般的动态效果,之所以会让人产生这种感觉,这是( )在发挥作用的结果。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组织特性
D.知觉的恒常性
5.消费者运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在众多相似的商品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这种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认知学习理论
B.行为理论
C.联想学习理论
D.条件联系学说
6.提高信息记忆量的方法有( )。
A.把信息编成组块
B.减少对象的纬度
C.增加对象的纬度
D.利用视觉记忆优势
7.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偶尔听到有关于这个商品的宣传,随机性购买了一次,购买后发现这个商品的确非常好,于是购买了第二次,最后成了这个商品的忠实消费者。消费者这一行为变化过程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的泛化
D.条件反射的分化
8.知觉的恒常性表现为( )。
A.大小知觉恒常性
B.明度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9.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有( )。
A.知觉的超负荷
B.选择的感受性
C.境联效应
D.知觉防御
10.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哪些联想,这会受到人的定向兴趣的影响。而人的定向兴趣一般会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制约?
A.年龄
B.性别
C.职业
D.文化程度
11.我们日常记忆农历节气,如果一个一个的记忆会比困难,但是把所有的节气按音韵编成四句话就非常好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采用了提高记忆信息量的( )方法?
A.把信息编成组块
B.减少对象的纬度
C.增加对象的纬度
D.利用视觉记忆优势
12.货郎挑货走街串巷。起初也许到处叫卖,但是他逐渐发现某些胡同的买主更多一些,而另一些胡同问津者寥寥无几。于是他不再到处叫卖,而是选定购买者更多的胡同,那么“选定的地点”与“售货多”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的泛化
D.条件反射的分化
13.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务实性
B.首创性
C.独立性
D.新颖性
14.对于吸烟者,印在香烟包装盒上的禁烟忠告往往被“过滤”掉,而戒烟者却一般容易注意到这一忠告,从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在起作用。
A.信息的有用性
B.信息的支持性
C.信息的刺激性
D.信息的趣味性
15.根据信息加工的动机理论,信息加工的行为倾向行取决于三个因素,它们是( )。
A.需要
B.注意
C.期待
D.消息的价值
16.与广告密切相关的刺激纬度有( )。
A.大小与强度
B.新奇
C.变化与活动
D.颜色与版面位置
17.墙壁上装有镜子的房间会让人觉得宽敞得多,一个身穿横条衣服的人会显得胖一些,这都是( )在起作用。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选择性
C.视错觉
D.知觉整体性
18.以下四种理论,属于学习理论的有( )。
A.认知学习理论
B.行为理论
C.联想学习理论
D.条件联系学说
19.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看成是由以下哪几个要素组成?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重复记忆
20.在经典条件反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对于实际的商业活动,以下各项中,可能成为促进消费者实行购买行为的条件刺激的是( )。
A.促销活动
B.商标
C.大幅度折扣
D.商品
21.著名的金龟车广告,整个版面一片空白,仔细一看,原来在一个小角落有一辆非常小的车子图像,旁边是文案:“想想小的好处”。这则广告运用了认知失谐理论中的( )表现方法。
A.反物态
B.反比例
C.反白
D.空白
22.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认知失谐的表现形式?
A.反白
B.强度与大小
C.反时空
D.合成艺术
23.电视广告的以及效果一般来说会比平面广告的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 )。
A.电视广告播放频率高
B.电视广告有图像、声音等多个纬度,利于记忆
C.电视广告把信息编成了组块
D.电视媒体广告费更贵
24.厂商们设法通过广告宣传或其他促销手段,把自己的产品从同类产品中区分开来,同时防止同类产品与自己的优质品、名牌货鱼目混珠,这是( )对现实营销活动的影响。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的泛化
D.条件反射的分化
25.以下各项中,哪些是表象的特点?
A.直观性
B.概括性
C.隐晦性
D.杂乱性
厦门开放大学广告心理学答案:https://www.opzy.net/93135.html
26.根据联想律理论,我们可以推断“火光”与“温暖”属于( )。
A.因果律
B.接近律
C.对比律
D.类似律
27.依据想象活动的有无预期目的,它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的产生常常表现为( )。
A.创造想象
B.自由联想
C.再造想象
D.知觉映像
28.在广告营销实践中,雪糕、冰棒取名为北冰洋,意指与冰冷的特性类似,同时又可以让人可以产生凉爽的感觉,这应用到了想象与认知策略中的哪些理论?
A.对比率
B.类似率
C.联想
D.联觉
29.以下哪些现象可以表现出选择的感受性?
A.男人比较容易注意到汽车、体育用品类广告
B.每天接触的广告过多,人们只会注意到有限的少数广告
C.小孩子对玩具要比对服装、化妆品更敏感
D.如果电视广告中画面过于血腥,受众会选择换台
30.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每次给狗食物的同时或稍前发出的声音或光被称为( )。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二、判断题(共20道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31.可以被感受器感受到的最大刺激值,叫做绝对阈限。
32.根据学习率中“学习曲线”与“遗忘曲线”的特点,媒介在安排广告的播放时,开始时务必用比较小的广告力度,随着人们对商品的认识,逐渐加大广告投放力度。
33.根据学习率中“学习曲线”与“遗忘曲线”的特点,媒介在安排广告的播放时,可以平均分配播放次数。
34.广告或图片以光、声等形式作用于人的眼睛、耳朵等感官,眼睛、耳朵等有关感官便将外界对象的个别属性的信息传递给大脑,于是产生了观、听等知觉。
35.可被感受器觉察到的最大刺激值,称为上阈限。阈限值越低,感受性越高;反之感受性越低。
36.差别阈限指的是最大可察觉到的刺激差异量,简称最大可觉差。
37.认知失谐的产生,与人的过去经验密切相关。
38.双关语中的同音异字也是认知失谐的一种表现方法。
39.与广告信息无关或很少有关的表现方法,势必会转移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注意,它的吸引力越强,就会越背离广告目标。
40.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发现可能解决问题的有意义模式或领会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尝试错误的结果,而且所说的发现和领会常常又是突发性的。
41.南京冠生园在2001年被媒体曝光用陈年馅料做新月饼后,使得冠生园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唾弃,2005年南京冠生园宣布复出,通过积极的措施重保产品优质,逐渐恢复了信誉,这是重新强化了条件刺激促使消费者重新建立条件反射的表现。
42.人们常常通过企业的标识、员工行为、企业广告等多方面因素去推论这个企业的品质和档次。
43.创造想象属于一种无意想象。
44.两维平面的图形产生的三维效果是视错觉产生的特殊心理效果。
45.想象中的形象可以是过去的、现在和将来的事物,甚至可以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形象,所以说想象是可以完全脱离客观现实的。
46.广告吸引力本身,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
47.“红底白字”、“蓝底白字”等表现实行是“反白”发展出的新变体。
48.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白炽灯照射还是彩灯照射,人们对草坪的绿色感觉总是保持不变的,这是视错觉发生作用的结果。
49.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想象。
50.认知失谐的强度越大,广告效果会越好。